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喜事多故事

文章 2019-07-01 05:24:44 1个回答   ()人看过

五月初夏,那个周末一大早,热气腾腾的“扶贫大棚”里,一排排青翠欲滴的瓜秧上,诱人的甜瓜弥漫着芳香。早早来到扶贫大棚上班的邵兰,摘下一个甜瓜,放在鼻子下深情嗅嗅,情不自禁地说:“嗯,这扶贫甜瓜,香,真香!”

甜瓜上市,渐入旺季。昨天,我有幸走进了幸福村的甜瓜基地。远远望去,基地大棚整齐划一,一排排、一座座、一行行;大棚内绿色盎然,瓜儿丰硕,漾满芳香。

村主任手指着满目鲜亮的甜瓜,憋不住“嘿嘿”一阵笑,说:“这甜瓜,可是俺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致富果’!”

村支书抑制不住内心喜悦,接过话茬朗声说:“嗨嗨,这畅销的甜瓜,不仅是俺村实现增收的‘一村一品’项目,更是俺村帮助贫困户‘摘帽子’的‘香饽饽’!”

六十五岁的王一民王老汉,是扶贫大棚里的“常客”。他躬身在大棚哩忙活,见我们走过来,起身递着笑脸,热情打着招呼,说:“嘿嘿,不是俺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瓜香甜着哩,要不,你们自己随便摘一个尝尝?”

甜瓜基地负责人凑向前,握着王一民的手,说:“有了空闲,王一民老汉都会到大棚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闲散活。他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借‘扶贫’的东风,成了扶贫大棚的‘股东’,原本仅靠种地务农维持生活,今非昔比,现在不仅可以在大棚里干活拿工资,自去年开始,还实现了基地大棚收益‘分红’哩。”

“干活拿工资天经地义,还能分红?”我一头雾水,心生疑惑。

见我不解,市直部门下派的第一书记李海亮解释说:“王一民老人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年事已高,生活拮据。为帮助村里类似王一民这样的贫困户,我们单位配合当地政府投资了四十五万元,兴建了十个扶贫大棚。贫困户可以通过承包或者劳力入股的方式来大棚干活。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通过大棚的集体收益进行‘分红’。”

一旁的贫困户王小山,左手自小落下残疾,他心存感激地说:“村里有了扶贫大棚以后,体谅俺们这些贫困户,优先选用进大棚。空闲了,来大棚里干些散活,不累!一天能有五、六十块钱的纯收入。呵呵,不错了!这事搁以前,谁敢想?!是不?”

我问第一书记李海亮:“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多少?会不会拖了全市的后腿?能按时完成扶贫攻坚的目标么?!”

李海亮信心满满,笑而应答:“村里这样的贫困户共有三十八户,去年成功脱贫三十三户,剩下这五户九人。今年,我们结合这五户贫困户家庭实际,又研究细化了兜底措施,年底摘掉贫困帽子,不费啥劲。”

……

“嗨,来了,来了!”大棚基地的后勤管理人员小王,大声喊着话,气喘吁吁跑进来。

“呀,啥来了?当着恁多人的面,看你一惊一乍、慌慌张张的样。”村主任瞪起眼,大声问。

“哎,主任,是市扶贫医疗队带领专家,来咱这义诊来了,还带来了免费药品!我这不是高兴激动嘛。”小王抹抹脸上的汗珠,怯生生回话说。

“啊,好事!小王你赶紧通知大棚里干活的所有人,集中到基地广场去……”

“好嘞!”小王应声离去。

不大会,大棚基地广场义诊台前,汇聚来的村民排起长队。活动现场,专家携带的显微影像分析仪,很受欢迎。

“大哥,您血液粘稠度较高,平时有没有啥症状?”

“兄弟,您的血脂高,今后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平时多喝水,注意锻炼身体。”

“哎,大夫,麻烦您给俺瞅瞅,看看俺这血压降下来没有?”

“唉,俺这糖尿病多年了,最近干些轻来轻去的活,身子骨感觉比以前整日窝憋在家,硬朗了不少,这药量能不能减少些?”

一旁,第一书记李海亮拉着扶贫医疗队队长赵善举的手,恳切地问:“能不能把俺这个村的扶贫大棚基地,当成一个扶贫医疗点,定时来义诊?”

赵善举握紧王海亮的手,当场点头应诺:“能!今天算开端……”

……

“嗨,来了,来了!”销售部门的小张,快步赶来。

“啊,急急火火的样,这又来啥了?”李海亮书记轻拍小张的肩膀,说:“不急,不急,缓缓气,慢慢说。”

“是……是北京、上海的大订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