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影评

文章 2019-07-21 07:16:57 1个回答   ()人看过

《乱世佳人》,美国电影《飘》(Gone With The Wind)的中文译名,这部影片获得了当年的多项奥斯卡奖,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乱世佳人的影评,欢迎阅读!

乱世佳人影评篇一:

“有一种感情叫爱情,横亘了时间,超越了空间,也跨越了俗世间的种种阻隔;有一种意志叫做坚强,承受了岁月,洗练了沧桑,亦抛却了陈腐的累累束缚;有一种心态叫做从容,化淡了苦痛,抚清了酸涩,只留下一颦一笑间的云淡风轻……”

有人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不管什么时候谈起都保持着它最初丰韵的颜色。所以爱情永远是人们谈论的经久不衰的话题,爱情题材的文艺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就会深刻的多。

《gone with the wind》(飘)是这样一部作品,不论何时谈起爱情人们都会先想起它。但它又不仅限于此,它所涵盖的主题要远比爱情宽广的多。这才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它是一部史诗,把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把美国内战时期的南北的对抗,把尊严和人性,穿插在一段爱情的纠葛之中,让人看完之后不禁唏嘘不已,但同时也可以感到它内在的厚实的文化底蕴。

一部拥有神话一样地位的作品,从一个叫斯嘉丽的年轻的女孩的心路历程向我们娓娓道来。

有人称这部小说是中国女人必看的一本书,恐怕说的意思是让被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压迫的中国女性去看看一个女权主义的典型,是如此为争取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吧!

对,斯嘉丽从小便如此,她的性格里充盈的父亲一辈的南方的种植园主的那种大气和粗犷,她好像并没有遗传自己的母亲一点性格――一个典型的矜持的为家族操劳一生的女性。而在美国的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如果缺少了这些,就会被视为一个不合格的人,一个叛逆的人,一个为礼教不能容的人。但是,斯嘉丽恰恰如此。

她是一个异数,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默默无闻,不会像其他的女性一样过完平凡的一生。所以她在失去家园的片刻绝望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对天发誓一定要度过难关。在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伺候他们的奴隶,她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的那股不肯低头的倔劲爬了起来,走到了社会的上层,得到了最初的金钱和地位。但同样的,由于在别人看开她过于锋芒毕露的性格,她所经历的艰难也是无法其他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是她的事业,还是她的爱情。

她的内心不能容忍一丝怀疑,她不能去刻意的掩饰内心任何真实的想法,因为那对她意味着莫大的痛苦。正是由于这一点,从她确信自己爱上了艾希礼之后,不管周遭出现了如何的困扰,不管他们隔了多远的距离,即使他已经娶她人为妻,她甚至都不曾想过就此妥协和放弃。这在她看来是背弃了自己,背弃了自己活着的理由。这是怎样的一种性格呢?这让我深思,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她的坚持了绝决仍会让大多数人汗颜,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东西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是件太难的事情,更多的人会在忙忙碌碌和昏昏噩噩中渐渐的迷失了最初的自我,甚至不会发觉。但是对于感情来说,这种绝决却不一定会带来最终的幸福,如果一味的勉强冲撞带来的伤寒就不会只是对于自己的了。斯嘉丽始终没有这个道理,她倔强的性格也不会想到这个高度,所以当她最终大彻大悟发现自己最爱的人其实就是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丈夫瑞德的时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由于她的不肯妥协和顽固的坚持,他们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

瑞德,这个幽默,聪明,带点叛逆和愤世嫉俗的男人和斯嘉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深爱着她。他爱她的与众不同,她的天真和她的叛逆。这些在旁人看来疯疯癫癫的性格在他看来简直可爱至极。他什么时候都显得那么的运筹帷幄,好像一切都可以在他的掌控之下,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斯嘉丽最心底里想着的那个人,他无法去强制把她的心扭转向自己,尤其对于这样真实的一个女子。所以即使他们已经结婚了,但他仍然觉得没有真正拥有她,他能做的,只有用加倍的物质和精神呵护对她好,希望她能够最终回心转意。

结果让他绝望,当他最终选择离去的时候我甚至丝毫不感到奇怪,只是可惜斯嘉丽觉悟的太迟了。他和她其实是完全相同的一类人,斯嘉丽不能欺骗自己心里的感受,难道他就可以忍受吗?拥有了自己深爱的人,却无法抓住她的心。与其承受这种折磨,他宁可选择不顾一切的离开,这同样是一种绝决,一种不能忍受一丝感情上瑕疵的绝决。

本来可以幸福拥有彼此的两个人,却最终还是各分东西。正因为皆大欢喜的圆满总是人们期待的童话结尾,所以悲剧也总是让人唏嘘不已。但这个悲剧却让我们思考了更多的东西,看似只差了一步就能圆满的故事,其实早注定了悲剧。他们共同拥有的那种苛求完美的性格让他们看到了彼此太多的不完美,这样的积聚是无声无息的,但结果却是无法避免的。

这也正好印证了题目,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明白“飘”到底为何意。看完之后突然灵光一闪的清晰了起来,其实如果《gone with the wind》直译作“随风逝去”的话会更好理解。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斯嘉丽和瑞德的感情因为那些波折和中间的太多伤害最终像风一样逝去了,这是无法挽回的,即使倔强的她每次都会在绝望的时候安慰自己:我现在不去想它,明天再说。但明天真的就会有希望了吗?风明天会吹到何处呢?

