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饰礼仪的小故事

文章 2019-06-30 22:39:22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服饰礼仪的小故事,欢迎借鉴!

服饰礼仪故事

西服袖口上常常钉三颗小扣子,这既可增加服饰的美感,又可用来防止衣服的磨损。这是拿破仑团队的创造。你知道吗?1796年,拿破仑率兵攻占了意大利、奥地利,并侵入埃及。

这次战争胜利后,拿破仑开庆功会。检阅作战官兵时,发现士兵的衣袖上沾着许多脏东西,很难看。经过了解,原来是士兵们进军途中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因山上气温很低,许多士兵因此患了感冒,常常流鼻涕,战士们的手帕都擦脏了,只好用袖子当手帕。拿破仑认为这样有损军威,便与军需官们商量,决定在衣袖的上侧钉上三颗铜纽扣,阻止士兵用袖子擦鼻涕。不久,拿破仑又给士兵增发了手帕,钉在衣服袖口上的纽扣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并显得是多余的。

后来,一个军人从这件事受到启发,认为把纽扣钉到袖口向下的一面,可以减轻桌面袖子的磨损。于是,他向拿破仑建议,将衣袖上的三颗纽扣从衣袖的上侧移至下侧。

此后的法国服装设计师们又将这三颗纽扣移至西服的袖口上,这样还可以增加西服的美感。此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也有人认为西服袖口上钉的三颗纽扣是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发吸的。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很注重团队的军容。一天他看见士兵们个个衣袖都很脏,便问军人们是什么原因,军人报告说,士兵们常用袖口擦脸,因而袖口很脏。于是,腓德烈大帝决定在士兵衣袖上钉上金属纽扣,用以防止士兵再用衣袖当毛巾擦脸,此举果然奏效。此后老百姓的西服上也钉上了纽扣。

服饰礼仪——四个通用法则

1、穿着整洁

你可能只准备了两三套供接待或旅行之用的服装,而且它们难入高档华贵之列,但只要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给人以衣冠楚楚、庄重大方的感觉。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件。

2、着装要与身份、年龄相符

在社交场合,如果忽略自己的社会角色而着装不当,很容易造成别人对你的错误判断,甚至会引来误解。比如艺术家和作家,即使在正式场合着装也可以尽显自己的独特风格,在选择衬衫和领带的色彩上可以不拘一格,而官方人员代表国家出席某些正规场合,就应该穿得传统或保守些,以示庄重。

3、注意衣着与场合的协调

无论穿戴多么亮丽,如果不考虑场合,也会被人耻笑。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欠妥当。在正式的场合以及参加仪式时,要顾及传统和习惯,顺应各国一般的风俗。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而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当地习俗着正装。

4、遵守不同时段着装的规则

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出席各类活动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矣,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一天时间的变化而变换。出席白天活动时,女士一般可着职业正装,而出席晚5点到7点的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出席晚7点以后的正式晚宴等,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晚礼服——长裙。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