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好天气杂文随笔

文章 2019-07-21 02:34:11 1个回答   ()人看过

家里有上学的宝贝,一定会理解清晨的那份独特的兵荒马乱。一边给宝贝穿衣、洗涑,一边给急着上班的老公准备早餐和当天要穿的衣服、要带的文件。

送我的杉孩子上学回来的路上,终于可以喘口气,刚一踏进家门,又迎上公婆无止境的唠叨与没来由的抱怨。

身边的人都说我是个百年不遇的好媳妇儿,因为我从不顶嘴,一来体谅二老照顾孩子的烦闷,也理解他们抱怨背后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但更重要的是,我真心不会和人争辩,更别说吵嘴,杀敌一千自损八千的事儿只会换来更深的挫败感,所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冲突‘’是我做人的最大准则。

说来奇怪,人的适应性还真是无下限,时间长了,我就真特么的不生气了,但我不想被他们的坏脾气影响。

于是,扎起马尾、背起背包、胡乱套一条泛白的牛仔裤,就像第一次远足的18岁的姑娘,怀着一份发现什么秘密的新奇走出家门,把一切嘈杂与烦恼都关在门里,到街上去,到菜市场去,到公园去,感受着纷纭俗世的烟火气,寻找着春天的浅淡印记——在那枝头零星的嫩绿里、在扑面的湿润的微风中。

一个人,漫无目的,走走停停,看看想想,不需要同伴,这样就少了一份照顾同行者情绪的放松与自在。一个人,更容易忘记时间,也更容易看到自己。

01.自我放逐的日子

我的生命里曾有四年的时间,偏离了既定的人生轨迹,我把那些奇妙的岁月称为“消失的日子”。可是,有些人和事,只有离得足够远,远到蓦然想起,心上不再起一丝波澜,就像在旁观别人的过往那样,你才能足够客观地定义它的存在。

今天,我走在柔柔暖风中,呼吸着街道两旁湿漉漉的泥土味儿,再次不经意间回头望,心湖已无涟漪,很自然很准确地浮出了这样几个字:自我放逐。

可不,日子怎么会凭空消失而不留痕迹呢,它总是刻在记忆的某个深处,许是某种味道(一块奶油蛋糕、一个冰激凌甜筒或是别的什么),许是某个熟悉的声音(故人、情人或不相干的什么人),便会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我就又回到了那段岁月,嗅到了那时风中的气息,原来,我从未忘记。

时光阡陌交错,正是那些年自我放逐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也习惯了一个人行走的寂寞姿势。

2010年,研究生毕业,我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那时,我最大的担心,不是同事们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选择一份和爱人两地分居的工作,而是去除研究生上学的两年半,从大学毕业一直到考上研究生,总共4年的时间,我是无法解释的,就像消失了一样,其实那些年,我什么都没做,没有工作,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每天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在街上走,一个人,走到累了,走到天黑,就回家吃饭睡觉。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从没人无聊到费心去计算,也就没人发现我这个最怕被人揭穿的小秘密。

打记事起,我就是一个喜欢搞小团体的人,在任何一个圈子里,我最急于处理的事情是:不管是用什么讨好人的方式,我都要找到至少一个‘’好朋友‘’,其实,就是找个依赖的对象,这样我才能感到踏实,然后,其他的一切就都不关我的事了,我只活在两三个人的小圈子里,满足于一份自欺欺人的鸵鸟式的安稳。

即使后来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遇事仍无法跳脱行事的奇怪风格,就像一种应激反应的原始本能。

有一天,我终于明白,就像那些走向自我毁灭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即使懂得再多的理论也无济于事(这一认识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与茫然),懂得再多遇事你仍无法控制本能的反应,事件过后,你平静下来,也分析出自己的问题了,但下一次,你还是这样子处世,周而复始,这种既知道病因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很痛苦。想来,这就是所谓的医者难自医吧。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我仍对父母抱有一丝难以释怀的怨恨的原因。从小到大的责备、训斥与比较,充斥着我的每一天,我越来越懦弱,越来越不确定,对什么都不确定,患得患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于是,我开始沉溺于自己一个人的小世界,因为我很怕别人不喜欢我,那么,不接触好了,就不会给别人讨厌我的机会啦。我总是这样愚蠢地想。

小的时候看,好像也没什么,小女生的忸怩而已。但是,在大学毕业的那个纷纷投递简历的毕业季,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我很清晰地记得,当我第一次坐在面试官的对面,竟紧张得忘了自己院校的名字。我自己的错愕不亚于在场的每一位面试官。又试了几次,我都是这样无法控制自己地大脑一片空白,也许,当时面试官问我叫什么名字,是男的还是女的,我相信自己都是答不上来的。

