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论学文言文翻译

文章 2019-07-01 00:42:00 1个回答   ()人看过

文言文的翻译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和掌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太宗论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太宗朝①,有王著者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③,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④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注释】

①太宗朝:指宋太宗执政时期。

②右军: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③笔札:书法。 ④遽:立刻,马上。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太宗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习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有一次,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太宗规劝的成果。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一、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其实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的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不足之处是有时不能做到字字落实。

二、翻译原则: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多余。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就是要求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中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体现“信”和“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