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讲那吃东西的事-杂文故事

文章 2019-07-21 00:13:23 1个回答   ()人看过

自打有了儿子,我发现自己有了两个变化:一是跟母亲吵得多了,二是爱跟她讲道理了。

儿子吃饭一直是个问题,吃得少还不认真。为这事,我没少跟母亲掰扯。一回想,发现自己不光经常跟她讲道理,还时不时给她讲个故事。比如下边两个。

第一个是作家海岩的。那时他刚刚去当兵。那年月,全国人民都很穷,部队也不例外。当兵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吃不饱。常常是你吃完了想添点,跑去饭盆一看,没了。经过一番观察思考,他想到一个好主意:每次打饭,他先都只盛半碗。这样当他迅速吃完时,其他战友都还在吃。如此,他便可以从容地添饭,直到吃饱。

讲它的用意不言自明:所谓酒醉聪明人,饭胀傻脓包。海岩要动脑筋要想办法,是因为肚子饿;而我儿子以及现在很多小孩,为啥不能好好吃饭?是因为家里比饭好吃、美味的东西多了去了。他们永远只有撑死,没有饿死。

第二个故事是中外妈妈的对比。说家里只剩下一个苹果了,妈妈会怎么办?这种情况下,中国妈妈多半会让给孩子吃;而美国妈妈则会将苹果一分两半,娘俩一人一半。

事情是小事情,但专家说这事的影响却极大。为什么我们很多80后、90后自私、狭隘,与人相处困难?这就是源头。因为从小妈妈给他的教育就是老子独大,我舒服了所有人都舒服了。而不是分享,不是为他人着想。

这些道理都是一说就明。可这两个小故事,我跟母亲、父亲及我妻子,都讲过不下两回。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家人们往往听过就算,并不往心里去,更别说付诸实践了。有个私立学校的校长说得好:人都是活在习惯中的。比如我母亲,她为自己的错误做法的常用说辞总是:谁这样,谁也这样,大家都这样……

所以,每次讲这些故事时,我情绪都比较激动。而母亲则总像听评书,看肥皂剧,一笑而过。

但纵是这样,我想今后我仍将继续做这种无谓的劳动。直到有一天,儿子学会好好吃饭。

因此这最后一个故事,尽管对于母亲而言,它太高大上、太文不对题,我还是决定把它讲出来:

故事的主角是陈毅元帅。这位文武双全的革命家,据说有次看书时看到忘了吃饭。家人三催四催不见效,索性将饺子给端到了他的书桌上。陈元帅便边读书边吃饺子。几分钟后,保姆看他吃完没有。一进门,她就忍不住失声叫起来:你……你……,很快就大笑起来。

原来,陈老总把墨汁当醋蘸了,吃得一张嘴黑如锅底……

这故事当然说的是陈老总好学,好到废寝忘食。不过我说它是想反其道而行之:不好好吃饭,总有原因。老总是因为太爱读书;我们的孩子呢?难道不是太爱玩?或者是太爱跟溺爱他的大人调皮、耍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