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故事

文章 2019-07-01 01:40:23 1个回答   ()人看过

知识是生命的动力,知识是无穷的源泉,知识是命运的改变。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知识改变命运故事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知识改变命运故事一

贾志华出生在临城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山上无资源,山下无良田,落后和贫困在他儿时的脑海里就打下了深深烙印。贾志华从小就有一个让家乡富起来的愿望。他曾发奋学习,希望考上大学,用知识去改变命运。可是在1998年中考之后,因家里太穷,无法再继续学业,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

辍学在家的贾志华,跟着父亲搬石头修过拦水坝,在荒山上放过牛,在小吃店里打过工。那一段时间里,贾志华变得很消沉,难道就这样混一辈子,穷一辈子?贾志华不甘心,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呢!

就在贾志华陷入消沉和迷茫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2000年2月的一天,他的父亲有事去南沟村,听说李保国教授正在组织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到林学院进修学习果树管理技术,回来后为村里服务。得知这个消息,贾志华的父亲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李保国,把自己村里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也想让自己的儿子到林学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好为乡亲们服务。没想到,李保国爽快地答应了。

没过一个月,李保国给贾志华的父亲打电话说:“手续已办好,让志华来林学院报到吧!”听到这个消息,贾志华喜出望外,这是真的吗?我又能上大学了。2000年3月28日,贾志华永远记住了这一天,他走进了河北农大林学院的大门,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进入大学,最初的新鲜感过后,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贾志华来说,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很多课根本就听不懂,很多书也看不明白。这让贾志华很着急,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这个时候,李保国来看望贾志华,鼓励他说:“人一辈子一定要干成点事,为了干成事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怕,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志华,老师相信你!”

李保国的话,鼓起了贾志华学习的勇气。从那天起,贾志华一直出入于教室、图书馆之间,周六、周日,别人上街或在宿舍玩游戏,贾志华却一头扎在图书馆学习各种果树杂志积累知识。到基地去实习,有的同学怕苦怕累不愿去,贾志华每次都积极参加。贾志华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学成回家后一定把村里的荒山变成花果山。

2001年6月学习结束后,李保国为了让贾志华积累实际生产经验,把他安排到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工作。李保国经常教育贾志华说:“作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四会’,会干、会讲、会写,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千万不要一讲就懂,一说就会,一干就忘,一做就错。”

有一回,贾志华跟着李保国老师在地里给果农做技术指导,有个果农听不明白,李保国就说:“志华,你给他们示范一下。”一听说示范,贾志华慌了,工具啥也没带,用手比划也没效果呀!李保国看出贾志华的窘迫,从口袋里迅速掏出剪刀,一剪子下去,果农就记住了应该在树的那个位置修剪了。守着果农们的面,李保国没有吭声,回去后把贾志华狠狠地训了一顿。从此,贾志华专门准备了一个工具包,里面装着剪子、刀子和锯子,经常背在身上,随时可用。

经过几年实践锻炼,贾志华成了一名优秀的果树管理技术员。他和李保国老师一起指导帮助村里的乡亲们开发荒山3000多亩,全部栽种上了核桃、苹果,现在已经开始见效益。乡亲们夸奖他,贾志华却说:“是李保国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李保国去世后,贾志华化悲痛为力量,接过了李保国老师科技扶贫的接力棒。他要把李老师未竟的事业坚持走下去,让更多的荒山披上绿装,让更多的乡村飘满果香。

知识改变命运故事二

公元前272年,注意是“前”。

这是一个人们都那么热烈的折腾的年代。在咱们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纵横家们“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欧洲,罗马帝国的军队正攻城拔寨,忙着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话说,就在这一年中的一天,罗马军队攻克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希腊城市塔连图姆。那时候,罗马帝国是个奴隶制国家。作为重要的劳动力,奴隶的需求量很大,而奴隶的主要来源都是战后的俘虏,所以,第二天,倒霉的塔连图姆人都成为了奴隶。

这些“战利品”很快就被运回了罗马,而当时的征服者们可能没想到,这次军事行动,对日后罗马戏剧的发展,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批奴隶里,有一个叫做卢修斯·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的奴隶被分给了一个叫玛尔库斯·利维欧斯的人。虽然名字都很拗口,但是两人的境遇却是天地之别。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中,一个奴隶,在奴隶主眼中,可能还不如一头牛来得有价值。按照常理,安德罗尼库斯当牛做马的日子就要到了。

不过,利维欧斯在见到安德罗尼库斯之后,却觉得自己捞到了一块宝。因为,安德罗尼库斯的学识异常的渊博,对希腊文和拉丁文都十分精通。另外,公元前284年出生的安德罗尼库斯,当时才12岁。你12岁的时候在干嘛?上课、做作业、考试……看看人家,已经让自己的主人震惊了。