第二层含义就涉及到小说的大背景了,作者不光光满足于一个爱情故事的挖掘,她把它升华到了民族的高度。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获胜而告终。大多数文艺作品都会站在北方的角度和历史的高度来弘扬一统之后种种好处和北方军队的英勇和善战。《飘》令人称道的是,它自始至终关注的,是南方种植园的民族的兴衰,它让人们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一些看似显而易见的事实。最终的融合确实是大的趋势,强势吞并弱势也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可人们却忽视了这期间南方的人们的抗争,他们失去家园的痛苦,他们从最初的与北方的完全对立到最后渐渐的和北方的合作。这是一个民族的转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碰撞乃至融合。在转变的过程中,那些曾经的田园生活,那些曾经的桀骜不驯,那些纯朴的粗犷的文化氛围,已经慢慢的消失殆尽,像阵风一样,飘散在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中,不留一丝痕迹。

爱情与战争,退缩与奋进,坚持与放弃,融合与抗争。纵横交错的脉络确实让人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这是一种厚实的沧桑和一种中立的慨叹。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这部史诗级的作品让我们在失望和希望之中反复,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徘徊。

当然,在茫然无错的时候,不要忘了给自己信心。

乱世佳人影评篇二:

前几天在家看了电影频道播放的《乱世佳人》,这是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于是从晚上10点一直到凌晨2点多,我都沉浸在这部爱情史诗片里,虽然已经看过无数次,可我还是落泪了。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男女主角们精湛的演技、还有在那个年代堪称唯美的画面等等,都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

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南方庄园小姐斯佳丽,爱上了另一个庄园主人阿希礼,可在向他表白时遭遇拒绝,阿希礼选择了和玫兰妮结婚。但斯佳丽的这一举动却吸引了富有的投机商瑞特,从此爱上了她。而南北战争的爆发,也让斯佳丽从娇纵霸道的小姐蜕变成一个担负重建家园责任的时代女性,可影片的结局却让她失去了瑞特对她的爱。

电影里最吸引我的就是漂亮的斯佳丽,虽然她有点任性、有点叛逆、还有一点自私,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她的喜爱。正是她的这些缺点,让我感到她是那么的真实存在于生活中,而在她的身上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魅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肩负了不该是她那个年纪该有的责任。为了遵守对阿希礼的承诺,她尽心尽力的照顾玫兰妮;为了保住自己的庄园,她不惜背负骂名抢了妹妹的未婚夫;为了在生意上能赚更多的钱,她不择手段以至引起人们的非议,并间接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在生存方面斯佳丽很成功,不管生活环境如何的恶劣和艰难,她永远不会向命运屈服,总能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战胜一切,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可在感情方面坦白说她很失败,这或许是她对爱情太过执着,总是在追逐着自己虚幻的爱情梦想而忽略掉了身边的幸福。

但对于瑞特这个角色,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虽然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可在处理感情上我却觉得他不够成功。瑞特是爱斯佳丽的,在他第一眼见到斯佳丽的时候就爱上她了。可是瑞特明白斯佳丽对于自己不爱的人,只会把对方的感情当作消遣,这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瑞特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她、帮助她、让她快乐,等待她爱上自己。直到看见再一次成了寡妇的斯佳丽,让瑞特明白自己不能再等了,他想为自己的幸福做一次赌注,他希望通过婚姻能让斯佳丽爱上他,于是他向她求婚了。可婚后的生活让瑞特失望了,就算他对斯佳丽付出了全部的爱,也没能让他们的婚姻走出阿希礼的阴影。

正如瑞特说的一样,他和斯佳丽是同一种人,都有着高傲的自尊和太过于保护自己的内心。就是这种类似的性格,导致他们总爱说一些伤害彼此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的话。斯佳丽的流产让瑞特几乎崩溃,在他和玫兰妮那段让我落泪的谈话中,我知道他依然是深爱着斯佳丽的,可他却以为斯佳丽会恨他,所以他不敢也没有勇气去她身边陪着她。而此时的斯佳丽明白自己是需要瑞特的,她喊了他的名字可惜没有人听到,于是她也错认为瑞特不要她了,不再爱她了。每次看到这里,我总是为他们感到心痛,明明是相爱的两个人,却为了爱而相互追逐,相互逃避,以至于相互错过。

直到女儿邦妮的坠马身亡,让瑞特的心彻底死去。可斯佳丽却是在玫兰妮死后,才明白自己真正爱着的人是瑞特,对于阿希礼只是一个儿时虚幻的梦。一切已经太晚了,不管她怎么请求和挽留,伤心绝望的瑞特还是选择了离开。好在斯佳丽是个坚强的人,她相信塔拉的红土会给她力量,她会想办法找回瑞特那颗爱她的心。看着斯佳丽站在黄昏中坚定的背影,听到她乐观自强的心声“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知道她会成功的。

