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心理故事及医生建议

文章 2019-07-20 19:25:56 1个回答   ()人看过

“屋里憋屈”型的操心老人

阜石路赵先生60岁:

刚退休的赵先生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退休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对儿女们的事情都不怎么管,但现在却是事必躬亲。儿子都已经是40岁的人了,赵先生却还天天打电话问他吃饭、休息的情况。

医生点评

赵本山和宋丹丹曾演过一个小品,把老年人分为内分泌失调型、屋里憋屈型等。从心理门诊看,大多数爱操心的老人都属于“屋里憋屈型”。老年人退休后,突然变得无所事事,感情失落,会对孩子形成牵挂心理,整日唠叨个不停。

提示:这样的老人应该及时发现自己的状态,要意识到,要是真正心疼孩子,就不要人为地再给孩子施加压力了。

“精神失调”型的操心老人

西坝河的张女士65岁:

张女士有三个女儿,两个在身边,偏偏最疼爱的小女儿,上完大学后去了深圳工作,有时一年都见不着一面。

张女士特别惦记她,十分关心她吃不吃早餐,工作累不累,晚上几点睡觉。如果两三天没跟孩子通上电话,她就会心烦意乱,睡不着觉,头晕眼花,全身无力。最近,老伴常感到心慌,张女士陪着老伴去医院,在陪老伴做检查时突然眼前一黑,张女士没有了知觉,检查后发现是血钾低。

医生点评

过度牵挂子女会让老年人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因此而发病。

提示:看来,过度操心不仅会让老人心烦,生气,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及低血钾等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