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风故事

文章 2019-06-30 20:55:01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以下是小编搜集的春节家风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春节家风故事一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春节家风故事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过年时,千家万户团聚在一起共度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声祝福、一顿年夜饭、一幅对联、一挂鞭炮、一次与父母的围炉家话……这些都是浓浓亲情的象征,也让游子漂泊在外的乡愁得到了诸多慰藉。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请您讲一个过年的故事,分享返乡路上的别样经历、走亲访友的趣闻感受、漫话家常时的心得感悟,透过今朝和儿时“年味”的不同,说说在岁月流变中家的变化、国的发展。

年夜饭前的祭拜

每年三十的年夜饭之前,我们家有一个祭家谱的仪式。仪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准备祭祀物品,通常是过年食材中最好的。2、年三十午夜前要全家组织祭拜仪式。3、仪式结束后父亲端坐在家谱前,讲述家族家训及家族中最灿烂的历史和最深刻的教训。4、所有人面对家谱向父亲汇报一年来为家所做的贡献。(这一项是儿时最害怕的,因为要汇报当年期末考试成绩)。5、最后一项发红包。祭家谱的活动,每年都会进行,父亲的讲话就好像年终总结一样,包括粮食收成、亏盈情况、子女成长、明年打算等等吧。祭拜家谱的仪式,很传统,很精髓,是一个家庭家风的绵延传承。

一张“神秘”的家谱

记得小时候,过年不仅仅是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拜祭祖先,那时候家里有一张很“神秘”的家谱,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前辈的名字,我们要把这个家谱世世代代的传递下去,也要把世世代代的良好家风传递下去。

廉洁的家风没有变

又到春节的氛围了,我非常留恋老家的“麻糖爆米花”。

每到腊月二十以后,老家都会把玉米放进大锅内加上麦芽,靠大火熬上一天一夜,最后成为麻糖。然后把玉米用火灰炒成爆米花,再把麻糖熬稀与爆米花粘成球状,老人告诉我,这叫“链接”(意喻廉洁),又香又脆。现在条件好了,年货多了,但老家廉洁的家风没有变。

“春联”与“家风”

说起春节,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联。记得小时候,别人家都是去买春联,我们家是由爷爷自己写。爷爷是个老党员,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退休后喜欢练毛笔字,一到春节也成了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爷爷家有本关于对联的书,以前不懂,现在想来,这算是一个老党员的情怀吧,我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家风影响下长大的。爷爷现在的年纪大了,没法再自己动手写了,但我们去买春联时挑选的也肯定是表达爱家爱国、勤勉奋斗的内容,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家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网友“红的发亮”)

守着老奶奶立下的家风家规不逾矩

仔细想想,孝敬老人,勤俭持家,行善积德,做有出息的人,这就是我的老奶奶身体力行,给我家立下的家风和家规。我活了六十多岁,如今还守着她老人家立下的家风家规,不逾矩。女儿在国外生活,但从小耳濡目染,这么多年来,每个周末必有定点电话打过来问候父母,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就在大年三十晚上零点时分,她从国外给正在吃饺子的外祖母拜年,姥姥乐得合不拢嘴。想到我家的家风后继有人,我和孩子她妈的心里更增加了一丝甜美。家风家规关系民风,民风淳,政风清,我觉得很好。

新媳妇的第一次年夜饭

作为新媳妇,今年春节我和老公一起参加了家族聚会。家里一共有十几个人,满满坐了一大桌,其乐融融、全家和睦。年龄最长的爷爷坐在主位上,全家人依次向长辈敬酒,恭祝身体健康、新年快乐。这样的热闹场景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了。特别是80多岁的爷爷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爷爷战争时期是一名老支前民兵,过年了,家里子女孙辈都聚在一起时,他就会兴致勃勃地讲自己的故事。爷爷说逢年过节来讲这个历史,就想着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对国家有利。家里人都知道爷爷常说的规矩就是:尊老爱幼,爱家爱国。老人家这简单的八个字,作为家庭新成员的我深深记在了心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