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人物故事

文章 2019-06-30 19:21:23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要航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经典励志人物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经典励志人物故事1:远离别人的秘密

十年秘书长生涯,他曾奋力将巨石推上山巅,也一度在重压之下抑郁失语。他就是——科菲·安南。

或许很多人都记忆犹新。那一刻,这位有着贵族血统的黑人激扬地说,自己可以踏出联合国的大门,但联合国却离不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回望安南十年路,功过是非无需多言,我只想说,即便出身有别,奋斗的路上却有言不尽的相同。

美国《纽约时报》曾用大篇幅连载,安南是个不那么出色的小伙子,至少毕业的时候是那样的,进入联合国,他只能从最低职位做起,而且,他常推诿一些工作,更不愿意过多接触直属上司。“他简直不适合待在那里,因为不会打交道的人最终只有一条路——离开。”

可是,安南向所有人证明,他成功了,而秘诀正是别人言之凿凿的缺点。“是的,我不愿意太接近上司,更不愿意很好心地去完成上司要我去完成的事,因为一不小心,你会发现,其实那些事儿你不合适去做,或者说,你不应该知道,否则,很可能被人认为是热心过度。”

难道不是吗?帕丽小姐作为安南的同事,后来在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因为主动过去帮别人复印材料,却看到“离婚协议”四个字,着实让双方尴尬。其实,帕丽小姐遭遇的尚算轻度事件,据她讲述,有一位同事因为去帮隔壁部门的领导调试电脑,点击之下,立马发现十余张“激情”网页页面,这是中毒,还是人家的爱好?无论你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因为窥见秘密,便是怀璧其罪。

安南的成功秘诀便在于科学地懒惰。有一次,一位中国外交官要给各国大使发送一些文件,而联合国的电脑系统并不为他人所熟悉,所以,工作人员通常会直接帮对方完成任务,因为这样更方便快捷。但安南没有,他硬是通过电话遥控就在不远处的中国外交官,哪怕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他也不愿意移步去看看。

远离别人的秘密。安南自始至终坚持这一做人原则,所以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从世界卫生组织的预算干事一步一步做到部门分部负责人、主任、助理秘书长的部门领导人,然后是副秘书长,最后到达人生的巅峰。

从最下面直至最上面。他比大多数人更了解这一组织,而且他差不多了解了它的每一个角度。所以,有人表示怀疑,他难道从来不知道别人的秘密吗?当然不,有些秘密他必须知道,只不过,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人知道,他曾经知道过。

那些关于制裁伊拉克,关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还有中国的人权问题等,安南必须过目这些文件,但当这一切变成争议,变成国际问题,他却从不表示任何意见,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事实,如果我已经通过一份别人整理的观点认知它,那么,我便失去了对这一事件的评判权,因为我的思想已经不再独立。既然如此,便有悖独立的原则,所以,我什么都不知道。”

保守秘密,即便自己离开,再无瓜葛,他也很少提及那些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事件,这便是他远离别人秘密的更高的层次——让世界和自己变得简单而干净。

经典励志人物故事2:马雅可夫斯基的劈柴替枕

夜,已经很深了,马雅可夫斯基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可是睡魔纠缠得越来越厉害,他觉得头很沉,眼皮象是要被胶水粘住似的,怎么也睁不开。实在没法再工作下去了,他只得横下心来躺一会儿。

他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大块劈柴,放在床上,将头枕在劈柴上面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带棱带角的劈柴,将后脑勺的皮肉压了一条深深的印痕,他在睡梦中略微翻动了一下身子,便觉得脑袋疼痛难忍,惊醒过来,于是一跃而起,又重新继续他的工作了。

这就是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劈柴替枕法”,真可谓别出心裁。那时他在罗斯塔做革命宣传工作,工作极度紧张,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严寒的冬天到了,也是一天到晚在没有生火、冰冷的工作室里忙碌,而且往往回家后还要“加班”。有时实在太累了,他就稍睡一会儿,为了怕睡过去忘记醒来,就想了个用劈柴作枕头的办法。

