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者篇诗词古韵

文章 2019-07-23 01:03:00 1个回答   ()人看过

将者,国之辅也。

夫战,知己知彼以庙算。知将,不可等闲视之。敌我将之所能,必先衡之,不可盲从应之。

夫将者,以其战风而论之。或曰猛将,或曰儒将,或曰勇将,或曰智将,或曰悍将,或曰卑将,知之而度,则制敌可期也。

将者,兵者也,亦非兵卒也。兵众,将寡,各司其责,然兵心同也。千军一将,谓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非也!将者,初,多为兵卒也,后经百战或为将。故曰:将者,乃兵者后天之所成,功成名就非将者一人之所能。将之才德,亦需伯乐之察、之赏、之用,亦得战者浴血之助矣。故将者乃战之幸存者也,功勋彪炳,必被所用,官至将侯。

是曰:兵者,百战生死,后成将者。唐代曹松有诗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夫将者,百死一生,国尊民敬也!然,将者功高久而不知自律,犹记马革裹尸之生死乎?古往今来,将星陨落,痛之彻,教之深矣!以史为镜,再看今朝。远离战事,沐浴和平,可叹生死尚可舍,物欲竟难抵!家拥金银宝藏,又岂能换回青山忠骨?!

夫将者,坐庙堂,居高位,食俸禄,犹存兵心否?廉乃将之威也,清乃将之本也。为将者,见利懈责,战则必被诱杀之。国无战事,贪婪敛财者,必被糖衣炮弹而击之,形于自掘其墓,必毁一世英名也。故曰:不以位高权重而改兵心者,真将也,可堪大用矣!

选将用将,文武皆可,盖以其德才、战功衡之。亦当谨记:咬文嚼字之文者,纸上谈兵之谋者,不解战事之艺者,皆不可为将也。

夫将者,武将众多,文臣亦可为将也。众者或有疑云,文臣岂可为将矣?吴子曰:“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是曰:勇乃将才之其一,夫将者,非勇者之所专也!为将者,其才、其度、其势,皆在于统军制胜也,而非同于兵卒之勇,亦非同于谋士之智。

故曰:不以孰文孰武而论将矣!大勇之武者,可为将也;大智之文者,亦可为将也。

文将武将,各精于用兵之道。文攻武伐,其理相通也!武将多以力胜,文将多以智取,此乃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也!夫文将者,娴熟文攻之道,或运筹决胜以谋势,或软硬兼施以攻心,或口伐笔诛以伐交,实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古文臣者,极少为将,形若凤毛麟角也。然,今非往昔。夫战,已由力搏、械斗之近战,转而远攻、非接触之战。故曰,今文者更可为将也!大才者必驰于网络战、空天战、电磁战、超限战,以期领军制敌于无形。

国之存亡,命在于将也。是曰:识将用将,军之重也,亦是国之重也。 何为将才?何以识将?孙子有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六韬》之太公亦有曰:将有五材,勇、智、仁、信、忠也。将才,各有定论,并无二致。为将者,在于文武双修、德才兼备、恩威并重。然,集大成者,有之甚少,多精于武,兼专于文,专文者寡也。

将有将道也。

夫将者,“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将者,志在天下之忧而忧,岂可争小利而忘大利,岂可重小祸而轻大祸?为将之心,非私心也,乃忧国忧民之心也!

为将之道,在于治心。苏洵之《心术》有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不以物扰而心乱,不以敌变而失策,此乃将之定力!故曰:将心稳,则军心稳也;将心躁,则军心散也。

将者,关乎战之胜败。两军对垒,将者首当其冲,盖以敌我态势而决之。夫将者,当主将者之事。“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是曰:将知所任,兵知所向,其令无所不从,其势必如排山倒海。夫战,以我为主,不为敌势所制而制于敌,进退从容,则制敌、胜战可期也。此为兵势,亦为将威。

将威、兵势,决非一日而成矣。以何而立?信赏必罚也!一以贯之,制成,则铁军成也!

虎狼铁军之将者,非酷严而无亲和,其兵将如一家也。将为兵之长,兵乃将之亲。为将者,胜,则推功信赏;败,则揽过责己。此,为将之德也!夫将者,盖以亲、廉、信、德及胜战而立威,率先垂范,厚得兵心也。

天下之强军,皆得民心者、得兵心者也。为国,为民,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谓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将令,兵皆信之、服之、行之。兵将势如一人,此乃将之威也,军之威也,亦是国之幸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上一页:登山周记300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