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事随想论文

文章 2019-07-23 05:11:52 1个回答   ()人看过

从事绘画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其间的甘苦只有自己清楚,想要出一件好的作品必须经历一些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艰难和困苦,所以往往有朋友问我能不能送一幅画,我只能露出无奈的笑容,虽然自己画得不够出色,但每一幅作品背后都饱含了自己的心血,从开始的采风,到草图的制作,再到完成作品,其间要经历许许多多不能够确定的因素,并不是每一幅画都可以画得出彩,有时候就像农民伯伯种地,遇到天干地旱,很可能颗粒无收。

我在动笔画画之前往往是被某些东西所打动以后才会思考用什么样的手法和语言去表现,一幅相对好一些的作品往往是在有感动,或者有兴趣,并且这种情感和兴趣能够持续到绘画结束这种状态下产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自己并不是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比如说面对南方生机勃勃的绿叶红花我反而想画画的感觉就弱了下来,可能是事物本身就已经很美的缘故,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相反,当到陕北采风,一种莫名的苍凉感和悲伤感就会掠过心底,无言的感受就会涌上心头,这个时候发现自己确实需要用画笔去把这些无法用言语阐述清楚的东西画出来,才会有接下来的构思、选景,反复修改草图,然后趁着自己的感受较强将自己的感觉投入到这一幅作品中去。有些时候我发现绘画并不是在做加法,更多的时候绘画是在做减法,因为每个人的气质和爱好各不相同,所以适合自己并且能够打动自己,每个人感觉到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大家的作品才会有区别和差异。如果能够从始至终都带有体验性地去刻画和描绘,并且采用了适当的手法和语言,这样的作品往往效果都还可以,如果画到中途没了兴趣或者没了感觉,那就很麻烦,毕竟绘画不能靠坚持来出好的作品,首先要得有真情实感,自己感动了别人看到你的作品才会产生共鸣。

多年的学习和探索使我发现,画种之间的相互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往往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有一些新的东西进去,产生一些好的效果,比如说我喜欢画水粉画,如果只是固守以前的那种苏派色块、聚焦透视的方式,很难将自己特有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出来。如果借用一些国画的图式,再借用一些版画的语言,再或者借用一些国画的笔法,有可能还能够更接近于自己的感受,每一个人观察和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和体验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认为艺术只能够建议和引导,是不能够完全传授的,正如语言往往无法传达出真切的个人感受一样,有些情感和体验是无法用语言去描绘和阐述的,所以面对同样的人或者物,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理解、感受和表达方式,正如佛教所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绘画与相片的根本区别,人的思想感情在这里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绘画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再有所提升,这个时候往往是很痛苦的,既不想重复自己已有的东西也不能够产生新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这个时候我往往会选择不再动笔去画,去听听音乐,去郊外采采风,再练练书法,跑跑步,散散心,看看中国画的画论,说不定什么时候可以把某些东西就可以串到一起,再加上遇到合适的表现对象,经过一番折腾和碰撞修改之后就可能会有那么一点收获和与以前不同的地方,哪怕是有一点点的突破,我都以为这种折腾和反复破坏是值得的,因为不可能总是停留在过去已有的东西上反复重复,这样画下去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绘画在这个时候就像探险,你搞不清楚下一秒、下一笔究竟会发生什么,一切都可以在意料之外,一切也都可以在情理之中。所以在某种绘画语言并未完全成熟的时刻,我认为往往是最有生机,最能够打动人的时刻,因此我的很多绘画都是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因为我不知道这种状态再进行下去是好还是坏,所以干脆就打住停留在未完成的状态下,这种未完成留给我一些遐想的空间,使得我产生去探索新的绘画的动力和欲望。也许正是这种未完成或者不能确定使得绘画产生莫名的魅力。如果一切都在常理之中,一切都在套路之内,那么反复的绘画还有什么意义呢?

绘画带给我多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想象空间,我并不认为自己以后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画家,但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肯定,不断地否定,建立再推翻,推翻再建立,只有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不固化,画面才会不断地有那么一点进步和提升,世界上没有几样事物能够有绘画这样的魅力了吧!绘画是有形的诗,音乐是有声的诗,舞蹈是灵动的诗,只有真正有心之人才能够体会其中的真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