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好的父爱是爱孩子的妈妈为题目作文

文章 2019-06-30 22:59:55 1个回答   ()人看过

有部电影叫《泽西女孩》,讲述了一个单身父亲抚养幼女的故事。剧中的小主角格蒂虽然一出生就失去了妈妈,但并没有因此而缺失爱。因为妈妈一直活在她和爸爸的心中,爸爸与妈妈的相爱,以及妈妈去世后爸爸对妈妈的怀念,使小格蒂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个信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父亲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爱孩子的妈妈。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一方面,父亲对母亲的爱会使孩子形成安全感,这将有助于他在长大后更顺利地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如恋爱,结婚。文章开头提到的格蒂,因为父亲对母亲的爱,而建立了信任感,这个信任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对于一个孩子未来的自信心、安全感以及对他人的信任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父亲用行动为孩子做出了爱的示范,孩子从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如果父亲经常与母亲吵嘴,就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情不稳定。长此以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失衡,比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打架、易激怒、忧郁、强迫症、厌食症、学校恐惧症等等。事实上,这是孩子担心父母分离的投射,孩子潜意识中希望父母忙着处理孩子的问题,就没空考虑他们大人间的问题了。

一个孩子如果常常看到母亲伤心地哭泣,他会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妈妈,当妈妈对他说“噢,宝贝,你让我觉得好多了,还是你最疼妈妈”,孩子也就从此把让妈妈快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在家庭里承担了爸爸的角色。

但孩子还不具备这样成熟的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于是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感悟比追求更重要

好久没见的朋友忽然打电话来说要请客吃饭, 我很纳闷地问她是个什么缘由? 她笑道: “ 想聚一聚非要一个理由吗? 如果要, 我就告诉你一个, 即我们家置换了几件旧家具, 我觉得有种幸福感, 可以吗? ”

这样的理由让人无法拒绝。席间谈笑中我和她说起我看到的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大意是分析在今天一个家庭需要多少的月收入才能够得着幸福。以该文作者的眼光推断大约得在八千左右。一时举座大笑, 有人说, 如按这个标准我们别说幸福了, 连痛苦都差着档次呢。

朋友是个商场的营业员, 她爱人是个出租车司机, 两口子有个上小学的孩子, 一家三口住着很早期的小区的一室一厅。月收入我没有打听, 估计距离那个幸福的标准应该还有些距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家人的幸福, 他们会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高兴。

在告别了朋友回家的路上, 我忽然觉得自己长期以来可能都陷在一种误导之中, 以为幸福是需要追求的, 而幸福比追求更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种感悟。就像朋友今天的幸福, 它如此的简单, 却无比地真实!

羊羔的悲剧

羊的眼睛里, 有一种迷惘而又惴惴不安的目光。羊羔的眼睛是很好看的, 像未满周岁的小孩子, 对什么都反应出惊奇。羊一长大, 那一种迷惘而又惴惴不安的目光, 就开始一天比一天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 只要是一只羊, 它从小长到大的过程中,总是会多次见到自己同类如何被人宰杀。

人杀羊, 像杀鸡和杀鸭一样, 并不避着它的同类。人一般是不在猪圈旁杀猪的, 怕惊吓了其它猪。人杀猪的血腥情形, 如果被猪看到, 猪也许会接连几天反常, 懒得吃,懒得喝, 睡得也不酣了。人一接近猪圈, 它就躲在角落,用它那双小眼睛恐惧地瞪着人。

考虑周到的人, 也不当着牛群宰牛。因为那么做, 牛群往往会围着屠宰场地举头长哞。它们用蹄刨地, 用角掘地, 皆欲狂躁起来。那时, 它们眼中便会流露出对人的敌意和愤怒? ?

但人们往往在羊群前杀羊。往往是, 人想杀羊了, 就走到羊群那儿, 放眼挑选一只够肥的, 将其拖出羊群, 扯腿放翻, 一刀就杀了。接着, 又往往就在原地剥皮, 开膛,剔骨去肉? ?

羊见人杀羊的次数多了, 对人要杀羊前的表情、举动,就有经验了。所以, 要杀羊的人一走近羊群, 它们就不由自主地往一起挤, 都企图躲在别的羊后面? ? 羊渐渐有了心事, 它的心事是——— 哪一天会轮到杀我呢?

杀羊一般是不必捆绑的。羊没见别的羊被杀时反抗,它自己也就不反抗。何况, 它没有尖牙利爪, 反抗也无济于事。

羊被杀时, 省了人的事。

那时, 羊眼中就有一种极其认命的目光, 仿佛是在默默地对自己说——— 既然上帝安排我是这种命运, 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 羊的眼中仿佛有一种宗教意味儿? ?

