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猎人影评

文章 2019-07-21 07:41:29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荒野猎人》的题材并不新鲜,其源头来自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从六十年代以来,就以各种形式搬上大银幕,但是我们还是被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猎人》深深的震撼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荒野猎人的影评,欢迎阅读!

荒野猎人影评篇一:

在西北冰原上,残酷恶劣的生存环境,独活已是不易,可杀戮从未停止。

人不仅要与自然斗,与凶恶的猛兽斗,更要与人斗。

小李子妻子的部落被宪兵屠杀,多年后,原住民又带领部落袭击了小李子的商队,唯有数人乘船逃出。

然而你原住民袭击他们的商队,是因为首长的女儿被白人掠走,生死不明。

小李子身为皮草猎人,剥下的皮革不计其数,动物的头颅堆积成山,最后自己被熊凌虐,几乎丧命。

贪图财利的猎人杀了自己的儿子,把受伤不能动弹的小李子抛弃在荒野。

在荒野几近丧命之时,一名家园被毁的原住民救助了他,可这位原住民却被宪兵所杀,吊死在树上,小李子杀了长官,放走了被羞辱的原住民少女。

最后,清算的时间,小李子追上了猎人,与杀子仇人在冰原上厮杀,在两人都筋疲力尽之时,袭击他们商队的原住民出现,给了杀子仇人最后一击,却放走了小李子。

在走过的马队中,小李子看到了那个被羞辱的原住民少女的脸。

“复仇就交给上帝吧”

这是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

在影片简单的故事脉络之后,隐藏着众多纷杂的势力,零下几十度的原始森林中,上演着一次次合理的复仇与不合理的死亡。贪图财利也好,无情野蛮也罢,都是为了生存。

另外,小李子在这部片子里,可谓是用生命在演戏,被熊虐,被河流冲走、摔悬崖、吃生的内脏、掏马腹……血淋淋的真实。只是出色的镜头,恰到好处的画面叙事,都让这部影片在技术层面达到了不可估量的高度,也因此遮盖了演员的表演。总之,奥斯卡,看好荒野猎人,抱紧小李子。

荒野猎人影评篇二: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休·格拉斯确有其人。

摊开十九世纪的美国地图,有一个北起加拿大边境,南至墨西哥湾的狭长走廊,介于落基山脉与大平原之间,是当时谓之为“边境地带”的区域。

这片区域是美国当局从法国人拿破仑手里“买来”的,耗资1500万美金,被认为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但对于彼时的西班牙和英国人而言,则不是那么令人高兴的事情。甚至连法国人本身,也对此不是很爽:他们不太愿意接受美国的管理,常常暗中制造麻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电影《荒野猎人》里,会有法国人暗中收购印第安人的毛皮,并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对付美国人。

恶劣的自然环境制造了美国西部的狂野与神秘,而美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矛盾,又制造了西部的暴力与冲突。但同时,这片曾经看似一片荒芜的地带,却因为生活着类似于河狸、野牛、鹿与熊等“可以带来商机”的动物,以及后来被发现的丰富矿藏,让这片土地成为牟利者们冒险的天堂。

生于宾夕法尼亚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时前往边境地带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经四十岁的他加入到安德鲁·亨利的探险队,前往密苏里河上游从事探险、捕猎和兽皮交易。

在搜集兽皮的过程中,探险队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击,损失惨重。为躲避那些凶悍无比的印第安人,他们计划从陆路回到当时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霉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袭击,身负重伤。探险队安排了人员照顾受伤的格拉斯,但他们选择了用“浅埋”的方式“照顾”了他。

恶劣的环境以及不可预知的危险让负伤的格拉斯身处险境。但顽强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开始了一场令人惊叹的求生及复仇之路。只是,当他找到那两位“照顾”他的人时,因为一个已经参军(约翰·菲茨杰拉德),一个还很年轻(吉姆·布里杰),原本打算复仇的他最终选择了宽恕。

作家迈克尔庞克将格拉斯的故事写成了小说《The Revenant》(意指“死亡边缘的亡灵”),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将其改编成了电影《荒野猎人》。在改编的故事里,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极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难度。而结尾也做了与事实不大相同的改编。导演伊纳里多和主演莱昂纳多分别凭借这部电影收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荣。

