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的阅读答案

文章 2019-07-23 19:51:30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做完了藤野先生的阅读理解,却不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吸收的效果好不好,或者是家长想帮忙辅导孩子功课却无从下手。没关系,小编帮你找到了藤野先生阅读理解的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藤野先生阅读理解

1、课文据地点的转移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 3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 4 - 35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 - 38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 1-5、24-31段没怎么提先生,删去如何?

1-2段: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4段:写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爱国之情,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医主要动机。

5段: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对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24-28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29-31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均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4、小结:写作特点及思想情感

文章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洋溢着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指代什么?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赏樱花、学跳舞;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和失望,引起下文对清留学生丑态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㈠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3、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看不惯清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4、文段最后一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反语,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二)阅读“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1、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有什么用意?

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为什么他却认为仅仅是“物以稀为贵”?

答:这里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作者写在仙台的艰苦环境有什么用意?

答:与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立志求学报国的决心。

4、“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的“这样的优待”具体指什么?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5、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

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7、本文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2、“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什么?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3、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表

现他哪些品质?

添改讲义—— 热情关心、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关心解剖实习—— 对学生热情诚恳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4、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尾;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一一订正;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一直。

5、“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前后句序能否调换?

不能,添改讲义是分内事,改文法是分外事。原文是递进式表达,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极端认真负责。

6、“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吃惊”是藤野先生竟然为了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添改讲义;“不安”是我的讲义错误多让他费心;感激”是因为先生帮我认真添改讲义,给了我太多关心。

7、“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8、有上文段可以反映出“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激.

9、本文段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10、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四)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弃医从文.

2、“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⑴影片中给俄国做侦探的中国人。

⑵影片中围观的看客。

⑶讲堂中的“我”。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着用说?

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一个判断正确,符合中国的实际。但第二个判断荒谬,中国人并非因国家衰弱而低能,鲁迅的成绩就已证明了这一点。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强烈的愤慨之情.为下文写自己思想转变作有力的铺垫。

4、“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的含义?

这是激愤时的反语,揭露了他们荒唐的逻辑,表达了鲁迅先生极为愤慨的感情。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

6.“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中“偏”“也是”“还有”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写出了作为弱国的“中国人”特殊的悲惨境地,一方面也流露出作者对中国国民愚昧的批判态度,“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说明不觉醒的不只是个别人,而具有普遍性。写出了作者看到同胞不觉醒的痛苦心情。

7、“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了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拯救民族迫在眉睫;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8、“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神呢?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