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城影评

文章 2019-07-21 12:14:50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作为大导演张艺谋的新电影《长城》引起人们的关注,《长城》讲述了在古代,一支中国精英部队为保卫人类,在举世闻名的长城上与怪兽饕餮进行生死决战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电影长城的影评,欢迎阅读!

开门见山,《长城》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至少作为以一部爆米花电影来讲相当合格,国师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取经之旅。说是取经,更不如说是一种交流,国师说句不合适的倒有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

其实有一个概念需要搞清楚,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边愉快地嚼着爆米花看着那些被无数次批判为“只有视觉冲击没有半毛钱内涵”的好莱坞大片却在时刻担心着“文化侵略”的问题,这尼玛是个悖论啊有没有人问过自己。欧洲小众的文艺电影斩获无数奖项,为何始终没有办法在文化软实力上,尤其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对文化输出有明显的影响。

问题就在于对于电影产业本身的建设上,而这是张艺谋此次执导《长城》最大的意义所在。而他自己也非常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即便这样会招来极端的两极化评论,这从电影尚未上映的时候就已经露出了明显的迹象。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杠把子,张艺谋这个名字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位电影导演的范畴,从奥运会开闭幕式到杭州G20的绚丽场面,他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外国人认识中国人的特定的文化符号和工具。

但若是回到电影,那些深深根植于人民与土地的文艺表现手法似乎是他不能逾越的被强加的“道德框架”,每当他跨越雷池一步,和商业化沾边儿,便会迎来各种不经思考的评价,即便有很多人根本还没有看,这次的《长城》是个绝佳的例子,从阵容的确定到预告片的放出,给这部电影下死刑似乎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政治正确。但回想起来,张艺谋有多少次站在了国内电影潮流的前沿上。

若是说《英雄》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机缘巧合成为了中国商业大片的敲门砖,那《长城》便是极具深谋远虑的伟大探索。用张艺谋自己的话来说,商业片是电影工业中的重工业,是中流砥柱。而国内的电影体系完全称不上“工业”二字,除了去年的《寻龙诀》开始有意识的开辟这片天地,大多数电影仍然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境地中,说句直白的,连“好莱坞流水线”都比不上。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相当之多,市场规模,政治原因,创作环境等,而我们需要的恰恰就是好莱坞经过数十年探索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业体系。

回到电影本身,在特效上已然达到了好莱坞大片水准,和国内的电影相比,这次绝对是史无前例的高水准,寻龙诀的突出优点是对于场景的打造非常用心,为国内冒险类类型片的发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地基,而《长城》则是在曾为大家献上过《指环王》系列与《阿凡达》等顶级制作特效的维塔数码公司的帮助下将CGI的应用耍到了极致。

《长城》丝毫不吝惜大场面的应用,毕竟这也是张艺谋最在行的一件事。开场不久我们就看到了期盼已久的饕餮大军,成千上万的嗜血怪兽涌向长城的画面极具震撼力。而长城本身也变成了一件巨型兵器,经过艺术再造的长城极为宏伟。尽管长期以来观众对于张艺谋在叙事手法上有着不小的争议,但对于色彩的精准且大胆的应用则是一项共识,他总是能让画面充满极具辨识度的个人特色。

无影禁军的盔甲颜色分明,鲜艳的色彩与铁血防线构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五军与色彩分配的灵感来自于传统的五禽戏。场面调度虽然被调侃为“开幕式”水准,但这不正好也说明了国师对于大场面的掌控能力吗?云雾缭绕中的长城虽然蔚为壮观,但与好莱坞一贯的文化同化不同,这种水墨画般的风格倒是保留了国师的个人特色,在介绍饕餮历史的时候影片也用上了水墨的古典风格,虽然作为一颗重要的螺丝钉,张艺谋要去适应整个规范化的体系,但他没有放过任何一次注入中国特色的机会。

