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句话读懂中国史》的笔记

文章 2019-07-21 02:43:11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学期担任高一的班主任,工作很琐碎,在教室、办公室的时间多过在家的时间,而我又不喜欢在那样喧哗的环境里读一本需要沉思的书,所以我选择了读一本快餐式的书,我想可能很多学者都不屑于这样的书籍,但对于我这个毕业后将历史统统还给老师的历史盲来说,确实需要好好补补历史课,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如何能在短时间里补回来啊,再加上工作、家庭、孩子占去了我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我只好给自己定购快餐了。

我买《一句话读懂中国史》,正是因为他的短平快。

这本书从先秦到明清,每个朝代选取了几个代表人物,把他们说过的话作为主线,用一个人,一个故事,折射出那个朝代的历史。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几个故事。

故事一:刘邦:这样做皇帝,才叫生活

话说汉王刘邦是平民出身,击败项羽后,做了皇帝,可因为看不起读书人,礼仪建设很落后,导致他的将军们每次聚会都没有规矩,大声吵闹,在政权建立后的和平年代,这样的情景显然有失体统,于是刘邦找来一些儒家学者,制定了礼仪制度,从此,君臣之间才有了规矩。

这让我想到为什么凡是正式的场合,都需要有一定的礼数,而不能任意妄为,到底什么是礼仪呢?

其实礼仪、礼数、礼制均是为了维持一定的秩序而建,为了在众人聚会的时候,能够彼此尊重,能够让活动有序进行,所以才生成了礼制。“礼”在辞海中的解释有:1.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制|封建~教。 2.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仪式:典~|婚~|观~。 3.表示尊敬的态度或言行:行~|敬~|有~貌。4.敬重,以礼相待:~贤下士。5.表示庆祝、感谢或敬意的赠品:~物|~品|献~|一份~。

可见“礼”是特定社会群体中广泛的行为规范,生活在其中的人需要了解和学习的,《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和仁是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仁是内在的,是爱人的心,礼是外在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所以作为人民教师,自己要懂礼,学礼,用礼,这样才能以身作则,促进学生以礼待人,懂得尊重别人,这是为人的基本。正所谓“仁者无忧”。

故事二:东晋陶渊明不给富贵做牛马,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几次弃官都是因为不能忍受官场的陋习,不愿违心陪笑脸,不愿做那些有失尊严,有违良心的事情。孔老夫子说过,如果富贵是使我有尊严,顺我心意而能得到,那我当个马车夫也不要紧,但是如果富贵是靠毁灭尊严、抛弃气节而得到,那就给我滚远点吧。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能够做到不违心意,勇敢做自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有这个勇气吗?正所谓“勇者无惧”。

谈了“仁者无忧”“勇者无惧”,自然想到了“智者无惑”,不过这本书里说到智慧的似乎并不多,又或者仁爱、勇敢本来就是生存的智慧,有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也是一种智慧,能够辨明是非,识破假象和谎言,也不失为人生智慧!

当了班主任之后,要处理班级大大小小的事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集体,需要纪律考勤,需要卫生安全,需要文化氛围,需要后勤保障,需要司法监督,需要有管理层,监督层,实施层,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这跟治理一个国家大同小异,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历史,如何能够让大多数人在这个集体中生活更幸福,更快乐,更促进成长,这是需要班主任好好学习的。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快寒假了,准备做一个读书计划,好好充充电,给自己加加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