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故事300字

文章 2019-07-01 00:08:11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勤俭节约的故事3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勤俭节约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与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二)勤俭节约的故事

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邓小平曾这样严厉告诫:“这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节约也要有用心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用心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他的批评直指要害,节约不能靠命令主义,搞形式主义,而要从上到下用心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勤俭节约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时候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