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观后感

文章 2019-07-21 06:52:15 1个回答   ()人看过

《鸡毛飞上天》该剧的播出标志着荧屏三月将刮起一阵商战创业风暴,与豪门商战、偶像情感交织的商业剧模式不同,《鸡毛飞上天》立足义乌,通过讲述三代人既艰辛曲折又充满激情的创业史和情感史故事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观后感

正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同步上映的“浙商”创业题材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开播不久就引发了热烈反响。该剧讲述的是主人公“鸡毛”,一个爱做梦,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做梦的义乌人,如何成就了一段商业传奇的故事,网友直呼“老感人,追到天荒地老”、“看个剧,虐心,烟都抽了很多”、“以‘义商’为代表的浙江商人不愧是东方犹太人”、“真的是大陆之狼,生存能力让人震撼”,同时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梦”在浙江的成功实践和丰硕果实。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还不能流通的年代,“鸡毛换糖”被称作投机倒把,成为政府严厉打击的对象,可贫瘠的小县里住着一群有梦想有思想的义乌人,他们不等不靠不退缩,一手挑着货郎担,一手摇着拨浪鼓,行走大街小巷,走南闯北,不怕苦不怕累,最终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丝绸之路”。“鸡毛鸭毛鹅毛来换糖啰”,清脆的吆喝声里体现了老一辈义乌人骨子里的乐观向上。鸡毛换糖虽已成历史,但其精神却不断地在延续,传承!

一个时代的变革,一个地区的成长同样少不了政府的“有为”和钢铁般的队伍。1982年,以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敢破敢立,敢为人先,冲破种种禁令,作出了正式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定,首创了“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资本主义尾巴”摇身变成了“改革旗帜”,在一大批“邱英杰”、“小蒋”式的精英人才推动之下,义乌大地瞬间变成了一片创业创新的热土。

如今的义乌,功勋累累,拥有一身的荣誉,但容不得半点迟疑,不撸起袖子加油干,“鸡毛”会重重地摔回地上。不待扬鞭自奋蹄,抢抓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机遇,让“鸡毛”漂洋过海,做大“朋友圈”,深耕“朋友圈”,做坚定的追梦人,坚实的筑梦人,坚毅的圆梦人,才能不断续写义乌新的传奇,建设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观后感二

从陈金水那一辈的挑货郎到陈江河为首的做小生意起家到王旭这一辈的现代青年企业家,三代的传承见证了义乌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人民思想进步的发展。

曲折的故事更是印证了中国人民发展到今天的坎坷。继《琅琊榜》后又一良心巨作。感谢主创人员用这六年的呕心沥血让我们当代创业者见识了什么叫义乌精神,浙商精神,中国精神!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观后感三

这里,有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的华夏第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超市。这里,有来自全国40多个民族130多万、世界120多个国家数以万计的中外创业人员。这里,是“国际贸易、物产流通、供销合作、新型城镇化、基础投资、农村改革、城市设计”等等十几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区。这里,先行先试、敢于创新,成为全国很多县市羡慕不已的“经济特区”。这里,让那么多祖祖辈辈“泥腿子”出身的人们住上了高楼别墅、驾上了宝马奔驰。。。。。

这,就是被赞誉为 “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的义乌。

一问为什么是义乌?

改革开放前的义乌,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政策极封闭,农村公社化,种粮交国家。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春夏秋冬忙田边,可还是食不果腹、身穿不暖,甚至难以活命。在那岁月里,外出要饭的、在家饿死的也并非没有。比起那些田广地阔、有矿有产、有工有厂的外地,义乌,确可谓“贫”人一筹、“苦”人一等。

但是,无从考究,义乌人从何时起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寻活路求生存的 “本事”,有一腔不愿靠乞讨不甘被饿死的 “志气”。一班不甘苦难的前辈们,领先想到并挑起了鸡毛换糖的 “货郎担”、摇起了 “拨浪鼓”,那都是被 “贫苦” 逼上了这条不仅要背井离乡、走街串乡、风餐露宿,而且还要偷偷摸摸、担惊受怕会被当作 “资本主义尾巴 ”挨批斗遭宰割的“以物换物” 生意之路,为的是维持生计活下去。

因为贫,所以义乌人要找活路;因为苦,所以义乌人要求生存。

因此,可不可以这么说:义乌,如果没有昨天的贫苦,就不会有今天这般甜美。

二问为什么是义乌?

