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古代名人故事

文章 2019-07-20 10:40:19 1个回答   ()人看过

每一则小故事都蕴含着大道理,我们要细细体会,整理一些名人故事给大家,欢迎阅读!

梅兰芳和三吊钱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成员多是京城名流,因为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出钱出力,事无巨细,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

李宣倜便是“梅党”中人。清末时他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三品御前侍卫,人称“三爷”。梅兰芳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跟随祖母生活。他自幼入科班学艺,10岁起登台演出,自此崭露头角。李宣倜对梅兰芳极为赏识,帮他修改过不少唱词,还接济过梅家,两个人由此结下了一世情缘。

梅兰芳15岁那年,不幸染上了白喉病,仍每日带病坚持演出。当时的医疗水平可想而知,若治疗不及时,白喉病会危及生命。李宣倜得知情况后,不由得心急如焚,马上跑去梅家,找到梅兰芳的祖母质问:“小孩都病得这么重了,干吗还让他登台演出,这不是要孩子的命吗?”祖母顿时泪下,叹息道:“三爷,您有所不知,我们全家都靠这孩子每天唱戏赚的3吊钱来养活。他一天不唱,一家人就揭不开锅,我也是迫不得已啊!”李宣倜当即吩咐:“那好,从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3吊钱来,马上送孩子去治病,到治好了为止。”

对于贫病交加的梅家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梅兰芳的祖母大为感激,果然每天到李家去取3吊钱。全家的生活来源有了保障,梅兰芳就不必再去演出,每天待在家里安心养病。40天后,梅兰芳病愈,重新登台。李宣倜接济梅家,完全是出于爱才心切,以他当时的显赫地位,自然没把这300多吊钱放在心上,但梅兰芳却对此番恩情终生不忘!

岁月沉浮,人生的际遇总是很难捉摸,更何况是在乱世之中。俩人在晚清时结识,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建立,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李宣倜却在汪伪“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名满天下时,李宣倜已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他蜗居在上海的一间小公寓里,无依无靠,晚景凄凉。富贵时的朋友早已消散,别人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但梅兰芳从不避嫌,不光每月资助他200元生活费,还经常派上海的弟子去陪他聊天解闷。梅兰芳每次到上海演出,必先把李宣倜接来吃饭,依然毕恭毕敬,喊一声“三爷”。

1961年,李宣倜病重,弥留之际,梅兰芳侍奉床前,紧握住他干枯的双手,动情地说道:“三爷,您放心,身后之事,我一人承担。”老人闻言,潸然泪下,不久之后安然辞世。他生前几乎没有朋友,身边也没有亲人,全部后事均由梅兰芳亲力亲为,操办妥当。两个月后,梅兰芳也溘然长逝。

后来,篆刻大师陈巨来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感叹“苟梅先死二月,则李尸臭矣!”陈巨来和梅兰芳、李宣倜是同时代的人,与两位当事人都有过交往,算是这段往事的见证人。他的话也许过于直白,却更让人对这段情义升起敬重。

梅李二人的情分,因赏识而起,以报恩而终,有始有终,像极了戏文里的故事,颇有些人生如戏的味道。李宣倜当年每天发给梅家3吊钱时,断然想不到日后之事,而梅兰芳却始终谨记在心,用一生来回报。民国是大师辈出的时代,却独有“梅党”,足可见梅兰芳的魅力所在。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灿烂夺目的艺术,还有熠熠生辉的品格。

范文芳:从小龙女到御姐

新加坡著名演员、歌手、主持人。荣誉:CNN亚洲最伟大的25位演员之一,新加坡旅游大使,红星大奖特别成就奖,红星大奖十大最受欢迎女艺人奖,新加坡金曲最受欢迎本地歌手,华鼎奖-亚洲最受欢迎女演员……代表作:《神雕侠侣(新加坡版)》《笑傲江湖(新加坡版)》《无炎的爱》《金大班》《皇家威龙》《真心话》《一路风尘》等。

“其实就随自己的性格,不用怎么样的掩饰,我的外表看起来跟性格还是有误差,我还蛮男孩子气的。” 到深圳录制节目,文芳在酒店一边让化妆师在脸上描画一边接受我们的采访。“平时还闹得更凶”一旁的助理补充说。看来平时跟工作人员相处都很融洽,访谈过程中在座的不时也会插进来几句,无数次笑场。“不过我还是走玉女路线的!”文芳说。大家又笑作一团。

出道至今,文芳参演了超过六十部电影电视剧影视歌、主持多栖发展,奖项无数,有“新加坡国宝级演员”的美誉,影迹入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常年陈列。

话匣子打开,有说有笑的,我们面对真实的范文芳,这就是一个不断推倒网上概念化注解和屏幕人物固有印象的过程。

“都说你入戏了很难从那些情绪走出来,因为演得太投入?”

“网上的资料都是错的。”

“很多导演都说你是戏痴?”

“嗯,这个是对的。”

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就是这样跳跃性进行的,大家经常因为她的调皮话语笑岔。

“范国宝”在中国

范文芳在新加坡的知名度很高,当年红遍东南亚的新加坡、港台剧都有她的身影。曾获多届新视“红星大奖”十大最受欢迎女艺人奖。2002年她演出首部好莱坞电影,正式进军国际影坛,被评为美国好莱坞“春季银幕最难忘女性”,并入围好莱坞MTV电影奖。2008年,凭借在电影《龙之舞》中的出色表演,获得美国“第二届西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而范文芳早在出道的第二部戏——《勇者无惧》就拉队到北京了,真正见识了北方的寒冬。常年在大陆拍戏,她早已习惯在冬天里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暖宝宝、电热毯一应俱全,不过说起来真有“痛并快乐着”的幸福味道。

P:新加坡和中国的演艺环境相对还是不一样的吧?

