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七夕节经典诗句

文章 2019-07-21 03:41:18 1个回答   ()人看过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下面请看语文迷网为大家带来的七夕节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夕的诗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喜鹊桥成催凤驾。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徐凝《七夕》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 李商隐《壬申七夕》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 李商隐《辛未七夕》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罗隐《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节日起源

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