“小李”莱昂纳多饰演的格拉斯在真实的故事里,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数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惊叹又敬佩。在电影《荒野猎人》里,这条求生之路被描绘得十分考验观众的心理接受度:开场就是一场近乎残暴的互相杀戮,血肉横飞;进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浑身伤痕,血肉模糊,差点毙命;拖着一条伤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为了生存,生吃活鱼、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马肚取暖......许多镜头看起来都格外地震撼心灵,带来强大的冲击。

这似乎成为了本片最大的看点:一个人为了生存而历尽千辛万苦,其中所传递的对于生命的执着与顽强,给人带来鼓励与思考。但本片显然又不止于这样的内核输出,相比于纯粹的自我营救题材的电影(比如《127小时》),《荒野猎人》还探讨了人性的美与丑、罪与罚,更勾勒了大多数美国人内心的某种隐痛:与印第安人的历史纠葛。

就像影片所描绘的那样,汤姆·哈迪饰演的菲茨杰拉德显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为耐心不够而残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杀害阻挠者,可以为了利益编造谎言甚至杀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敌人,也是格拉斯能顶住重重阻碍生存并展开复仇的动力。这两人之间的追逐与生死搏斗,都是人性美与丑、罪与罚的一种体现。

但《荒野猎人》着重被人提及的,是里头关于美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那种由来已久的关系纠葛。要知道,十九世纪那些活跃于“边境地带”的所谓“文明人”的猎手们,算得上是早期给印第安人带来冲击的“闯入者”。这些人为了毛皮产业链所蕴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盘踞的地盘,破坏当地的大自然环境,更在冲突中,极大的伤害着印第安人。尽管如此,他们又常常被视为美国人拓荒精神的一种代表,在满足大多数人的虚荣之余,又制造了不少夹杂着愧疚的隐痛。

尽管影片在表现与印第安人的冲突时,份量上看起来有所克制,但从影片整体看来,印第安人两个部落的存在,丰富了影片的故事线之余,也加强了影片的张力与价值厚度。在格拉斯的生存与复仇之外,嵌入了阿里卡拉族与美国人的冲突、阿里卡拉族与波尼族的冲突、法国人夹在其中刺激了冲突,这些微妙而紧张的关系凸显了猎人复仇叙事背后的残酷历史原貌。

大量的印第安人因为生产环境被破坏以及暴力冲突的残害而无法生存和繁衍,是历史事实,也是长久以来刻在美国文化当中的某种“原罪”。

而影片加入的格拉斯与印第安人的亲密关系,在不断闪回的格拉斯与印第安人妻子、孩子的画面中,成为了格拉斯求生与复仇的另一种动力,也成为了影片试图消减美国文化“原罪”的某种政治正确。

爱上印第安人的荒野猎人从某种程度上调和了美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也缓和了印第安人对于美国人的矛盾冲突。影片最后,格拉斯与阿里卡拉族人某种不言而喻的和解,让影片回归到一种平和状态,如同冰冷荒原里升起的一缕篝火,多少令人欣慰。

只是,经历过生死存亡的挣扎与最终实现某种自我救赎的格拉斯,却在“看”到自己印第安人妻子的脸之后,再一次陷入夹杂着恐惧的迷茫。最后一个镜头,格拉斯的眼神慢慢转移,最终定在银幕正前方,直勾勾地盯着所有银幕前的观众。他这一望,是在传递些什么呢?这个开放式的镜头,也给观众留下意味深长的思考。

我们都是历史的旁观者。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演技究竟如何,在奥斯卡影帝的桂冠戴到他头上之后,似乎有了更多激起人们讨论的理由。尤其在《荒野猎人》登陆国内大银幕的时候,类似的讨论估计会达到高点。尽管有不少观众早已通过资源下载的方式观看过这部电影,但当它在影院放映时,还是不乏走进影院的必要。要知道,本片在本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还斩获了另一项重要认可:最佳摄影。

你只消看两三幅电影的截图,便不难看出该片摄影方面的高水准。那些气势恢宏的大全景,那些直逼心灵的大特写,那些镜头里所传递出的萧瑟、冰冷以及孤独,像画一样精致而富有感染力,不得不说是一种不错的观影享受。

荒野猎人影评篇三:

