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文章 2019-07-20 10:34:05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找一些短篇名人故事来看看也是很不错的,一起看看吧!

中外名人故事篇一:

有一次,古龙的一位朋友气冲冲地拿一本书找到古龙,说:“老朋友,你看这本书的作者真是胆大妄为,居然打着你的名号发小说,这本书的内容与你的着作差不多,这不但是对你名誉侵权,也是对消费者的亵渎。”

古龙没有发话,而是打开了朋友的书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抬头对朋友说:“这小说风格我一看就知道谁写的,这个人我认识。虽然我很反感抄袭、模仿、盗用笔名等不齿行为。但这个人写得很特别,文笔沉稳、文思奇特、章法老练。这个人的文笔在我之上,我看别找那个人麻烦了。”

朋友听后很惊讶,说:“无论他的文笔有多高,但他涉嫌名誉侵权,可以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啊!”

古龙说:“天下叫古龙的又不止我一人,写武侠小说的也不止我一人,这样找对方麻烦,搞不好适得其反,别人反咬一口,得不偿失。我看,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与对方搞得水火不相容。”

听古龙这么一说,古龙的朋友虽然憋着一肚子气,也只好罢休。

若干年后,古龙的生日宴会上,出现一位陌生的中年人。朋友低声问古龙那个人是谁。

古龙回答:“还记得当年你拿的那本书吗?说有位作者抄袭我的,就是这位作者啊!”

“那他怎么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朋友好奇地问。

“我实话告诉你,当初你拿那本书给找看时,先前就有读者打电话给我了。我查看了书,他大部分是抄袭我的。”

朋友更为惊奇,忙问:“为何当初放了他啊,我就是律师,可以替你打一场漂亮的官司。”

“我暗中找到了那位作者的住址,从他的邻居那里了解证实,他的家境贫寒,父母都有病,孩子还小。他写稿的目的是挣点钱养家糊口,给父母看病。如果当时举报他,他家的生活一定陷入更糟糕的境况中。你当时认为我软弱,其实,我是想,能容人时容天下慈悲,能饶人时饶世界和谐。”

朋友听后惊讶了。

“后来,这位作者被人举报他抄袭我的小说,是我出面澄清摆平的。再后来,他也成了我的朋友。”古龙解释。

古龙的“软弱”其实就是敞开悲悯的情怀,跳动着一颗仁爱之心。

中外名人故事篇二:

十九世纪,德国柏林的大街上。

一个青年人正匆匆赶路,他要去找着名画家门采尔,为什么这样急呢?原来他也是个画家,可是作品平庸低劣,老是卖不出去。后来,他发现门采尔的画很受样众欢迎,往往一摆出来便被一抢而空。心想,门采尔一定仃什么成功的诀窍,于是怀着急切的心登门求教。

见了门采尔,青年将自己的满腹苦衷诉说了一番之后,巴不得门采尔快一点把秘决说出来。不料门采尔却严肃地说:“没有什么秘决,就是多看、多画!”

青年感到有点委屈了,说:“我画得可不少呀!一天就画好几张,可要是卖出去,却要等上整整一年,是什么缘故呢?我实在不明白!”

门采尔听后笑道:“呵,原来如此。这好办!这好办!”

青年听了心中一喜,忙问:“您有什么好办法?”

门采尔幽默地说;“办法倒是有一条:请你倒过来试试吧!”

青年迷惑不解了:“倒过来?”

这时,门采尔的神情又变得严肃起来,说:“对,倒过来!你要用一年的功夫去画一幅画,保险你一天就能卖掉它!”

青年简直吃了一惊:“什么?一年画一幅,那多慢呀!”

门采尔一字一句地说:“对!创作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试试吧!”

据说,那个青年人回去后按门采尔的话做了,果然奏效。他苦练基本功,花了一年时间画了一幅,真的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门采尔对青年说的那番话,当然算不得什么秘诀,但如果说刻苦勤奋就是门采尔的“秘诀”,那倒是恰如其分的。

有一次,柏林某处的过往行人看见,臭水沟旁的土堆上有一个人,低着头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人们不免有些奇怪:“什么地方不好坐,为什么偏要坐在这臭薰薰的脏水沟旁边呢?上前一看,才发现原来他是在画画——画他刚才路过时被污泥弄脏了的鞋子。这个人就是门采尔,他有个习惯,无论到哪里都要随身带着铅笔和画纸,只要遇上他感兴趣的东西,就立即抢画下来。

还有一次,在一个晚会上,人们发现有一个奇怪的观众,他一会儿从台下跑到台上,仔细盯着演员,一会儿又从台上跳到台下望望观众,上上下下不知在忙些什么,都以为他是个精神病人。谁知这个人又是门采尔,原来他在为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