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能不造句

文章 2019-07-01 05:44:19 1个回答   ()人看过

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不能不造句,欢迎阅读。

用不能不造句

1. 他错过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观,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2. 平时老实巴交的哥哥却做出这样反常的举动,不能不令人愕然!

3. 对待欧洲的金融危机决不能不以为然,因为它对我国的经济贸易有影响。

4. 做任何事都要称体裁衣,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否则就要犯错误。

5. 做领导的要敢于坚持原则,处理问题决不能不置可否。

6. 这件事情比一袋烟的损失重要得多,她不能不弄个一清二白。

7. 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决不能不置可否。

8. 办什么事情都心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9. 对于周遭正发生的事情,你不能不闻不问,不加理会。

10. 同志们有困难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11. 三十年过去了,他对那件小事却记忆犹新,使人不能不惊叹他的记忆力非同寻常。

12. 这样的文学批评,不能不说是一种言之无物的文学批评。

13. 这些事实固然令人不快,可是我们不能不正视它们。

14. 他们的所作所为,说明人心叵测,我们不能不防啊!

15. 我们学习知识,要刻苦专研,不能不求甚解。

16. 做他这一行生意的,是不能不面面俱圆的。

17. 你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只凭主观臆断做结论,那样做肯定会失败的。

18. 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平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可以。

19. 这不能不说是不同流俗的有胆有识之举!

20. 这样好的马,受了重伤,不能不令人惋惜。

21. 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不能不求甚解。

22. 做任何事情都要度德量力,决不能不考虑主观和客观条件。

23. 如此议论,才显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使人不能不佩服。

24. 对幼儿管教严厉是对的,但也不能不教而诛!

25. 他粗暴无礼,我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

26. 学习不能滥竽充数,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进步。

27. 做他这一行生意,是不能不面面俱圆的。

28. 对于食堂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学生会不能熟视无睹,不能不管!

29. 古有陈胜吴广起义望风响应,曹培曹植兄弟自相鱼肉,今有君闻鸡起舞,勤学苦读,不能不令我刮目相看。

30. 如果进行顺利,当然是我们所期望的,怕的是中途移宫换羽,所以不能不防患未然。

扩展阅读:造句的方法

一、扩词法。先指导学生组词扩词,然后用短语造句。如用“慈祥”组扩为“慈祥的面庞”,再用这个短语造句就比较方便了。

二、词意法。先让学生用词语的意思造句,然后再把词语“代换”进去。例如:非……不可……,先让学生用“一定”造句,然后用非……不可……代进去,就行了。

三、反例法。有些词语造句如果不事先提醒学生,学生极容易出错,可以采用“反例法”。如“一……就……”造句时,先出示反例。如“红红一早就起来读书,他是非常用功的”。指导学生明确句子中“一”与“就”没有构成紧密关系,所以这个句子是不符合要求的。由于老师提前提醒,学生造句时一般不会进入这个“误区”。

四、情境法。造句时,老师可创造一些情境。如用“喜气洋洋”造句时,启发学生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表情是喜气洋洋的?”然后让学生叙述一些令人喜气洋洋的情境,甚至让学生来表演,这样学生就能造出生动的句子。

五、修辞法。此法是规定学生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造句。如用“迷糊”一词造句时,要求学生运用比喻。学生造出了“我从电视上看了孔繁森事迹的报道,激动得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心像刀绞一般难受。”

六、复句法。此法要求学生在造句时恰当地运用关联词语。如用“不约而同”一词造句,有的学生造出“大家不约而同地说”的句子。这个句子虽也是对的,但不够具体,欠生动,因此我让学生用上“无论……都……”,结果学生造出了“邓小平爷爷出现在大家面前,无论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鼓掌欢呼。”

七、比较法。有些词语易与它的近义词混淆,所以造句前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样造出的句子才会正确。如“发现”“发觉”两词造句,首先引导他们进行辨析,就不大会出错了。

八、变序法。为了开拓思维,可以要求学生把词语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充当句子的不同成份,分别造句。如要求学生把“希望”一词放在不同的位置造句。经过指导,学生造出如下句子:①我希·望·星期天过得快活些,不再埋头在作业堆中。②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等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