饕餮的设计同样是亮点满满,与无影禁军以及整个世界观一样,国内电影在魔幻历史题材中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并且有着不错的完成度的(你知道之前那些死得有多惨)《长城》在目前来看算得上是绝无仅有。饕餮内部纪律严明,不是一群毫无大脑的皮囊之兽,而是在首领的指挥下进行有组织有纪律的猎杀。有几个特点算得上比较有意思,一个就是饕餮之间的通力合作,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它们还冒着被杀的风险拯救同伴,即便是尸体也不能留给人类处理。在捕获作战中饕餮解救同伴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这绝不是靠着个人英雄主义就能打败的敌人,从某种角度来看,为了惩罚贪婪的人类,上天将“贪婪”本身赋予了人类的能力。

饕餮无论是杂兵还是皇后又有着暗绿色的皮肤,如果仔细观察它们头颅上似乎还有以青铜器上饕餮纹为原型创造的纹路,加上皮肤,这些家伙真的就像是从青铜器上爬出来的一样,同样也是一次历史与幻想的结合,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是构筑在历史上的魔幻题材最大的魅力。不过虽然有着中国特色,但骨子里却仍然走了好莱坞近些年来敌人设定的老路,《复仇者联盟》的奇瑞塔星人大军、《独立日2》中无数的外星飞船、《星际迷航:超越星辰》的反派队伍都是相同的模式,再往前的话《变形金刚3》、《冥界警局》、《超能敢死队》、《哈利波特7(下)》、《木乃伊3》、《我,机器人》都有此套路的影子,好就好在既可以尽情的展现大场面,又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收场方式。再次看出,视效和求稳是张艺谋这次的重中之重,不过这已经比一开始好莱坞编剧设定的单只或是几只的饕餮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过《长城》的叙事节奏实在太快,104分钟对于如此的信息量而言已经是能想到的最小限度了,而大量的战斗场面也严重的压缩了铺垫时间与人物弧光完整形成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可以拿传奇影业2014年的《哥斯拉》来做对比,其前期铺垫非常之耐心,实际上直到最后这只庞然大物才算是大鸣大放的出现在观众眼前。对于第一场饕餮大战,若是再拿出十分钟做铺垫,其视觉震撼力都会被增强不少。

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心理转变的流畅度也受到了影响,比如马特达蒙饰演的威廉虽然在情理上说得通,但仍然缺少足够的说服力。不过很明显的一点是国师在限制每个角色发挥余地上有着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小皇帝之外,这些从实力派到国际一线再到小鲜肉如一锅乱炖般放到一起却很罕见的没有出现违和感。在塑造无影禁军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外观有着中国风,在内核上也被赋予了传统的中国价值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碰撞可以说是全片的一个关键表达,而集体主义的代表就是这支守护人类的军队。每个人即便个人能力再突出,也是作为一个庞大整体的一部分。(非常聪明的规避了演技问题,最大程度的对演员票房号召力进行了提纯萃取)

《长城》除了特效之外最令人欣慰的一点便是终于学会如何将故事本身与价值观输出有效地融为一体,很显然这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没有通过长篇大论和诗朗诵一般的说教带给观众,而是在为故事服务的前提下做出了足够的努力。在手法上这与好莱坞极为相似,只不过这次是个人主义被集体主义精神所改变。威廉一行人为了生存与金钱,辗转在各国的战场之上,为皇帝,为教皇,为那些因为人类的贪婪而洒下的鲜血火上浇油。而在长城之上,他找到了真正值得为之一战的战役。

自我牺牲是《长城》所构建并多次强调的价值观。首先在设定上,鹤军本身就是一种自杀式攻击,当威廉看到这些勇士义无反顾的跳下长城时心理受到了第一次震撼,地上不断堆砌的腰环代表着牺牲的数量,这个画面被特别的强调出来了。其次是各种人物的结局与成长,不论是鹿晗饰演的角色在最后一刻的决定,还是刘德华饰演的军师最后的义无反顾,都是为了大局而牺牲自我的决定。无影,无我,所以你看不到一个光芒肆意的大英雄,即便是一军首领,也可能在下一秒命丧黄泉,但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战士,我们才能看到一支足以守护人类的最强军队。那一曲悲怆的秦腔与孔明灯联结而成的蜿蜒星河恰恰就是《长城》所赞颂的魂。