那时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他意识到我的问题,说要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开玩笑,我怎么会去呢,我又不是神经病,才不要。但是,通过看书、上网请教度娘,我开始怀疑自己有轻度的社交恐惧症。

后来,我就拒绝找工作了,老公也不敢逼着我去找,但是,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同事聚餐或者出去玩儿,他都会带着我。这个办法很有效,尽管面对的都是陌生人,但他始终陪在我身边,我就觉着踏实。慢慢地,人也不那么容易紧张了。

可能你们(我的为数不多的读者朋友们,对,说的就是你啦,哈哈哈),你们一定会觉着我那几年过得很郁闷,其实不然,我得了社交恐惧症的同时又培养出一种强大的能力:自娱自乐。

首先,我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我很可怜,我病了,要安心养着不能上班。当我完全接受了这样的心理暗示之后,就不再为自己的无所事事而愧疚,反而觉着很安心,我就应该这样子的啊,再正常不过了。

然鹅,我很懂事,我知道自己不挣钱,所以,除了吃的我基本什么都不买,很多衣服都是大学时穿的,甚至还有几件高中时的,(上中学的时候,我家还是不差钱儿的,正经过了几年好日子,也攒了几件好装备,不过那又是另一个故事啦,有机会我会愿意讲一讲的)其实呐 到现在我估计自己小一半的衣服也都是上学时的旧衣服,竟然没被发现,哈哈。

然鹅,我有一双独特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慢慢地,我发现了很多不花钱的小乐趣。比如:突然有一天想去逛商场,逛着逛着,发现一家店里的衣服或者鞋子很漂亮,我就会大摇大摆地进去试(这种时候我一点不紧张,真也是奇怪),试了一件又一件、穿了一双又一双,每试一款都要拍照留念,就好像我曾经拥有过一样。

然鹅,在店员第N次去库房给我找下一个款式的时候,我就赶紧穿戴好自己的衣服鞋子,以最快的速度逃跑,在这个飞奔的过程中,我快乐地想象着店员出来发现服务了半天的顾客不见了,那感觉一定像是到嘴边的煮熟了的鸭子飞走了一样,我就会特别开心,有一种恶作剧得逞的隐秘的快感。

我也很喜欢在雨里走,雨中的世界干净又朦胧,走在雨里就像是走在梦里一样美好。走着走着,我可能会蹲到路边一只大芭蕉叶子下面,幻想着自己是一个落难的公主等待英勇而白皙的骑士找到我,或者我会蹲在一片草丛中,再慢慢站起来,这时我就是一只被雨水浇灌而瞬间长大了的蘑菇。

如果雨下得太大,或者不想出去玩儿,我就趴在阳台上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着楼下远远近近的人和景物,偷偷听着楼下老太太们吵架。

有一回,我正趴在阳台吃苹果,正吃得高兴,楼下走过来一个老爷爷,他的头上缠着一圈儿泛黄的白纱布,稀疏的灰发顽强地站立在纱布中央,估计好久没洗头了,那样子从我的角度看,就像是一个破花盆子里长了一堆乱草。当他走到楼下时,正好我的苹果也吃完了,我用苹果核快速瞄准破花盆子中央,一下子就投了进去。我赶紧蹲下,听着楼下传来的谩骂声,我都快笑岔气儿了。

还有大自然,春天的青翠,夏夜的蝉鸣,秋天的丝雨,冬日的暖阳,一年又一年,只要没人说我,我就会过得很开心;即使是一个人坐在废弃花园的墙根儿底下,从日出天边到月落星沉,我也会找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乐趣。

这样子玩儿了两年,我就结婚了。婚后,老公说:宝啊,我看你也没啥毛病,试着考考研吧,继续读书也挺好,再说,你整天这么瞎晃,我妈看着多生气。

我一想也是,再说,我也有些逛够了,便同意考研。为了让我能每天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老公把离单位很近的房子租出去,在一所大学附近重新租了房,又找人办了一张校园食堂的饭卡。

每天吃过早饭,老公要倒两趟公交车去上班;我就背着大书包去上自习,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约么老公下班了就回家等他回来。晚饭后,我们会手牵手出去溜溜儿,偶尔看场电影。那一年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平静之中不乏小浪漫。

后来我常常想,如果不是老公像父亲一样的包容和支持,我是绝对不会考上研究生的,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工作。

02.工作的奇妙体验

尽管很多人都说不理想,但现在的工作,我还是很珍惜的。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这是一家大型国企,我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员,涉及不到传说中的管理层的“办公室政治”,所以,人际关系相对外面的公司要单纯许多,但对于我这种常年自我封闭的人来说也足够惊心动魄。

