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2加几》的教学与反思

文章 2019-07-23 14:57:12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片段:

1.教学例题。

师:你看了图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这些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草地上有6个蓝蘑菇,5个红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生:6+5=(教师板书)

师:你们能想办法计算出6+5等于多少吗?先自己计算,再把你的想法和好朋友交流。

生:在班内交流算法。

师:预设学生的算法:

生:把6凑成10,6+5转化成6+4+1=11;

生:把5凑成10,6+5转化成5+5+1=11;

生:由5+5=10,想到6+5=11。对这样想的学生给予智慧星奖励。

2.教学“试一试”。

师:出示题目:6+6=4+9=5+8=让学生尝试计算。

师:指名一人报各题得数,询问有没有不同的计算结果,如果有,组织讨论。

师:计算6+6时,你是怎么想的?

计算4+9和5+8时,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于由9+4=13想到4+9=13的想法,教师让其他学生重述,教师再手指算式重述:看到4+9,就想到9+4,9+4=13,4+9=13。

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5+8吗?

反思:

很显然,四道题目的计算都是采用学生自立探索,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在学生探索交流之后,教师十分重视学生想法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是一种有条理的内化认识的过程,又为未掌握算法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相比之下,对于交流加数位置计算方法的反馈比“凑十法”的反馈在教学处理上细致些,这是因为,此前学生对交换加数位置的思考方法经历得相对少些,而且接下去的计算要广泛地使用这种比较快捷的方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