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存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论文

文章 2019-07-23 07:14:55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存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它是一种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本文首先概述了存现句的基本特点,接着对不同句式存现句谓词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力求弄清楚这些句式在表意功能上的差别。

关键词:存现句 存在句 隐现句 语义特征

存现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它的动词最复杂,特点也最多,对不同类型的存现句式的语义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就从存现句的基本特点出发,来分析它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一、存现句的基本特点

(一)存现句的定义

存现句是表示某个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的一种句型。从纯语序结构观点来看,存现句的主语表示存现的地点,通常由处所词语来充当。宾语表示存现的主体,通常是不定的,一般由带有数量短语的定中短语来充当。

(二)存现句的格式

我们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示存现句:(NP1LOC)+(VP)+NP2加括号的两个结构成分是存现句前的处所词语或动词,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隐去,但二者不可以同时不出现。如:例1.来了一位客人。(隐去了句首的方位名词)例2.桌上三本书。(隐去了句中的动词)(三)存现句的分类存现句根据表意的作用,可分为存在句与隐现句。

1.存在句的基本特点

存在句是表示某地存在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存在句的主语必须出现,并且必须是处所词语。谓词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隐去。存在句的宾语是存在的主体,通常是数量短语构成的偏正短语。我们将存在句的格式表示为:(NP1LOC)+Vc+NP22.隐现句的基本特点隐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隐现句句首一般是处所词语,可以隐去,如例1。但隐现句的动词必须出现。宾语表示消失或出现的主体。我们将隐现句的格式表示为:(NP1LOC)+VP+NP2

二、存在句动词的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最早来自语义学,又叫“语义成分”或“区别特征”,是一个词区别于其他词的最小意义单位。从语法学上看来,语义特征是指某一类词在具体的句式里临时组合所产生的共同的概括特征。

(一)(NP1LOC)+Vc+NP2中Vc的语义特征

1.用“有”或“是”充当用“有”或“是”作动词的存在句,表示某地存在某物或某人。

“有”可以表示“领有“”存在”。“领有”之义用在一般主谓句中,存在句通常用“有”表示“存在”。如:整个房间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

“是”在战国后期广泛用于判断句式中,它是用来联结主谓语的,断定两者是属于同一类事物。但在现代汉语中“,是”除了用于判断句式外,还运用于存现句中,表示“存在”。存现句中“是”后表示存在的事物。如:窗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2“.V+有”充当

用“V+有”充当谓语的存现句是一种特殊的存现句,我们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看看它在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例3.身子上涂有五颜六色的彩画。

例4.操场上站有一大群人。

例5.对这个决定,他的心里抱有看法。

例6.水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看以上的几句话,在句法结构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NP1LOC+V+有+NP2,但是在语义上却有细微的差别:①前两句中的谓词“V+有”都是临时组合,而后两句中的“V+有”形式已较为固定。

②前两句中的动词都有“附着义”,而后两句的动词本身都具有“含有义”,后面加上“有”跟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有很大的关系。

③前两句我们可以变换成NP1LOC+V+着+有+NP2,而后两句则不能。即:身子上涂有五颜六色的彩画。身子上涂着有五颜六色的彩画。

操场上站有一大群人。操场上站着有一大群人。

我们可以看出:前两句的动词在句中都说明了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后两句的动词不具有这种表意的功能,只是单纯的“存在”,没有指明存在的方式或状态。

3.用“V+着”充当

用“V+着”充当动词的存现句一般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看下面几个例子:例7.墙上挂着画。

例8.河流中停着几只小木船。

例9.庙中前殿戏台上演着社戏。

例10.篝火边跳着热情的圆圈舞。

以上几句话,句法结构都相同,动词形式都相同,但它们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有所差别:前两句能变换成NP2+V+在+NP1LOC,而后两句则不能: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

河流中停着几只小木船。几只小木船停在河流中。

后两句能变换成NP1LOC+正在+V+NP2,前两句则不能:庙中前殿戏台上演着社戏。庙中前殿戏台上正在演社戏。

篝火边跳着热情的圆圈舞。篝火边正在跳热情的圆圈舞。

我们来看这几种不同句式在表意功能上的差别:前两句是一种静止的存在,侧重于“状态”,表示状态的持续,我们称之为静态存在句。后两句是动态的存在,侧重于“动作”,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或持续进行,我们称之为动态存在句。

(二)NP1LOC+NP2的句式分析

这类存在句中没有动词,后面的定中短语作它的谓语,我们称之为定心谓语句。如:街道上一片寂静。

我们将这种存现句前的处所词看作背景,后面的主体是存在于这个广义空间中的具体概念或抽象概念。这种类型的存现句不表示判断,只表示空间里的一种状态。

三、隐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

隐现句是表示某地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的一种句型,即(NP1LOC)+Va+NP2。根据表意的作用,可分为表示出现的隐现句,如:例11.书架上又多了几本书。

例12.学校今年增加了二百名学生。

例13.车里上来了三个人。

例14.屋里走进了三个人。

表示消失的隐现句,如:

例15.家里顿时少了往日的欢笑。

例16.天边消逝了最后一抹残霞。

(一)分析隐现句中的变化

消失类动词无———→有———→增加—————→(表示某地增加了某物)←—————(表示某地减少了某物)←—————(表示某地消失了某人或某物)表示变化消失类的动词语义基础都是表“存在”,它们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表示数量的增加、减少或消失,是一种静态的描述,着重于结果。如例11、12、15、16。

(二)分析隐现句中的动作行为类动词

在隐现句中的分析:无———→有———→增加—————→(表示某个地方出现了某人或某物)。

—————→(表示某地出现了某人或某物)←—————(表示某地消失了某人或某物)显然,通过图我们不能确定“出现”义动词的语义基础。它可以有预先的“存在”义,不过现在“出现”的与原来“存在”的可能是不同的主体,也可能是在原来什么都不存在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主体。如例13、14。

但是“消失”类动词的语义基础是明显的,预先的“存在”是“消失”的基础。

这类动词的基本语义特征是“位移”,能说明位移的方式或状态。但加上趋向补语,谓语动词都是瞬间性的,不能持续,表示动作的发生或完成。

(三)分析隐现句中的趋向类动词无———→有———→增加—————→(表示某个地方增加了某人或某物)—————→(表示某地出现了某人或某物)←—————(表示某地消失了某人或某物)趋向类动词本身都含有“位移”义,它既可以表示“出现”,也可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的数量的“增加”。趋向动词是瞬间性的,它不能说明“位移”的方式,但是指明了“位移”的方向。动作不能持续,也不能表示某种状态,这是一种动作描述。

四、小结

存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它的基本格式是:S=(NP1LOC)+(VP)+NP2句首的处所词可以是地名、机构、人或事物的名称和方位词构成的复合名词组,它指明了主体所存在或出现、消失的地点,在句中可以隐去。句中动词的语义基础是“存在”,既可表示静止的存在,或存在的方式或状态,也可表示动态的持续。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还包括“位移”,表示出现或消失。表示出现通常由动词加上趋向补语构成,表示消失通常由动词加上动态助词“着”或“了”构成。在一定情况下,句中的动词有时可以隐去,这不是存在词“有”或“是”的省略,而是指明一种简单状态。句末的名词性词语是存现的主体,可指人或物,一般由带有数量短语的定中短语构成,这在句子中是主要的成分,一定不能隐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