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时候的故事

文章 2019-07-20 20:12:01 1个回答   ()人看过

鲁迅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起来看看鲁迅的小时候的故事,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鲁迅的小时候的故事1

在家里,领着幼年鲁迅的是保姆长妈妈。她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妇女。最初大约是一个生活在农村里的年轻的孤孀,死掉了丈夫和丧失了土地之后,就从农村来到城里谋生。她的姓名,当时是没有人知道的,鲁迅的祖母叫她“阿长”,因此人们也就跟着叫她“阿长”,但孩子们却叫她“长妈妈”。

她懂得很多莫名其妙的道理,还有许多规矩,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不理解的。譬如说,人死了,不说死掉,而说“老掉了”;死了人或生了孩子的屋里,是不应该走进去的;饭粒子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等等。平时她不许孩子们乱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是顽皮,要去告诉母亲去。起初,孩子们并不怎么喜欢她。尤其是当她不留心踩死了鲁迅所心爱的隐鼠,这更使鲁迅十分生气。但是,有一件事,出乎意料之外,使鲁迅对她发生了敬意,因为,她对孩子们能够讲述一些“长毛”(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又一件事,更使鲁迅对她发生了很大的敬意,那就是,她不知从什么地方替鲁迅找到了一部他日夜所渴望的绘图《山海经》。

鲁迅对于绘图《山海经》的渴望已不止一天了。这事是由和他家同住在这个台门里的远房叔祖玉田老人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珠兰、茉莉之类的花木。他在家里无人可以攀谈,所以就很喜欢和孩子们来往,有时简直称呼他们为“小友”。他的藏书很丰富,其中有一本叫《花镜》,上面印着许多好看的花草和树木,是一部孩子们最心爱的书。但老人却说还有一部更好看的哩,那是绘图的《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的拿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这本书上都有。可惜,老人一时找不到,不知被放到哪里去了。孩子们怀着十分迫切的心情,都急于想看这本充满奇异图画的书,但又不好意思逼着老人去寻找。问别人呢,很少有人知道。想买吧,不知到哪里去买,大街离得很远,只有正月间才能够去玩一趟,那时书铺的门却又是关着的。玩得热闹的时候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一到静下来,可就想起了那绘图的《山海经》。也许是鲁迅过于念念不忘这本书吧,连长妈妈也知道了,来问是怎么一回事,鲁迅就把这事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也许是一个月吧,长妈妈在她请假回家转来的时候,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了鲁迅。她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找来了!”这是一个怎样出人意外的消息啊,它比逢年过节还使鲁迅兴奋。他赶紧接过来,打开纸包一看,是四本小小的书。啊!人面兽,九头蛇,……果然都在里面了。虽然这是一部纸张很黄,图像很坏,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刻工印工都是很粗糙的书,但它正是鲁迅所日夜盼望的书。后来,鲁迅把这一位贫农妇女和自己对她的深厚感情,写在一篇充满激情的散文里。

这确是四本小小的不平凡的书,鲁迅从长妈妈的手里,连带着她的那一份无比深厚的情意接受了过来。这是幼年的鲁迅第一次读到的比一切别的书更加使他感动的书。

鲁迅的小时候的故事2

看过鲁迅先生的像,那一本正经的面庞总让我想到“古板学霸”一词,总认为先生的童年定是鼻梁上架着一圈圈的厚镜片在埋头苦读与满口“之乎者也”声中度过的,但我读完那混杂着香甜气味的回味录也不由得大吃一惊了。

透过几朵满乘着夕时记忆的花儿,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躺在桂树下的小饭桌上,双手枕在脑后正望着星星发呆,祖母讲故事的声音在耳边萦绕,当长妈妈将几本拙劣木刻但却是迅哥儿日思夜想的书放在眼前,那种吹呼雀跃的动作让我不觉想到当年哥伦布初发现那片新大陆时溢于言表的欢喜……先生的童年是快乐的,他有自己的天地和与大自然沟通的美妙享受,有被人惦记疼爱的经历,也有能使他迸发诸多灵感的生活。

我想,快乐是一定有的,但苦涩的味道或许有吧!像那篇看得我不禁替作者着急起来的《五猖会》,当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了……我也严肃起来,好像后面真的站了位催我背书的高大父亲似的。先生离梦寐以求却总是因为不能出去看而只能守在门前眼巴巴地看着几个零碎的“下班”人员走过的五猖会近在咫尺时,我可以想像得到,那一颗炽热急切期盼着的心突然被冰凉的水扑灭的感受,我真的不解了,为什么父亲要在这时要先生背书呢,那墨守成规,封建的思想直到将孩子的天真紧紧地按住喉咙,摁在墙上变得没有气息才肯罢休吗?我似乎听到他心里的呐喊声和委屈的倾诉,这苦涩的封建教育的束缚感紧紧缠绕在我心上。

童年一曲虽终了,但却为先生自己和作为读者的我留下了丝丝缕缕的快乐和隐约的悲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