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名士观后感350

文章 2019-07-21 12:04:25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我们的国学的博大精深,我们的传统美德无比美好,让我们一起把国学以及优秀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国学小名士观后感,欢迎阅读!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350篇一:

21点零5分,我端坐在电视前看经典诵读节目,看完这个精彩的节目,我的心里荡起了阵阵涟漪……

首先,美妙的音乐拉开了序幕,五位国学小博士登场了,他们的脑子里都是满腹经纶,真才实学。年纪轻轻就一肚子墨水,我太吃惊了,枯燥的诗句竟被他们能记牢。主持人的风趣更使得这个节目绚丽多彩。

这个节目还充分的发挥了让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的习俗,如问二号的甲午,三号的阴阳八卦,可在第一轮遥遥领先的孙茉忆和周子靖却吃了亏。

更值得人敬佩的是他们的礼让,谦逊,有人为导演侯磊夹菜,有人把虾、鸡蛋让给别人吃,有人给别人倒水,有人和别人互相让座。更可佩的是他们在这次考验中把碗筷收拾好,把椅子推进去。

比赛结束了,二号孙茉忆取得了第一的桂冠,他们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你们敬礼。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350篇二:

今天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之后,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中国传统文是有多么重要。

一位位小名士深情地朗诵着一首首诗词,这些诗词大多数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而他们却朗诵如此熟练,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现在,我们每学期都会有一本《经典与阅读》。《经典与阅读》这本书上有着二十首古事,一学期就背这二十首古诗,但即使这样,我背的熟练度还达不到这些小名士的一分。这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啊!我身为中华民族的下一代,身为龙的传人,感到万分愧疚。

如果一天就背一首古诗,一年就会背三百六十五首古诗,十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首古诗。只要这样不断的积攒下去,累积下去,就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

所以我们要让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而不是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流失。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350篇三: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一字一句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可是,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古诗词就是一些极难理解而又极适合于写在试卷上的句子。但是,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国学小名士》中的参赛选手用他们稍加思索,便可回答问题的速度真切地告诉我们:古诗词,是需要理解的。

所以,我们要放弃传统的不求甚解的观点了,我们应该试着理解经典,与诗为友。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融入到古时的意境中,和诗人一起漫游于它的意境。和李白一起观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与吴均一起享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的有趣生活;和刘方平一起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夜色下等待春天的到来。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顾名思义,古人擅长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所以,我们还要用心体会诗中的境界。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一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道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曾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与坚贞。

意境与境界的结合,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名作,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而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把古人的智慧接过来,并传下去。

我们应该向《国学小名士》中的同学学习,让古诗词陶冶我们的情操,让经典在心中永存。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350篇四: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诗句,哪怕一个字也需要我们的深思熟虑,这就需要你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从这个节目中,我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去品。

有一题目问道:荷花开在哪个月?按惯性思维应该是六月,但是古人不这么说,他会称六月为荷月,同样三月被叫杏月,问你离我多远?古人则回答:一牛鸣地,在听到牛叫的地方,做这个要多长时间?做一顿黄粱饭的时间。古时候并没有日历钟表等,那么古人哪怕房前、篱下的一棵花树也是他们的日历。他们把时间形象化的表达出来,不禁又多了一份情趣。

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点滴,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在生活在高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是不是要细细品味这其中的道理呢?

从这个节目中,我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去敬。

有一道题目问:代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的是哪个人物?最后揭晓答案是田横。了解到,秦末汉高祖统一天下,但有一方小势力并没有投降,首领便是田横,汉高祖以防后患说如果田横来投降就封他为王,若不来,就把岛上的人统统杀掉,田横带两名侍卫进京,但在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自刎而死,嘱咐两名侍卫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护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五百壮士包括那两名侍卫在他们的领袖死后,纷纷跳海自尽!现在有些人不能理解,五百个人就这么自杀也太不值了!这就是田横,也代表我们中国古人的那种骨子里顽强不屈的韧劲,那种不卑不亢的精神!

中国古人的那种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值得我们敬仰!在现在这个利己主义的世俗时代,那种传承的精神是否已经被遗忘……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不只收获了知识,更打开了一扇传承国学的大门,作为中国的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国学知识,与古圣贤为友,畅游古典文学,继承并发扬国学,让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