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工学论文

文章 2019-07-23 08:02:19 1个回答   ()人看过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能力的持续增强,公路环境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公路建设虽然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区域生态平衡,并且破坏沿线的景观。这就对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界定了公路景观环境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并论述了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1.公路景观环境的概念界定

1.1公路景观

所谓公路景观,主要是由公路主体、周围自然环境,即气候、水文、土壤、地质、地貌与生物等;人文景观,即各种建筑、农田、人工植被、雕塑与人工标志等所组成的综合景观体系,它所表示的是公路及其环境作为人们所看到的一种风景之特性。公路景观往往具有构成要素之多元性、时空存在之多维性、景观评价之多主体性与景观环境之多重性等特征。

1.2景观环境

所谓景观环境,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各种性质、各种类别与各种形式的景观集合体。景观环境并不是对区域内的景观进行简单叠加,它不仅表现出各景观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而且还体现出各景观之间相互衬托与影响的环境氛围。

2.当前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公路是我国国家经济的命脉体系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先导。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是,公路交通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也达到了极为严重之地步,主要表现在对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的影响。所以,强化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对公路沿线景观实施精心设计,并种植绿色植物,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将其纳入公路建设之中。公路景观主要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两部分组成。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所形成的地形、地貌与地物,比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及沼泽等景物,而上述景物正好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所以又被称为生态景观。人文景观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生活之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所创造出来的各类建筑物、交通设施及城镇、村落等社会文化艺术景观。公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使公路的线形与构造物具有更加美观的造型,从而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协调,并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但是,任何一条公路之修建,从选线、勘察设计、土石方开采,一直到施工的全过程之中,难免会对沿线自然与人文景观造成一定之影响,但是,用最小的影响实现最大限度上的保护,这是各类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所能实现的有限协调,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同时,在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应当将建设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当前,我国公路景观设计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还不够完善。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在景观和绿化设计当中,普遍运用了小区绿化的设计手法,太过追求局部上的效果,条块分割与人工痕迹十分明显。这是考虑到公路自身特点之结果,因此必须重视其功能上之要求与景观中的观赏性。二是设计者常常片面地强调视觉中的剧烈刺激,并未考虑到效果。实际上,这样容易让驾驶员造成视觉疲劳与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驾驶安全。三是过于注重形式美,并未考虑到以恢复自然景观为主体,同时也忽略了植物后期管理养护之难度与成本,导致后期景观质量与绿化效果出现严重下降。

3.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3.1公路线形的设计

对于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应当要能引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能满足其视觉景观之要求。公路路线应当尽可能地和地形、地貌相互吻合。在几何设计中,平、纵、横等各项要求都应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避免形成空间线形之扭曲、暗凹与跳跃等景观不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分离式路基,从而减少纵横断对于自然与景观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公路交叉口进行设计时,应当具备较好的通视条件,分汇流出入口应当容易进行分辨,并且能通过标志、标线与绿化栽植等加以视线诱导。互通式立交的出口减速车道适宜设置在上坡路段上,而入口加速车道则应当设置在下坡路段上,立交匝道内可以绿化的部分应实施绿化设计。立交桥与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则应保障桥下净空的要求。

各类构造物的结构、造型与材料等都应和当地自然与人文景观条件相互适应。

3.2公路选线的设计

公路选线应当合理地确定和风景区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或者视觉景观空间。在公路一定要穿越森林、果园或者绿地时,应当以曲线的形式通过,从而避免用直线线形来切割与贯通森林。应当充分地利用沿途孤立的大树、独立的山丘、瀑布及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性建筑实施景观设计。当公路需要绕避独立景观点时,适宜把景观置于曲线的内侧。在旅游公路越岭线垭口处,除了应当

有较为广阔的视野之外,还应依据当地条件以设置合理的观景台。公路沿线的服务设施适宜设置在海滨、湖滨及风景名胜区附近,其型式的选择应当有利于观看风景。

3.3公路带状景观的设计

公路路线在通过山间谷地或者路基高度较大时,应当综合考虑到填筑路基时对于谷地通风及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必要时应当实施高路堤方案和高架桥方案之选择论证。公路在通过森林区时,应当加强路基断面的设计,应当尽力地避免设置那种深挖路堑式断面,要努力拓宽双幅公路之中央分隔带,并尽可能地保留中央分隔带位置的原有林木。公路在通过平原与水网区时,应当合理地确定路基的高度,当沿线村庄稀疏,且横向干扰较少时,适宜运用低路基方案以通过所经过的区域,在确定公路桥位时,要考虑到保留具有价值的岸边植物。当公路沿途存在影响到司机的视线与嗅觉的烟尘、刺激性气体等发生源时,应当将路线布设在发生源上风向。

公路构造物与沿线设施之风格与色彩、造型应当考虑到景观的效果,而城镇附近与风景游览区附近的公路构造物、沿线设施则应和周围的环境一致,力求美观大方,并注重和地域民族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相互协调统一。

3.4公路绿化的设计

对于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一定要以遮光防眩与引导视线为目标,其高度与宽度一定要满足目前的规范性要求,防眩树种应当做到低矮、缓生与抗逆性较强,单行间距以2m至3m为适宜,地表绿化这一部分要以铺设草坪与植地被植物为主体。两侧绿化带之作用主要为防尘隔声,协调公路和周围的环境,要以落叶与常青间隔为佳,树种应当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边坡绿化要求的覆盖率比较高,青绿期也长,以本地适合于绿化的野生草为佳。垂直绿化部位主要是浆砌护坡与挡墙等,可以通过在其下栽植攀援植物,比如爬山虎与凌霄等,或者在其顶部种植垂枝藤本植物,从而遮蔽构造物,并减少构造物之压迫感与粗糙感,从而起到美化路容之效果。

3.5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沿线设施主要有公路附近的停车场、收费站、服务站所等建筑物,有隔音屏障、公路标识牌及照明设施等专用设施。公路沿线设施的形象、色彩、材质与体积等都会影响到公路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地形、环境与道路之特色,从色彩、构图及视觉等多个方面,从动态景观角度来研究公路附属设施之造型与布置,并合理地采用有特色的以及体现出当地人文景观之标志牌、防护栏等各类交通工程附属设施。在合适的路段上,应当结合以上公路附属设施之造型与布置,实施园林绿化的小品设计,从而克服大色块单调景观的单一性,还可借鉴家装装饰工艺形式,装饰美化较为呆板的公路挡墙、防撞墙与护栏等。

3.6公路景观的恢复及再造技术

对于公路景观的恢复,主要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要以绿为主,恢复形成和自然相互协调的植被。要利用好绿色植被,以达到预防与治理水土流失,强化路基边坡之稳定性,恢复与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等目的。要以植被恢复为基础,树立公路景观设计和自然景观相互协调之原则,研究引种和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生态保持一致的花草树木,从而使被恢复的植被具备较高的成活率,同时还可避免生物入侵与减少人工栽植之痕迹。因为社会经济文化之所需,常常需要对退化生态系统制定各类不同水平之恢复目标,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一是生态系统地表基地的稳定性;二是恢复一定的植被覆盖率与土壤肥力;三是增加种类组成与生物多样性;四是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从而提升自我维持的能力;五是减少或者控制环境的污染;六是增加视觉上的享受。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化,现代人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的公路建设正在从以往只注重于满足公路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等要求逐步向更加重视公路建设当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向发展。从现实因素进行考虑,我国公路景观设计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不论在公路景观环境设计的理念,还是在设计手段上,都要落后较多,且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因此,可以说我国公路景观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公路景观设计人员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