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家风家训小故事

文章 2019-07-01 03:56:09 1个回答   ()人看过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三苏家风家训小故事

非义不取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的文章中讲述了母亲程夫人教育子女不取外财,不贪他人之物的故事。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思是说只要不是属于我的东西,那怕就是一丝一毫也不会去拿。苏轼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年御史知杂事谢景温曾诬奏苏轼在父病故后扶丧返川时在舟中贩运私盐谋利,后经朝廷派人查无实据,还其清白。苏轼晚年在常州时还留下了焚契退房的感人故事,至今仍为常州人民津津乐道。

读书正业

各地眉山苏氏后裔在其家族修谱、立祠建房和婚嫁喜庆时都会在自家门楣上张贴“耕读传家、诗书传家、诗礼传家”等内容的对联。在地方史志、文献族谱和民间百姓中也相传着眉山苏家许多助教育贤的故事。

相传,眉山三苏祖上原在三苏场(今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有几百亩土地,每年苏家固定将其中的一部分土地租子(金)拨(捐)给祠堂(当地人称之为拨股祠),以帮助贫困人家孩子能够入熟识字,读书成才。苏轼在贬谪海南儋州时,亲自兴办学堂(东坡书院)、教书育人,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个进士符确。

1101年苏轼在遇赦从海南北返路经雷州兴廉村时,赠送当地人陈梦英汉石渠阁瓦砚,并捐资贤田7亩,勉励陈家重文兴教。苏轼在年轻时就写下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青春豪言,这也成为眉山东坡中学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眉山东坡学子。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有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在宋代,眉州是十户人家九户藏书,家家户户、人人皆以读书为荣(“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摘自苏轼《眉州远景楼记》)。

两宋期间眉州出了886名进士(不包括当时的陵州即现在归眉山市管辖的仁寿县),难怪宋仁宗说“天下读书人皆在眉州”。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游历眉山拜谒三苏祠后亦赞谈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两宋期间仅眉山苏氏家族有据可查的进士就有20人,占两宋期间眉州中举总人数886人的2.26%。而以现在眉山苏氏16000人所占全市人口350万来计算仅占0.46%。也就是说两宋期间眉山苏氏家族中举率高出平均水平4倍以上。“三苏”正是根植于眉山这片文蕴深厚的诗书沃土。

孝慈仁爱

百善孝为先,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孝顺长辈,言传身教,教育子女珍爱生命,不残害鸟雀。苏家仁爱之心,慈善之举代代相传。苏洵的父亲苏序轻财好施,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时常周济亲邻。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在为苏洵的父亲苏序作《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中曰:“君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为苏轼苏辙母亲撰写的《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中对程夫人有这样的记述:“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苏轼在杭州办安乐坊(世称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在黄州办育儿会(孤儿院),济民救困,续传慈爱。苏轼在长子苏迈将去做县尉临行前送儿子一方砚台,并在砚台上刻四句铭文:“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意思是说:用这方砚台学习,应当经常是如饥似渴的;用它追求上进,应当经常有所惊醒;用它书写治理财政的规章,应当经常考虑多多给予人民利益;用它书写狱文应经常想到给予犯人有悔过自新的机会。

苏轼谪居惠州时生活已十分困难,他把皇帝赏赐的犀带捐出来修桥筑堤,还动员弟弟家史夫人把进宫朝见时所得赏赐的黄金也“助施”出来。今天,散居各地的眉山苏氏后裔仍然继续传承着这一家族传统美德家风。苏轼第27代孙、广州懿德集团总裁、广东省慈阳慈善基金会会长苏炬辉先生在事业成功后不忘回馈社会,热心捐资济困,倡导发起成立了以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慈善基金会,六年来已帮助60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为政清廉

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认为“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他认为: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为官从政以廉为先,为官之道以廉为首。苏轼在《东坡易传》中说:“君子之顺(顺利地干好事)也,岂有他哉,循理无私而已。”苏轼还提出了“节用以廉取”的主张,为当时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开出了开源节流的财政良方。

读书正业传家远,孝慈仁爱育苏贤。非义不取有气节,为政清廉守底线。千百年来,眉山苏氏瓜瓞延绵、枝繁叶茂、宗兴族旺。今天,散居各地和海内外的眉山苏氏后裔始终牢记家训、谨守家规,秉承家风、世代相传。

2017年3月7日,《苏门三父子,情操昭千秋》专题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刊播。2017年6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又对其进行了深度报道。2017年8月,在眉山市举办的“眉山好家规”评选中,以“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为核心内容的“三苏家规”当之无愧地荣获第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