影片里除了斯佳丽,还有一个角色也是让我记忆深刻的,那就是玫兰妮,那个年代具备一切传统美德的淑女代表。虽然斯佳丽总是喜欢嘲笑她的性格,可玫兰妮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却也有坚强的一面。为了帮助斯佳丽保护家里的财产,当斯佳丽举起枪对着来抢劫的北方佬同时,玫兰妮也毫不犹豫的拿起了军刀,她这个勇敢的举动让我深深的折服。玫兰妮太善良了总是为别人着想,为了筹军饷她捐献了自己的结婚戒指;在自己都为生计发愁的日子,她却好心收留那些流离失所的伤兵;她自始至终都是斯佳丽的支持者,从不理会斯佳丽和阿希礼的流言蜚语,也不允许任何人在她面前说斯佳丽的坏话。瑞特曾经说过,玫兰妮是他见过的最完美的女性,所以对于她在影片中的结局,让我感伤不已。

提到玫兰妮那就不得不说说阿希礼,他拥有足够的智慧,却不懂得生存之道;他不爱斯佳丽,却不懂得拒绝她的爱;他说过要照顾玫兰妮,却没有这个能力。无论是在事业和感情上,阿希礼都是一个失败者,所以我不喜欢这个角色。但有时仔细想想,他也是可悲的,虽说他和玫兰妮接受的文化教育相同,可根深蒂固的绅士思想让他相比玫兰妮,缺少了一份面对世俗的勇气,这也是他悲剧一生的致命伤。

好看的电影总能带给我们永久的回味,《乱世佳人》这部被称为上世纪最具传奇色彩和影响力的影片,在感动美国人的同时也感动了全世界。影片里的角色总能让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它永恒的魅力所在吧。虽然直到今天《乱世佳人》里很多演员都已经离我们而去,可他们的艺术形象在我心中永远都是不朽的经典。

乱世佳人影评篇三: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爱过,只知道自己的心真的好痛

郝思嘉一直热恋着艾希利,从电影的开始到电影的结局。郝思嘉对于艾希利的爱是义无反顾的。郝思嘉波澜壮阔的情感源于艾希利止于艾希利。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在观望。单方面的爱是爱吗?电影给出的答案是,郝思嘉在最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爱艾希利。而一直爱着郝思嘉的白瑞德因为忍受不了郝思嘉一直心中爱恋艾希利,不顾郝思嘉的苦苦哀求,决定离开郝思嘉。白瑞德和郝思嘉的爱都是单方面的爱,但是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爱。他们都没有想从爱的人身上得到什么,但是却一味的为之付出。电影的结局想要传达的爱是一种告诫性的,只有相互的互动的爱才能让人幸福。

男人是一本书,女人是一部字典

书中所有的字词都可以在字典中找到。女人的坚强让人佩服,女人的大度让人惊讶。女人的爱那么的让人摸不透,要是艾希利和郝思嘉结婚,郝思嘉还会对艾希利那么全身心的爱吗?女人的心机是个黑洞,郝思嘉为了引起艾希利的注意,和男人们调情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有首歌唱的好,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哈哈……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家是一种特殊的东西,你可以把家理解成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个人。或者是一些零碎的记忆。家带给无助的人力量,家带给绝望的人光明。但是大多数时候家成为了避风港,当身心疲惫时,将整个人,整个心都安静的停靠在家这个港口,补给休整。郝思嘉在战争中,突破重重困难回到家中。此时的她身体憔悴,在家里她获得了力量,得到了成长。当白瑞德离开了郝思嘉后,她又回到了家,疲惫的心灵需要在家,才能得到安宁。无独有偶白瑞德决定离开郝思嘉,郝思嘉问他要去那,白瑞德的回答也是家,白瑞德的出生地,他也寄希望家能带给他peace

爱家就是爱国,爱国必定爱家。1939年,战争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蔓延,而此时的美国隔着太平洋远离亚洲战场,大西洋又将美国和欧洲战场分隔开来。整个美国看似一片宁静,亦然成为了世界大战中的一方净土。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聪明的美国人看到法西斯在各个战场势如破竹。料到世界大战的这把火不会轻易的将美国放过的,电影上映后的两年后。日本对于珍珠港袭击,正式将美国这条大船拉下了战争的大洋中。

正是在1939年的美国文艺工作者为世界观众献上了这么一部美国战争史诗巨作。电影的背景是美国南北内战,没有战场上激烈战斗的画面,有的是普通人在战争中的无助,恐慌。战争带给人心理,身体带来的伤痛。战争让郝思嘉成长,在战争中她失去了自己并不爱的丈夫,在战争中她学会了关心和照顾人,在战争中她知道了饥饿带给人的痛苦。她学会了坚强

老式胶片拍出来的影像,像是一幅幅活动的油画,就像是电影的名字《飘》,人的心和眼都在电影中飘了起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