如果人有四条不同的命, 那么, 我愿第二条命选择是马; 第三条命选择是牛; 第四条命, 选择狗也行, 但须是军犬、猎犬、雪橇犬或牧羊犬, 绝不做宠犬。如果上帝非决定了我是羊, 我宁可干脆放弃一条命。

下雨

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 一直记着, 但是一直也没弄明白那其中的玄妙。

说是有一个傻子, 低着头在雨中走, 慢腾腾地, 就那么在雨中走。路人头上顶着各式各样的雨具或者权充雨具的东西急急忙忙地从他身边跑过, 一边跑一边还喊: 嗨, 傻子, 快点往前跑啊, 下雨呢! 傻子不紧不慢地回答说: 前面不是也在下雨吗

因为天性愚钝, 我一直不明白故事里的傻子到底是不是个傻子。

有一次, 我和三个成功人士偶然流落到了同一个荒岛上, 就拿这个笑话请教他们: 你们认为这个傻子究竟是不是很傻呢

这三个人刚刚烤干了他们的衣服, 心情舒畅了一点, 再加上我刚刚给他们每人送上了一块烤得喷香的山羊肉, 承蒙他们的耐心, 就给了我一点意见———如果不是在荒岛上, 这样的意见拿一块山羊肉恐怕是买不来的。

第一个人是某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他表情庄严地说:据我所见, 这个傻子并不是个傻子。傻子为什么不快点跑呢? 因为他是个懒人, 懒人总是以愚蠢为借口的。

第二个人是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他代表这个社会知识与财富二元的完美结合,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 用推究的口吻说: 我想, 傻子大概是没有学过二元方程式吧, 像这样简单的时间和雨量的二元算式只有文盲才不懂, 我看他不是傻子, 是文盲。

第三个人我倒是没有弄清楚他的身份, 看那两个人对他毕恭毕敬的样子, 当非凡类。他听了前两人的回答后,轻轻摇了摇头, 面色凝重地说: 傻子提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啊, 前面也在下雨, 我们无处可逃。傻子不傻, 他是先知啊。

这三个人的回答当然令我受益匪浅, 但是因为我跟他们说话的时候, 一直弓着腰, 所以不由得觉得他们的回答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 似乎天上真的在下雨, 而我又没带雨具一样。这样一来, 我就觉得很不满足, 似乎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恰在此时, 又有三个人也流落到了这个荒岛上, 他们是草根的一族, 见到有火, 并不避讳什么, 脱光了衣服就来烘烤, 也不等我邀请, 就吃光了剩下的那些山羊肉。我等他们安顿好了, 就拿同样的问题来问他们。

三个人一致认为这确实是个傻子。

其中一个人说: 如果不是傻子, 至少也应该拿一个什么东西当雨具顶在头上吧

另一个人说: 他如果不快点跑到前面, 怎么知道前面是不是在下雨呢

第三个人说: 下雨了, 他也不想着快点回家收衣服, 还慢腾腾地在雨地里走。

这三个人的回答使我们的讨论热闹了起来, 有人还得出一个结论: 假如前面有躲雨的地方, 不如跑快点去躲雨,但是假如前面一片旷野, 再跑也不过一身湿, 还不如像傻子一样悠着点。

这样讲了一阵笑话, 天上真的下起雨来, 人们立刻躁动起来, 纷纷站起身, 四散奔逃。我在后面大声叫他们停下: 喂, 这里是个荒岛, 没有躲雨的地方, 不是说好了悠着点的吗

有人情急之下给我撂下一句: 嗨, 老天在下雨, 我们总得干点什么表示知道了吧

直到现在, 我仍觉得, 那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答案。

同情百万富翁

精品故事网导读:穷人有穷人的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忧。金钱的多寡并不是快乐生活的条件。物质的点缀并不能决定我们是高贵还是卑微。高贵往往源自于人的内心。

在这个国度所有制造商的广告上,我发现什么东西都是为成百万人生产的,而为百万富翁生产的却什么也没有。儿童、少年、青年、绅士、太太小姐、手艺人、职员,甚至贵族和国王,他们都得到供应。但是百万富翁的光顾显然并不值得欢迎,因为他们人数太少。穷光蛋有他们的旧货商场,那是在措狐犬沟的一个货源充足、生意兴隆的市场,在那里一便士能买到一双靴子。而你找遍世界,也找不到一个市场能批发50英镑一双的靴子,4美元一顶的高档帽子,骑自行车时穿的金线织品,值四颗珍珠一瓶的克娄巴特拉女王牌红葡萄酒。

