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反思范文

文章 2019-07-22 13:48:47 1个回答   ()人看过

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入日常生活中“做工”的含义,然后举人推车前进,人拉重物上升,引导学生找它们的共同特点,顺理成章导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为了说明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的缺一不可,我把不做功的几中情况做了归类:①劳而无功②不劳无功。将“垂直无功”归类到“劳而无功”,初中学生对“劳而无功”,特别是“垂直无功”还是不容易接受的。为此我引导学生列举了大量这一类例子,让学生通过举例去理解,尽量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在学习功的原理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简单机械省力费距离或费力可省距离的道理,再让学生进行计算归纳出功的原理,我认为安排是比较恰当的。

在导出功的计算方式时,除先让学生猜想功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外,基本上是直接进入,显得很生硬,学生不容易接受,这是其中一处败笔。教师在课堂上如能充满活力和激情,会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无意识中保持高昂的斗志,积极的情绪和充沛的活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