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范文

文章 2019-07-22 01:30:57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人教社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也就是电学的第一部分的第三节。本节内容安排在《电荷》、《电流和电路》之后,下一节是《电流的强弱》。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意图。本节课既是前面电流、电路知识的巩固、升华,也是后面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基础,到高中学生学习复杂电路也要依赖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理解,对于学生今后在生产生活中辨认、连接电路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电学部分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内容基本可以分为提问导入、猜想假设、实验研究、总结分析、实际应用五部分。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把串并联电路的学习与家庭电路紧密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理念,把电路的学习与心电图、大街上形形色色的灯结合起来。甚至打破传统把用电器的串并联扩展到开关控制的串并联。教材内容的选取体现了物理学的基本特点,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极具匠心的。 八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暂漏头角,但直觉思维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学生对新奇的现象、声光电的刺激仍然有极为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有主动参予实验、渴望交流合作、被他人认可的欲望。但是八年级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兴趣不浓,由于生理的原因,注意力的持久性差。加之电学实验几乎没有基础,虽有探究的主观愿望,但探究的过程还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

2、本节课教学过程独辟蹊径,有以下创新特点:以圣诞屋音乐灯的视频资料开头,增强学生好奇心,要;学生探究实验改变一般教学设计先讲串联,后讲并联的常规方法,而是串并联同时进行,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两个电路各自的特点就非常明显了。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设计创新等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知识的获得、规律的归纳由教师告知变为学生主动获取,降低了难度,起到了巩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规律应用的教学体现以切合生活实际的练习为主的教法,巩固了新学知识;课后作业的安排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结尾承前启后,发人深思;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信息的双向交流渠道畅通,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适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利用投影展示实验结论、课堂练习,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在短时间内能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在处理知识的获得过程时则采用实验探究,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

4.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练习中,而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甚至更多科学知识的良好愿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