因此,不幸的百万富翁对巨额财富要承担责任,而其享受却不可能高于普通的有钱人说真的,在好些方面,他的享受高不过许多穷人,甚至比不上穷人。因为一名军乐队的指挥穿得比他漂亮,驯马师的马童常骑更骏的马;头等车厢向来要与服侍年轻太太小姐们晚间去兜风的勤杂人员共享;到布赖顿过星期天,人人都乘普尔门式火车的客车。一个买得起夹孔雀脑三明治的人,碰到只有火腿或牛肉供应,也只好徒唤奈何!一个人每年收入25英镑,一旦他的收入增加一倍,他的舒服程度可以提高无数倍。一个人每年收入50英镑,一旦收入增

加一倍,至少可以得到四倍的舒服。说不定每年收入高达250英镑的入,双倍的收入也意味着双倍的舒服。超过此数者,舒服程度的增长与收入增长的比例就越来越小,最后,他成了财富的牺牲品,对于凡金钱所能买到的任何东西他都感到厌腻,甚至恶心。你说人人喜欢金钱,就以为他多得10万英镑便会高兴,如同因为小孩子爱吃糖果,你就以为糖果店的小伙计乐意每天加班两小时一样。可是百万富翁究竟要那百万英镑做什么呢?难道他需要一大队游艇?要挤满海德公园骑马道那么多的马车?要一支仆从大军?要整城的住房?或者整个一块大陆作为他狩猎的林苑?一个晚上他能上几个戏院看戏?一个人能同时穿几套衣服?一天又能比他的厨子多消化几餐?他要照管更多的钱财,要看更多向他告贷的信,难道这也是一种乐事

穷人可以做黄粱美梦,可以坐下来盘算,如果哪一天一位素不相识的亲戚给他留下一笔财产时他该如何消受,以致暂时忘了自己的穷困,因为这种飞来横财总不是绝对不可能的。而百万富翁却用不着再做这种黄粱美梦,难道这也是件乐事?

最后说话的,总是权力最大的

传说在江湖上,曾常召开武林大会,通过比武的方式来推选武林盟主。一般情况下,先上台的总要吃亏,没几个能坚持到最后,而往往是最后一个跳上擂台的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先参赛的武士,那怕你把对手打落台下,你在赢得暂时的胜利的同时,你的招式,你的套路,你的强项和破绽也曝露给了尚未上台的选手,而最后一个上台的人,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实力,他自然不会上去,敢于上台挑战,他肯定是对你的战略战术是有所研究的,是找出了你的致命弱点且胜券在握的,他“避实击虚”,攻其不备,你一有疏忽,便会被他击倒在地,胜利最后却属于了他。

中国古代,皇帝想做一件事,早朝时,他就说“朕想开疆拓土,固国生民,众位爱卿有何高见?”大臣甲说应如此如此,大臣乙说该这般这般,于是,朝中大臣们分成两派,各持己见,争论不已,未能达成共识,最后皇上说:“朕已思虑过了,对于此事,应如此这般”。众大臣拱手称“喏”,同声高呼“皇上圣明!”取众人之智为己所用,所以,天底下,皇帝是最聪明的。

小时候看戏,未开演前,就听见紧锣密鼓的急促的“得得锵锵,得得锵锵”声,这叫闹台,是催促和提醒观众,好戏就要开始了。然后,在台下观众热热的期待中,幕布终于拉开了,那跑龙套的在鼓点声中窜进窜出了好几个来回后,只听见“得,得,锵!”,随着锣声骤然一停,那主角才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出来了,口中缓缓而悠长地吐出“我——来——也!”于是,台下便喊:“好!”戏,开始了。有时候,那戏一晚上演好几本,可是前几本都不怎么好看,好看的也总是排在最后,他们说,那叫压轴戏。不然,好戏先演了,观众看完就全跑了,后面的戏就没人看了,没人看的戏,自然是演不下去的。

由此可见,凡是最后的,才是最有实力、最有权威、最有智慧、最精彩的。

会场上,谁最有实力?谁最聪明?谁最有权威?最大的领导啊,谁能比得过他?再说,有些大领导讲话时,他是不用讲稿的,喜欢临场发挥,好信口开河,如果没有前面的小领导的讲话,没有前面小小领导的铺垫和引导,有时候他连开什么会都不知道,你叫他怎样去发挥?怎样去提要求?你要是把他安排在前面讲话,他如何开口?他怎么能显示出他的英明和聪颖?如果有人胆敢这样做,那你一定是在刁难,一定是故意想看领导丢丑,也一定是自己活得不耐烦了想找抽。谁最后讲话那是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是一种实力和荣誉的标志,是一种山大王似的霸气的展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