穷则思变,穷人的骨气硬。肩上挑着担,心中壮起胆。手摇拨浪鼓,迈腿去闯荡。为的是生计,靠的是信仰 —— 天道会酬勤,有苦总有甜。

所以,在80、90年代的义乌,对从“鸡毛换糖”开始发展到有小商品市场这段艰辛历程的总结是:“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也就是所谓义乌人的“四千”精神。在后来我写的一些文章中,就特别喜欢用上“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万富翁” 的语句,来诠释义乌商人创业的不易和先苦后甜的人生法则。

值得点赞的是,通过勤劳努力、拼搏奋进,有了房子、车子、票子后的义乌商人,放下的是 “货郎担”,延续的是 “本不忘”;丢开的是 “拨浪鼓”,紧握的是 “再发展”。很多义乌人,虽然住的是别墅、驾的是奔驰,可心中装的还是那“四千”精神和做大做强、更加辉煌的坚实梦想。

义乌有一条条 “陈金水” 们踏过的路基;有一轮轮“谢书记、邱英杰”们前赴后继,咬定 “兴商建市” 这颗 “青山” 不放松的开明公仆;有成千上万的“陈江河”们,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从“个体户”打拼成了许许多多的 “玉珠集团”、“金珠公司”、“银珠商行”。。。。这些,虽是当年的“陈金水”们所没想到的,但又是改革开放好政策和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精神所造就的必然。

因为不忘本,所以义乌人的梦想永不断;因为有精神,所以义乌人的创业恒心永不灭。

因此,可不可以这么说:当年的义乌人,如果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名扬和新理想。

三问为什么是义乌?

当然,创业要成功,事业要壮大,市场要繁荣,光靠 “不忘初心” 和 “精神支柱” 还远远不够,其中 “政策环境” 和“ 发展机遇” 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义乌的 “陈江河、骆玉珠” 们,起步做生意时,恰好又迎来了国家“改革、开放、搞活”的破冰良策,先知先明、敢于开先河的义乌人,犹如被春风吹醒的沉睡之狮,那股想经商、想创业、想致富的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资本主义” 的帽子甩掉了,“投机倒把” 绳索解开,加上 “谢书记、邱英杰” 们好公仆的支持鼓劲,义乌的“陈江河、骆玉珠、冯姐”们都放开了手脚大干了起来。义乌从起初的 “四个允许” 到后来的 “全面放开”,再到 “以商促工、互动发展”;从马路地摊到水泥空心板搭成的摊位;从石棉瓦棚架的新马路小商品市场,到全国唯一的 “五星级” 商贸城;从针线纽扣服装鞋袜几十个品类,到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的百万多个品种;从手上提提肩上扛扛的零售买卖,到成批托运集装箱报关的海量批发;采购商从邻近到省外,从国人到老外从而做到 “买全球卖全球”。。。。所有这些,都无不凝聚着国家改革开放好政策带来的结果。当然,任何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地,从上到下总会有个时间过程,重要的是,敢为人先、敢开先河的义乌父母官们,在国家大宗政策 “正在路上” 还没落地的时刻,就领先抢抓机遇,开放市场,并迅速扩张发展。在外地也起步开办市场时,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步步领先,一路向前。

因为 “敢为人先”,所以义乌能尝到源头清泉;因为 “捷足先登”,所以义乌市场一直能稳坐 “龙头” 位。

因此,可不可以这么说:义乌,如果没有国家的开放搞活、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抢先抓住时机不停步的发展策略,就不会有今天名扬四海的市场“老大”。

四问为什么是义乌?

《鸡毛飞上天》中的政府干部人物邱英杰,风度翩翩,刚柔并济、热忱满腔,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既是执政能手,又是恤民好官。他,视野广阔、谋略高远,誓让 “鸡毛飞上天”;他,性格豪爽、是非分明,面对邪气摔茶杯;他,胸怀大局、严格执法,怒火烧尽假冒货;他,为民所急、两肋插刀,帮助商户讨债款;他,秉公办事、不谋私情,横眉冷对说情友。愿与诚实守信、励志奋进者为伍,敢与积极向上、正义公道者为友,尽心尽命履好职,满腔热血树大业。可谓是当年义乌一批干部,尤其是分管或直接参与小商品市场的创办建设和商贸管理工作人员的缩影,是一批可歌可泣的好干部中的典型代表。

说句实在话,作为有国家财政供养的县委书记和干部们,当年要是不那么去冒风险,安安稳稳当自己的 “太平官” 也无啥罪过。可就是让义乌遇上了像谢书记、邱英杰这样敢于担当、实事求是、为民所急、为民谋福的好领导、好干部。

在当今党政号召干部要当帮助企业和商户排忧解难的 “店小二” 时代,尤其是以“扶持生产、繁荣市场、指导转型、帮困解惑”等为己职的一线公务干部,就得像 “邱英杰、骆主任” 那样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有情有义有底线。对待需要帮扶的企业和商户,既要讲情义又要讲原则,就得像邱英杰和陈江河那样,事业上当 “顾问”,感情上做 “兄弟”,履职上讲 “规矩”,是非上有 “底线”。时刻牢记 “君子之交长似路,酒肉朋友短如筷” 这一古训,真正做到政企关系 “亲又清”。

因为政府开明,所以义乌人能放开手脚做生意;因为公仆廉明,所以义乌人能轻松上阵搞创业。

因此,可不可以这么说:义乌,如果只有上面的好政策而缺乏务实善干、为民谋福的领导和干部队伍,也不会有今天一步一脚印的宏伟业绩。

五问为什么是义乌?

