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者也》影评2篇

文章 2019-07-21 07:13:00 1个回答   ()人看过

对于《追凶者也》这部电影,早知道结局的我们还在等什么?

《追凶者也》影评篇一:

看这部戏的开头就已经知道凶手肯定不是宋老二,早知道结局的我们还在等什么?除了和他一起追寻凶手,还有就是期待着每一个篇章的营造。

三个角度,三个主人公,循环往复的叙述这个故事,但和其他一些完全复制还原情节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还是有点首尾续貂,循序推进的意味在里面。直到所有主人公都在第四篇章登场时,事件的时态终于还原在一起。

其实这种故事情节和电影结构并不新鲜,科恩兄弟《冰血暴》,昆汀的《八恶人》都有非常好的标榜。所以说赋予华语电影来说,乡土幽默和西南方言才是电影独具特色的点。

其实我们早知道结局,可是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等待着电影给我们的惊喜,论故事情节来说,唯一的惊喜转折点则在于雇佣买凶的是宋老二的哥们贵哥,而雇佣的原因居然是不拆祖坟影响全村全镇全县全省的经济发展,不得不说,前面的贵哥是惊,后面的原因则有点为了影射社会而故意牵强附会了。

等待这电影给我们的惊喜,论演员表演来说,还是张译。从《亲爱的》《匹夫》《山河故人》到《追凶者也》,张译注定是走不了青春偶像路线,而是在实力诙谐路线上越走越远。

黑色幽默在他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他本身就有一种如董小凤般执拗的劲,还有一面看似狡猾实则傻憨的样儿。

所以张译的出现上演了一个笨贼的悲喜故事,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情节不是张译表演用力的错,而实在是编剧想刻意制造幽默未果而只能留有演员发挥的空间了。

等待这电影给我们的惊喜,论场景设计来说,还是云南东川那黄土遍野,灰墙错落的景。和《无人区》等西北电影不同,这样黑色幽默的营造伴着跳脱起伏的东川矿业,非常适合营造追凶的层层埋伏。

西南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一眼望过去空旷的山脉,使人的视觉顿时开阔,同时也开阔了华语电影的发生地。

看完这个电影,脑子里一直徘徊着“我最恨奸商。抢金店时砍刀那么长。”本有的暴力都在幽默中慢慢淡化。本有的追凶紧张感都在方言“噶、噶”中消融。但不得不说,这是近期来比较精彩的大陆电影。不管模仿还是创新,至少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最后说一句,最爱本部片子里的字体,一看到字体就知道这部电影不一般。

《追凶者也》影评篇二:荒诞黑色之下,活法各不同

初看曹保平这部新作,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也有些不一样之处。《追凶者也》大面上与很多疯狂喜剧类似,同样是荒诞情节与黑色幽默。但是仔细品味,电影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最起码在类型风格上对于华语电影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

之所以似曾相识,是因为电影在叙事还是元素呈现上,有点类似《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我们俗称为疯狂喜剧。

荒诞、戏谑,宁浩将黑色幽默玩到极致,尤其是《无人区》,偏远地区的犯罪活动,黑色的故事中将人性的元素放大。反观这部《追凶者也》,电影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玩得不够开”,而且在故事层面也有一种不太明朗的感觉。

难道曹保平只是对国内疯狂喜剧的一味模仿吗?并不是这样。

曹保平在《追凶者也》中的表现,其实是一种类型片的尝试,让人想起了科恩兄弟,后半段尤像《冰血暴》。

三段故事、三种角度,三种类型

同一起事件,三段式的结构,三种角度,最后交汇于一点,这样的结构让人想起了《11:14》与《刺杀据点》,还有去年的那部佳作《心迷宫》。但曹保平在《追凶者也》在三段式中的尝试,是一个在统一主题下三种不同类型风格的展示。

一起凶杀案,为整个事件的起因,用行文中的俗话来说,这叫“帽子”,随后引出针对该事件正反时间差中三位主角的故事。

刘烨线

★第一段,刘烨饰演宋老二的追凶,这段内容,是悬疑片,一个企图摆脱罪名的修车匠,业余追凶的道路。引出了段博文饰演的王友全。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悬疑,刘烨感觉后面有人跟踪那段以及对电影故事发生场景、故事整体脉络和起因进行了大致的描述。将观众引入一根筋的追查凶手事件中。