记得刚入职没多久,同组的人组织了一次聚餐,还说要去KTV唱歌。没有老公在身边,也没能交到说得来的朋友,我又犯病了,开始莫名紧张,提前两三天就对着镜子练习如何说客气话儿、祝酒辞,甚至练习哪种笑才算恰到好处,还下了酷狗APP.在家里练唱歌。

当那个大家都很开心的夜晚结束的时候,我回到家把自己重重地扔在床上,累得都快虚脱了,没有快乐,只有一种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解脱,还有一丝奇怪的成就感。

那个冬天,还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当时的主任(现在是书记了)不知怎么就看好我了,让我和另外的三个同事主持新年联欢晚会。那几个大哥大姐都不写台词,他们都说:小兰妹,你都研究生了,这点事儿指定难不倒你,写好了发给我们,咱们在一起练两遍就行了。没办法,我拿着节目单,写了一个晚上,终于把台词穿了起来,这到不难,难的是站到台上去说。

那些天,我总是坐卧不安,甚至失眠,想象着自己当着上百人的面儿各种出丑,然后我就开始瑟瑟发抖,就像老电影里演的打摆子一样,并祈祷着发生某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那就不能开联欢会了,我也就解脱了。

可惜直到联欢会的那天上午,还是什么事件都没发生,急火攻心,下午我竟莫名其妙发起烧来,我一边哭丧着脸背台词一边虚弱地往脸上抹粉,涂口红,画眉毛,我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想到被逼着嫁给老地主的刘巧儿,一时悲从中来,哭得昏天黑地。

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儿,竟抱着台词稿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天色不早,我突然有种豁出去的劲头,想着爱咋咋地吧,重新梳妆打扮,又感觉自己像烈士一样要去就义了,竟平添了几分悲壮与崇高。

灯光打亮、音乐响起,不出意外地,我的紧张已达到了极限,两条腿不听使唤地抖个不停,还好当时穿着裙子,离观众又很远,没被发现。

第一段台词艰难说完,下台观看节目的空档,小七(和我一起入职的小同事,因为名字里带个琪字,大家都叫他小七,我们很聊得来,可惜后来他走了,哎,,?^?,,)拉着我紧张地小声说:“兰姐兰姐,你声音真好听,一会儿我唱歌不知道能啥样儿,我都没咋练呢,要是能像你一样就好了!”

我当时一定嘴巴惊得老大,不敢相信他说的话,我真有这么好么?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紧张得要死,别人也没好哪儿去。一瞬间,我就获得了莫大的勇气,再上台,就好像潜能被激发了一样,或者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整晚下来竟没出一点差错,要知道,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对着麦克风讲话。

现在想起来,这件对于很多人都不算什么的小事儿却成为我的一道分水岭。从那以后,很多不熟悉我的同事见到我竟夸我是小才女(那样子貌似不是敷衍),说我又会写又能主持,我那莫名其妙就紧张的毛病便开始有了质的缓解,也建立了一些自信。

上班一年左右,我怀孕了,再回到岗位已是将近五年后的事。度过了悠长的假期,我好像又被打回原形,莫名紧张的感觉时不时还会来纠缠我,而且,有时紧张的点很奇怪。幸运的是,我所在的小组里有一个妹妹,即使我俩性格并不很合拍,(我觉着她活得缺少了点儿情绪,她觉着我有些傻得很难理解)但至少看着都有点儿闷闷的,也还算说得来。

有个伴儿的感觉就是踏实。于是,我就又开始搞小团体了,什么事儿都不闻不问,有她陪着我就好。她偶尔休假的时候,我就会难过,甚至用一直吃东西来掩饰自己突如其来的慌张。

不过,最近,我看了一句话,深受启发,好像是爱因斯坦说的,大概意思是:人生就像骑自行车,平衡矛盾不让自己摔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 前行。我觉着这话说得很妙,形象又准确,简直是妙不可言。

我一下子顿悟了,面对问题,逃避不是办法,向前看,大步走,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固步自封只能做井底之蛙,独自咀嚼经年不变的痛苦,更不会有什么意外的快乐。

所以,当然,有时我还是会喜欢一个人呆着,走走看看,享受着只属于我自己的好天气,但更多的时候,我下定决心 要走到人群里去,就像姐姐说的:二宝,别整天一副欠揍的可怜相,你并没有那么差,只是有些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而已。但为什么非得一样呢?为什么总是期待得到每一个人的理解呢?

喜欢我的,祝你们幸福;不喜欢我的,你们爱咋咋地吧,我也不管你们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