经常有外地人评价义乌人说是 “中国的犹太人”,骨髓里就有 “商务细胞”,血管里就有 “商业热流”。虽然无法考究这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是,有一条看的见摸的着的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还真值得自豪与弘扬,那就是:勤奋与包容+精明与诚信。

如果说30年前义乌人的勤奋努力,那是为了基本生计,而后来腰藏万贯、家底殷实之后的义乌人,同样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忙前又忙后,那就是为了做强做大,让更多的“鸡毛飞上天”,因为义乌人的梦想有无数,勤劳致富的道路无止境。

作为以 “商品集散带动百业兴旺” 为主线发展的城市,市场是平台,商品是基石,商户客户是主体。市场市场,先有“市”后有“场”。

没有货品不成市——义乌有数以万计的研发生产企业不愁无货,义乌有来之众多国家的供应商不愁无货,出口进口产品满山,集装车厢排成长龙,义新欧专列来回穿梭,陆、海、空运畅通无阻。

没有客商不成市——义乌不仅有数十万的经商大军,有数不尽的 “陈江河” 和 “骆玉珠”,而且拥有来自国内大江南北成群结队的采购商,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外客商。热情好客的义乌人,一直秉承着“客人是条龙,不来咱就就穷”的思想观念,以此心此情来欢迎客人、激励自我。所以,很多熟悉义乌的远方客商说:“义乌,不仅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而且是一个从来不欺生的好地方。”义乌人做生意,讲的的是“薄利多销、以小见大、细流成河”的市场法则;义乌人做生意,讲的是“进四出六、放水养鱼、养鸡生蛋”的策略眼光;义乌人做生意,讲的是“买卖不成情义在、朋友多了路好走、双赢贸易算成功”的经营思维。

因为义乌是一片与人以情、与人为善的热土,所以无论来自哪方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和安宁。因为义乌人有包容、重守信,所以朋友满天下,生意做全球。

因此,可不可以这么说:义乌人如果心胸狭隘、尔虞我诈、欺生霸市、杀鸡取卵,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与兴旺,“鸡毛”更不可能“飞上天”。

六问为什么是义乌?

义乌,“新丝路、新起点”;“义新欧” 专列在世界来回穿梭;“国贸试点”硕果累累;越来越多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国际客商在义乌安营扎寨,甚至洋女婿、洋媳妇也越来越多。真可谓 “义乌外面是中国,义乌里面有世界”。

如何让义乌的 “中国小商品城” 强者恒强?如何把义乌早日发展成为世界 “小商品之都”?如何让义乌更多的 “鸡毛飞上天”?除了国际风向、国家政策、政府引导、社会服务等大环境因素之外,广大企业和商户的自身因素当然是关键。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别说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的 “陈金水” 们已慢慢老去,就是 “陈江河、骆玉珠” 们也很多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继续往前跑的接力棒自然要交给 “王 旭、邱 岩、陈路” 们这些第三代。

其实,也别总是怕在 “蜜罐” 里长大的“90后”们没那股创业热情,没那种承载能力,甚至对有些方面还看不惯,那是“代沟”形成的。在飞速变迁和迅猛发展的时代,“代沟”的形成已不再需要几十年,而仅仅只需十来年甚至五六年年。所以,在年轻人需要抓紧学习进步的同时,年老的长辈们同样需要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只要跟上了形势、适应了时代,一些“看不惯”也就慢慢成“习惯”了。曾经固步自封、顽固不化的“陈金水”后来不是也慢慢适应并鼎立支持“骆玉珠、王 旭”们了吗?

在被誉为 “小联合国” 里成长起来的义乌新生代,有文化有知识,有眼光有境界,上的是国际大学,交的是国际朋友,做的是国际生意。义乌很多80后90后,不仅继承了祖辈们的优良品德和创业精神,而且在办企业、做贸易方面,能接轨国际,按现代化标准和市场需求开拓新渠道、研制新产品,采用线上线下齐步走、电商实体融合发展的手段,对传统产业和营销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创新提高。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义乌这片热土上,有很多既不忘初心又敢于创新,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智商的 “王 旭、邱 岩、陈 路” 们的继续努力,“文明进步、和谐繁荣” 不仅不会成为 “曾经的过去”,而且一定会是 “更上一层楼”,像 “岩旭集团” 这样的上市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多。

因为义乌的发展路基已经踏实,奔跑创业后继有人,所以,不会掉队、不甘落后。因为就算是 “蜜罐” 里长大的义乌年轻人,也一定会明白甜蜜是通过勤劳的采取才能获得,所以,义乌年轻有为的后生们一定会敢于担当,在新的创业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的创业奇迹,一定会在义乌不断涌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