段博文线

★第二段,段博文饰演的王友全,这段内容,是剧情片,有点类似《心迷宫》中宗耀故事线,一个逃跑的故事,亡命天涯的鸳鸯,点缀着小镇无业青年的情感。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剧情,对第一段追凶故事全盘否定,充当第一段故事的解答功能,看似是三段中最平淡的一个,同时也是最短的一幕,主要兼顾承上启下的作用。

张译线

★第三段,张译饰演的小凤,是喜剧片,这段内容像极了科恩兄弟,才是真正的黑色幽默,一个凶手犯罪的过程,一切故事因他而起,同时也是个错误的凶案。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笑料和讽刺,同时对前两段内容,以张译的视角进行补完,一步错步步错,牵扯出各种事件,单论这段故事,才是“不可掉头”类型的疯狂喜剧。

整体三段故事,互相呼应,交错连环,为观众还原一个荒诞而又离奇的事件。

平心而论,这个故事还是比较简单,而且曹保平在本片中刻意放弃了对故事的刻画,转而对类型片的研究。

追→逃→跟踪

在《烈日灼心》中,我们可以看到曹保平对犯罪类电影的掌握,个人认为,到了这部《追凶者也》,曹保平有了对试验的感觉。三段故事风格统一,主题统一,但仔细研读,确实不一样的类型。

悬疑(追)、剧情(逃)、黑色(跟踪),前后情节侧重点不一,每段故事各侧重一个点,刘烨、段博文前两段一追一逃的呼应,积攒的能量到张译那段故事中得到了爆发,一个人跟踪两个,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从看点的角度,无疑最后一段故事最好看,张译的表现非常精彩,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但同样要考虑,没有前两段故事的铺垫,最后一段内容也无法撑起来。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让前两部分戏剧性不强。

不敢说曹保平在电影中的尝试是否成功,三种类型的杂糅,缺点就是每段故事都意犹未尽,追凶悬疑不够彻底,亡命天涯跑得不high,疯狂黑色也没有玩起来。

但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在三种类型之下,在风格上的统一。三段故事的驱动力就是沿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格式发展,追→逃→跟,一一呼应。而真正牵动故事发展的,却是——

“面子”和“里子”。

《一代宗师》里赵本山说得,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

没错,整个事件的推动就是每个人的“面子”和“里子”。这里的面子,指的是“人前背后的形象”,里子则是“行为处事的原则”。

刘烨的面子

★宋老二为了洗脱悬疑,顶着被街坊说三道四的压力,独自追凶。明明可以等待警察缉凶,却为了找回面子,不惜自己带人抓捕凶手,去“凶手”家逮猪抵债。自己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就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这是一个为面子而奔波的人。

段博文的原则

★王友全逃跑过程中,得知真相后,毅然找宋老二对峙,被擒后口风不是一般的严。这是出来混的古惑仔的原则问题,他可以不要面子,甚至去借女友的钱,但必须有小混混的原则,打死也不说,也是“里子”。

张译的面子和里子

★张译这个角色比较复杂,面子与里子兼顾。行凶“买一送一”,不得不遵循一个杀手的原则,同时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且张译口中一直叨念者当年抢金店的故事,就是面子与里子的具象化。行凶被骗,让自己颜面尽失,并且痛恨奸商,怒斥同伙不守原则,心里话:“看看自己,一个为原则而存在的杀手,比你们要强百倍。”

你们这帮人都不守原则

其实这段内容相当具有讽刺味道,用片中的话形容小凤就是一个“憨贼”,没啥本事还有充大头,好面子嘛。还整天吹牛逼,在女友面前,在老板面前,打肿脸充胖子。错了之后,有大量机会显示,明明可以卷钱走人,还要顾及自己的原则,一定要“服务周到”,结果当年打劫金店的故事,在《追凶者也》中,又"重演"了一遍。

结尾诉说了一达通,从金店到房子问题,意思就是“你们这帮人都不守原则”,这是一个面子与里子都想兼顾的人,虽然“面子与里子”最后都得到了,但结局也注定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