昨天看的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荒野猎人》(The Reventant)。个人感觉这个影片的中文名翻译不够到位。英文名The Reventant的意思是“还魂者”,片名是根据影片的剧情起的。讲得是Hugh Glass被灰熊攻击受重伤,之后又被同伴抛弃,Glass为了给自己的儿子Hawk报仇而坚强的求生,克服种种艰险最后终于杀掉抛弃自己并杀掉自己儿子的John Fitzgerald的故事。影片讲诉的是1820年代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一个缩影故事。影片的色调充满了偏蓝黑色调,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历史感,和《指环王》、《诸神之怒》等影片的色调很相近。

影片也反映了美国西进运动中对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杀戮,以及印第安人的浴血反击;富有开拓精神的美国人为了生活,相伴步入蛮荒之地,这里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动物的皮毛成了他们攫取的对象,但是一向用枪杆子说话的美国人将土著印度安人当成野人,没有开化的野蛮族群,对待他们,美国白人没有耐心,只用武力进行谈判。杀死印第安人如杀死一头牲畜一般。

但影片也不仅仅反映了美国白人对西部的野蛮开发,也加入了白人和印第安人融合和交好的元素。主人公Glass和一位印第安女子相爱并生下了儿子Hawk, Glass的印第安人爱人被西进运动中的白人杀害后,独自抚养Hawk长大,并为了Hawk而不屈不挠的追杀Fitzgerald,这是影片的主线。此外还有一些白人和印第安人交好的情节:Jim Bridger给幸存的印第安人女人偷偷留下食物;同样家园被毁的流浪印第安人猎人分食物给Glass,并带上他一起上路,采集草药为Glass疗伤,最终挽救了Glass的生命;Glass遇到另一群白人猎人,这群人挟持了和他们做交易的印第安人部落的一个女人,在女人被性侵的时候,Glass解救了她;影片的最后,一直追杀白人的印第安人遇到生死打斗后的Glass和Fitzgerald。Glass将Fitzgerald推到河里,河对岸的印第安人结束了Fitzgerald的生命。印第安人骑马从Glass身边走过却没有杀死他,因为人群中有被Glass解救的印第安女人。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Glass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就像是影片中Glass自己说的,爱人和儿子相继被杀,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经历过死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恐惧的了。失去了家人就失去了所有,让人生存下去的希望就是家人,活着的亦或是死去的。一个个人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同样会充满力量和生命力。

不仅如此,影片还很自然的反映了美国的契约精神。猎人们不仅是猎人,也是公司的雇员,不论是猎人们逃亡过程中对Captain命令的遵守和执行,还是雇员对雇主的服从,雇主对承诺的兑现,以及当Captain知道Fitzgerald欺骗他抛弃了Glass之后,对Fitzgerald的追杀,面对Fitzgerald的枪口,依然不肯低头最后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美国现代秩序的建立,是建立在2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者对美国精神的建立和继承之上的。正是因为每一个社会个体拥有了开放包容、独立自主和自由平等的精神,才能让美国成为现代的民主国家。每一个社会都有它光明的一面,也有它黑暗的一面。社会是否民主,是否开放和包容那就要看社会光明的一面是否足够强大,是否能大过和强过黑暗的一面。社会秩序是靠每一个拥有“秩序”意识的公民来维护的。缺少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社会就不可能成为法治社会和民主社会。

影片还深刻体现了人性。面对这生死,不论是影片中白人猎人们之间的相互扶持还是印第安人对白人Glass的救命之恩和影片最后印第安人没有杀害Glass,都是人性光辉的反应。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人性。灰熊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子对Glass的攻击是动物的本能;印第安人对仇人白人的救赎是人性本善使然。影片中白人对大自然的攫取,对印第安人的野蛮屠杀;Fitzgerald对同伴的抛弃,对金钱的贪婪都反映了人性的黑暗面。1820年代的美国如此,现在21世纪的世界也还是如此。

这部156分钟超长的好莱坞影片没有如《变形金刚》科幻大片的炫技特效,没有如《碟中谍》动作大片的血脉喷张,也没有如《教父》剧情大片的跌宕起伏,但是演员的投入和高超的演技还是让人折服。台词不多,更多的是身体语言,在这部影片里,台词反而显得没有必要了。真实,是这部影片给我的感受。吃野牛肉、睡马肚、趟河流、过雪地……这样的画面都显得很真实,恰恰就是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画面,就是整个影片的主要基调和画面,让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

很平静的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感觉应该叫《还魂猎人》或许更好些。不知道这部影片能否帮助莱昂纳多顺利摘得小金人,we will see!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