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里的育婴房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6-30 23:54:38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教材分析

《花里的“育婴房” 》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课是在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花。重点是探索认知花的构造,探究花在植物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学习植物的果实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设计思路

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五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花有一定的直观、感性认识,但缺乏科学的认知。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设计一系列活动,但课堂上组织学生解剖花也不容易操作,通过讲解、视频介绍,使学生掌握在实验中难以发现的“秘密”,从而知道子房在植物新生命孕育中的作用。

三、实施效果

在微课教学中,首先出示各种鲜花的图片,把学习者带进一个美丽的花世界。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创设学习者熟知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学习的主题: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寻找孕育新生命的奥秘。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自主解剖花的活动,可以建立对花的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花的结构示意图,明确花的基本结构:花瓣、雄蕊、雌蕊、萼片。对比不同花的解剖,同样可以发现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区别,这样的操作是比较理想的。但是,由于器材的限制,很多环节难以实施,特别是对雄蕊、雌蕊、子房的观察,对课堂组织和器材要求都很高,而了解子房在植物新生命孕育中的作用是一个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点呢?就那借助视频、动画,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这是对学生实验操作不足的一个补充,同样具体实用的意义。

总之,科学学习要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是必要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