看到安德罗尼库斯的才学,利维欧斯果断出手,先是免了安德罗尼库斯的奴隶籍,让他恢复自由身,还让他姓自己的姓,还把他聘为教师,让他教罗马贵族子弟希腊文和拉丁文。

不过很快问题就出现了,身为一名老师,安德罗尼库斯发现自己手中没有教材。于是,安德罗尼库斯又发挥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把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翻译成了拉丁语。这下可把罗马的贵族们乐坏了。没想到,这孩子还有这个功能呢!这可比有道词典好用多了!很快,这部安氏译本的荷马史诗就在罗马贵族中间传开了。一不小心,安德罗尼库斯就成了希腊文化在罗马的传播大使。

就这样,在教育战线上奋战了很多年之后,公元前240年,安德罗尼库斯又得了一个重要的任务——翻译改编希腊戏剧,然后在“罗马大祭赛会”时演出。对于安德罗尼库斯来说,翻译希腊戏剧应该是小菜一碟,关键是如何将这些作品改编成让罗马人民喜闻乐见的戏剧。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让人满意的,安德罗尼库斯改编的戏剧在大会上大受欢迎。

在这之前,罗马戏剧还处于一种萌发状态,各个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安德罗尼库斯的改编剧让罗马人明白了什么才是戏剧,这也促成了罗马戏剧在日后正式成型,并且发展起来。因而,安德罗尼库斯的工作也被视为罗马戏剧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事情。

凭借丰富的知识,安德罗尼库斯完成了从奴隶到戏剧家的华丽转身,甚至被誉为“罗马第一文人”。现在你们终于知道,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了吧。不过,好像把人家罗马帝国的戏剧史也顺便给改变了。

知识改变命运故事三

对于书,我始终有着一种敬畏感情。小时候,父亲爱看书,母亲也爱看书,这就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有书,我们也拿起来看。父亲的书箱里存了好多书,哲学类、心理学类等,书目比较杂,但是我不管能不能看懂,适不适合自己看,总是一有功夫就拿起来看。这样,小时候就杂七杂八的给头脑里装下了各门学问。对于能看懂的,我至今想起来都有很清晰的印象。

由于小时候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而且大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味,因此我如果一天不读书,内心里就感到发慌,好像今天有一件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一样。于是,读书就成了我每天的习惯。宋朝的黄山谷说过:“一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小时候我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觉得每天读了书后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长大以后,方才理解了诗人黄庭坚的话的意思。读书确实是一件高雅的事情,要使自己洗去那一种庸俗味,就必须要每天坚持读书。因为读书对于人的性情有陶冶作用,而且可以丰盈人的心灵。

说到读书,当然不能仅仅限于读那些升学考试的书,于书而言,我认为应该读那些自己喜欢的有助于陶冶心灵的好书。这样,读书就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它真的可以使人的心灵变得纯洁起来,高尚起来,久而久之,也就会渐渐地影响我们的言行举止,甚至性格特点。从平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总可以看到喜爱读书的人总是有修养的,我们只要和他交谈几句,就可以领略到那一种读书人应具备的儒雅的魅力。

当然,作为升学考试的书本自然不能不读,读,而且还要读好。因为,这些书关系到了自己的命运前途。读好了,往往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现代社会就业的基础首先应该有文凭。我是经历了几次大的考试,依我我个人的读书经历,本身就充分地说明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事实。相反的,对于没有多大变化的人而言,也许有着很多的理由,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没有坚持读书的习惯。从我个人的读书经历来看,只要你喜欢读书,一定能够从书本中汲取很多有益的养料,这些养料就会形成你继续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坚持读书的话,那样也会使你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你的思想始终是新鲜的,甚至是超前的,而且能够对有些问题有一定敏锐性的预见。我很佩服陈忠实《白鹿原》笔下塑造的朱先生形象。朱先生就是一位善于读书、喜欢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他那里,人们总是能够获得很多很多的益处。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当然,对于喜欢读书、乐于读书的人而言,即使现在拥有了知识、拥有了工作等,他们也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会继续努力读书,乃至从读书的好习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生命不止,读书不辍,是我追求的目标。然而于一些人而言,在取得一定的学历、得到一份工作之后,就往往沉溺于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琐碎事情上,或者是热衷于人际交往,或者是沉溺于麻将桌牌,或者是迷恋于网络游戏等,以此来消磨人生,其最后往往把自己的那一份才气,那一份聪明才智就消磨的干干净净了。因此,要想使自己保持当初的本色,就必须保持读书的好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自己的才气就会加强,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会大力发扬,如虎添翼,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工作事业锦上添花。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