马雅可夫斯募对待工作从来就是这样勤奋、顽强、坚忍的。一九一五年的春夏季节,他住在芬斯基海湾库阿卡拉的别墅里,创作一首长诗。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库阿卡拉海岸上来了,这里有许多又圆又滑的大石头从水里露出来。人们看见他站在这些大石头上,从这一块走到那一块,有时停下脚步,吸几口烟。然后又迈步走着,时而放慢脚步,时而又加快脚步,时而眉心紧皱;时而又显得悠闲轻松。就这样连续三个、四个、五个钟头,不住地吟咏着,挑选着需要的字眼,组成合适的诗句。想出儿行诗来以后,就把它写在香烟盒子上,或者干脆记在心里,再往下“搜索枯肠”,继续工作。

马雅可夫斯基写作著名长诗《列宁》时,首先专心致志地研究了列宁的传记和有关的回忆录,以及列宁本人的论文和演说,然后进行紧张的写作。

据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青年诗人阿谢也夫回忆,当时“他跟谁也不说话,免得分心注意别的事情。他上别墅去住,在那里独自住了三个月。他感到自己在这个巨大的主题面前负有很重大的责任。”

另一位目击者回忆说:“他正在写作长诗《列宁》,旅行皮箱里放满了列宁的著作和论述列宁的书,在海滨浴场上,饭馆里,散步时—到处都掏出一个黑漆布面的小册子。微动着嘴唇,哼哼哪卿地写出了涌入脑海的诗句。”

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劳动之后,长诗完成了。当马雅可夫斯基在群众中朗诵之后,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报纸当时是这样报道的:“大厅里挤满了人。长诗博得整个大厅的热烈鼓掌。开始讨论时,许多同志都说,这是歌颂列宁的作品中的最有力的一篇。绝大多数发言者都不谋而合地一致认为:这部长诗完全是我们的。马雅可夫斯基写了这首长诗,是做了一件无产阶级的大事。”

勤奋刻苦的马雅可夫斯基,一生中成就卓著。斯大林曾经赞扬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而且现在还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

经典励志人物故事3: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

查理·贝尔曾任麦当劳的执行总经理,负责管理麦当劳在全球118个国家多达三万余个餐厅的运营。翻开贝尔的履历,许多人生的亮点光彩夺目,而他深深铭记的时刻却是1976年,15岁的他迫于生计,到麦当劳求职。

那时,贝尔因为家境极其贫寒。于是他找到麦当劳店的店长,请求给他一份工作。贝尔营养不良,瘦骨嶙峋,脸上没什么血色,浑身土里土气。店长看他这副模样,委婉地拒绝他。说这里暂时不需要人手。希望他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过了几天,店长没有料到,贝尔又来了,言辞更加恳切地请求他给份工作。即使是没有报酬也行。见老板没有吭声,贝尔感到了一点希望。他小声说:“我看到您这里厕所的卫生状态似乎不是太好,这样也许会影响您的生意。要不,安排我扫厕所吧。只要给我解决吃住就行了。”店长没有办法,就答应了让贝尔扫厕所试试看。

扫厕所,在一般人眼中都是鄙视的,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工作。可是,贝尔却认为这是他人生事业的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他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起床,把厕所彻底清扫一次。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维持。不久,他对扫厕所也摸索出规律:先把大的纸张扫了,然后洒干灰在那些湿脏的地方。让灰把水吸干,再扫,效果比直接扫好多了。记得有一次半夜,有人上厕所时,还看到贝尔睁着惺忪的眼睛在查看厕所是否弄脏了。

他还在厕所里摆放了些花草,让人在麦当劳的厕所中也能够欣赏美。另外,还把自己记得的谚语警句写了些贴在厕所的墙上,增加其中的文化气息。让人在方便的时候,可以感受文化的魅力。贝尔的所有心思全部放在厕所上。确实,他的到来,让那店的厕所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有人甚至说,“比那些不太讲究的餐馆还要干净。”

经过三个月的考察,店长正式宣布录用贝尔。安排他去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接着,店长又把贝尔放在店内各个岗位锻炼。19岁那年,贝尔被提升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麦当劳店面经理。1980年,他被派驻欧洲,在那里的业务扶摇直上。此后,他先后担任麦当劳澳大利亚公司总经理,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欧洲地区总裁及麦当劳芝加哥总部负责人,直到后来担任管理全球麦当劳事务的执行总经理。

飞黄腾达的贝尔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从来不避讳自己当年扫厕所的经历。他说扫厕所是对他最深刻的教育:一件事,你可以不去做;可是如果你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贝尔就是从扫好麦当劳的一个厕所开始,一直到当好全球的麦当旁执行总经理。是啊,有了把厕所扫得比某些人的厨房还干净的敬业和执着,还有什么事情他做不好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