范文芳:如果你爱拍戏,只要导演喊ACTION的时候都一样。平时在家跟父母讲的是大埔客家话。在一部戏里面会看到很多工作人员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把这个作品呈现出来,凝聚力还蛮强的。一开始东北腔、地方方言都听不懂,跟新加坡电视台里肯定不一样。粤语也挺难的,去香港拍《真心话》,尔冬升导演想用我的原声,只能说粤语,说错一次要罚款五十块,挺贵的,所以我尽量不说话。台湾闽南话也会一点,没什么语言障碍。说英语会有一些新加坡的腔调,但在美国发展也是一种优势吧。不过拍美国片他们还是希望你能说美式英语,没有腔调。

P:你也在美国拍过不少片子,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华语片?

范文芳:美国也是不同种族人群汇合,文化包容还蛮强的。但华语片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华人剧本更有吸引力,而且我相信在故事方面好的剧本肯定是以华人背景居多。

P:经过哪一些比较难过的坎?

范文芳:刚出道的时候很幸运得到很多人的注意,完全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就像在一个放大镜下面生活,喜怒哀乐,成长与跌倒。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感谢那段时期的过程。

演戏就要好玩过瘾

范文芳饰演了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那微蹙的眉头,含笑或者带泪晶亮眼眸,不管角色怎么变,都能抓住人心。她从不给自己定性,也不愿意设定太虚无的目标,演戏是她的工作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就是要好玩、过瘾!

P:这些年演的片子跨度蛮大的,挑片子的时候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范文芳:选剧本我读了一定要有那个FEEL,我看剧本就是靠那个感觉。我刻意的,不希望接一样的角色,时装、古装、年代剧,我喜欢尝试不同的角色,如果一味地像职业女性,我会觉得“我玩够了,我要退休了。”

P:哪些内容、片子是比较挑战演技的?

范文芳:每个角色都挺有挑战性的,演戏随着你的生活历练你的感悟有不同的想法。同一个剧本在不同时间你也会有不同的演绎方式。

P:听说你喜欢读自传?主要是哪些人物的?这也是你演各色人物的灵感来源?

范文芳:我觉得最好的、最直接、最快的方式就是看人物的自传,从历史上可以学到很东西,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有时间都会看,特别是传奇人物、历史人物的故事。特别是从清末到现在,这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时期。

导演赵薇,青春裂变

尽管已经出演了无数大片,经历了各种绯闻、结婚生女、重回校园,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赵薇留给大众最经典的印象仍然是那个大大咧咧的“ 小燕子”。15 年过去,赵薇一步步规划并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求蜕变。2013年4 月26日,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文简称《致青春》)将正式上映,成为进军今年“ 五一档”的首部华语电影。这也是她在北影导演系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从此赵薇又多了一个头衔—— 导演。

“ 重口味”青春片

总有一种电影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青春片。2011年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2 年有《女朋友·男朋友》,2013年期待《致青春》。青春是什么?在导演赵薇的眼里,青春是“一场落寞的狂欢,不醉不归”;在监制关锦鹏那里,青春是“ 值得怀念跟回忆的碎片”;在电影《致青春》里,它告诉你,“ 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再回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致青春》电影改编自青春暖伤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今年1月发布了电影预告片,让许多人大呼不过瘾,也大呼看不懂。时长仅1.5 分钟的预告片,拉开了一幅充满悬疑感的青春群像画卷:有离别,有打斗,有流血,有忏悔,有死亡,有疼痛,一片惨烈…… 跟以往的青春题材电影不太相同,不够小清新,不够明媚,不够阳光,不够甜蜜,也与原著的风格有明显差异,因此引发不少争议。虽然编剧李樯说故事并没有片名听起来那么伤感,而是悲喜参半,但是导演赵薇“ 比较喜欢重口味,最怕不痛不痒,希望电影能让人痛哭流涕”,所以抱着愉悦的心态去观看这部影片的观众,还是要先做好心理准备。

“ 电影有两种,给人慰藉的与促人深入内心真实境地的,前者使人观影时愉快,但他们走出电影院后还会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快,而后者使人们走出电影院后会感到安慰。”《致青春》就是属于后者。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离别、抛弃与守望的故事。18岁的郑微(杨子珊饰),先后爱上了邻家哥哥林静(韩庚饰)与同校的木讷工科男陈孝正(赵又廷饰),前者不告而别去了美国,后者在大四毕业之际也选择了出国留学,放弃了郑微。三年后,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而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她感情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个呢?而郑微最好的朋友阮阮(江疏影饰)一直维护坚守的爱情,也因男友的软弱而被迫放弃,嫁给了只见过六次面的医生,最后死在了去看望前男友的火车上。“ 阮阮,活着的人都会老去,只有你的青春永远存在这个时刻。”或许,这才是《致青春》所要表达的灰色基调。

青春既美好又脆弱,许多东西在不经意间被舍弃或挥霍,日后的人生中却再也遇不到了。而走过青春以后,会失掉很多柔软的东西,很多年轻时做过的事现在都已经不敢再做了,青春只能用来追忆,所以原著能唤起那么多人的共鸣。赵薇说,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致敬所有有过青春的人。

《致青春》讲述的是上世纪90 年代的校园故事,为了还原当时的校园情景,剧组辗转南京20 余所高校,寻找最符合电影气质的拍摄场地。同时搜集制作了符合当时年代的道具,包括大学课本、工具书、收音机、C D、书桌、服装、配饰等,以期能紧紧抓住时代的特征。片中浓郁的怀旧和文艺气息,正契合了“ 内地70后到80 初之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而影片对青春的深度解读,在国内众多青春题材影视作品中是极为少见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