从“只相信自己”到赌上性命的联手进攻,找到真正的“信任”是威廉这个角色找到集体主义并且接受它的部分,也是构成这支军队的根基。而这一重任,不容分说的落到了景甜身上。(哇哦)其实追根到底,故事的变化在于爱情没有成为价值观转变的源推动力,而是一种充满尊重的(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革命友谊,即便是最后的告别,似乎也是如鲠在喉,不知这是否也是一种对于“含蓄内敛”的诠释。

不过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价值观的展现也只能到达这里了。关于剧本,张艺谋再一次打了不少人的脸,关于那个中国人会说一口流利英文的问题,张艺谋又不傻,只有军师和景甜饰演的林将军会说,而且是跟着25年前就来到了长城的老油子巴拉德学习的,逻辑上没有半点儿问题。但如果你看的是全国语配音,那么这两个负责翻译的角色的重要性就会被一定程度的削减,所以还是尽量观看原版。这也是《长城》是所有合拍片中文化接洽最和谐的一部作品的原因之一。

《长城》算得上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要计算国际票房的中国电影,因为迎接它的将是中国电影史上规模最庞大的海外放映。所以张艺谋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将受众群体放眼全球,这也使他不得不在个人特色与国际化语言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片中的长城与火药等种都是作为非常显眼的文化符号出现,目的就是在于增强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当然这其中必然有架空的成分,毕竟开头也说明了这是个传说,但除了严肃的历史题材外,哪些文化在大范围的商业化传播中不是经过提炼与艺术加工才进行传播的呢?集体价值观与这些历史元素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为今后电影中国元素更大的话语权铺平道路。

但凡了解媒体的人就应该知道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根据着各种需要对消息本身进行筛选与扭曲,这正是把关人所做的事情。那么你也应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便开过了奥运会,经济发展起来了,还是有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懵懵懂懂的东方神秘幻想上。带有政治目的主动宣传往往会遭到接收方机制的排斥,而娱乐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就像张艺谋所说的,“在全世界公演以后,基本上在半年之内最低最低的观众人数也是一个亿,每一年来看长城的外国人也就两三百万,两百多万。他这一个亿的人数,相当于五十年来看长城的人,但他在半年之内就完成了。观众,年轻观众,虽然是打怪兽,但是看到中国长城雄伟,壮阔。看到长城的守军浴血奋战,看到他们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长城是一个精神的象征,他通过这个电影感受到了。”

在冯小刚继续创新表现手法玩儿起圆形画幅的时候,在李安尝试120帧进行视觉革命的时候,张艺谋再次代表中国,也是为了中国发起挑战,讲真拍一部1.5亿美元投资的巨制是华人导演未曾做过的,这比他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电影拍摄都有着更大的压力,甚至只有奥运会开闭幕式可以匹敌,然而为什么要再次做那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他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一部电影的得失,而是中国商业电影的未来,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未来。尽管是在这么一个大家都热衷于杀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时代。

总而言之,以何种眼光去审视《长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作品,评价商业制作套用文艺片的思路就是无理取闹给自己添堵。而且即便是在特效上达到了好莱坞一线水准,也万不可忽略自身的纵向对比,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用首次探索中所出现的问题去否定整个探索的意义本身就是愚蠢至极。只有我们有了自己的怪兽电影,才会有人去接着思考如何改正错误做到更好,类型片不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规律吗。在我看来,张艺谋导演此番“西游”取回来的经够中国电影创作者好好的研读一下了。

所以,在亲眼看到之前请给这位导演一些基本的尊重,不要因为那些跟风黑的话语而动摇,至少,请试着去看一下,再做出结论也不迟,至少,请给国师的努力一个未来,请给中国的电影工业一个未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