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特色"杂述

文章 2019-07-20 21:11:35 1个回答   ()人看过

所谓特色,即事物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以我之理解,这种风格、色彩应是事物内部之规律的体现,形成的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譬如黄土高原的特色,就是以黄土为主要地质,以沟壑纵横为主要地貌,以长年雨水冲刷为形成之过程。这种特色与云南石林和东北松海的区别是十分鲜明又各具优点(特色)的。如果谁非得要在陕北造点石林或开拓出一片东北大兴安岭的松海来,认为这就是一种具有新的特色的环境,那么我以为这种特色很有些劳民伤财而又毫无必要,甚且是愚蠢的,譬如“农业学大寨”时期,就有人硬是要在石山上开梯田、林海中造平原的。

这种愚蠢的结果显而易见,那就是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有些人可能以为,这已是过去的事了,我们已经从中汲取了教训。然而我以为并非如此理想。譬如,今天我们要开发大西北,就要因地制宜而制定出具有西北特色的开发计划来,而不能一味地为发展经济而盲目将东南的开发经验照搬到西北来,类似当年的“农业学大寨”。

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所谓的保持地方“特色”,有时往往就会变成保持“长官意志”,保持不伦不类甚至保持“落后”。譬如北京的建筑。按时下人们的欣赏观念和建筑材料来看,建设一些现代化的大楼是必要的,同时适当地保留过去的一些建筑也是必要的。有人说,美国西雅图是最理想居住的城市,为什么?是因为西雅图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现代建筑以及完整地保留着一些古代遗址。我们却不同,我们是既要改革又要保留特色。改革什么呢?拆掉北京城墙。保留什么特色呢?每座现代化的建筑上戴一个古建筑的帽子。这样的建筑林立北京,既不美观,也不经济,因为那个“特色帽子”是既难建筑又费材料,是真正的长官意志之下的劳民伤财。这样的所谓的特色正是西装革履之上加一顶“瓜皮帽”,丰田车上套一副铜车马。

真正的特色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一个民族内在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又自然地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这种融合之所以是自然的,是因为它不留痕迹,不造作,不是人为地“杂糅”,是真正的水乳交融,是自然地与先进结合的过程。这种结合的过程要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欣赏心理,可保留的不要害怕“落后”,可先进的则要尽量先进。例如混凝土马路与砖铺马路,后者显然很具特色,但因为其建筑速度及耐用程度远远不及前者,因此,就属非淘汰不可的范畴。

特色既然如此复杂,如何做好也就成了一门学问,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也就要寻找一个如何实现的路径。这个路径就是尊重当地群众的民意,走民主的道路。每实行一项决策,都应交由当地的群众代表来讨论、议事。因为只有他们,才对自己所处的地点最熟悉也最关心,也就会提出最好的方案。这很类似种庄稼。前几十年都是上面统一布置,种什么群众不能决定,结果种了几十年,几十年饿肚子。改革开放土地个人租赁经营,种植权在百姓手里,种什么由百姓决定,结果是不但解决了吃粮问题,而且也省下了不少的安排“春耕秋收”的会议费用。

当然,百姓的认识有时也有缺陷和局限,不一定能提出先进的科学的方案,对此仍然要采取宣传说服引导的办法,而不能强压。譬如“山川秀美工程”,说到底还是要群众去实现,群众思想通了,树就能种好,就能种活;群众思想不通,树就种不好,也难以成活。这也是几十年的教训所证明了的真理。

所以,我认为,保持“特色”的想法是正确的,也是重要的,但如何实现特色却是要有正确的路径。千万不能再走“领导绘蓝图,群众瞎应付。搞了几十年,还是不清楚”的老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