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两分钟朗诵的诗歌

文章 2019-07-01 08:50:49 1个回答   ()人看过

诗歌,是作者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他的情感。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适合两分钟朗诵的诗歌,欢迎大家阅读!

1《答复》

海子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赏析:

海子的《答复》是一首不讲韵律却很有新意的好诗。

在历来的诗歌中,“麦地”基本上是作为恬静的田园风光的背景,像庾信的《小园赋》“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潘岳的《谢雉赋》“麦渐渐以擢芒,雉噍噍而朝驹”。宋代曾几的《途中二首》也是写麦地的:

鹁鸠晴雨报人知,更问农家底事宜。

村落泥干收麦地,稻田水满插秧时。

小麦青青大麦黄,新蚕满箔稻移秧。

绿阴马倦休亭午,芳草牛闲卧夕阳。

这些诗中的麦地给我们宁静、安适的感觉。海子的这首《答复》或许正是针对以往诗歌中这种平和、闲雅的风光而作吧。他在这首诗的第四行用了一个“则”字,“则”字是表示对比关系的连词,这个虚词是诗人有意嵌进去的,它站立在诗句中间,很显眼,甚至是很刺眼,它把“温暖,美丽”带来的传统诗语的柔和一下子消损掉了,使诗句具有议论性、思辨性、哲理性。海子明显地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对海德格尔所推许的荷尔德林十分赞佩。在海德格尔思想体系中,“大地”和“天空”是两个核心的概念。《答复》里的麦地,并不是海德格尔概念的演绎,如果那样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海子的麦地虽然染上了海德格尔思想的色彩,却是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农村的一种象征,里面浸润着海子的人生体验:麦地是他肉身的更是精神的故乡,他对麦地一往情深。面对麦地,诗人不是悠然自得地观赏,而是尖锐地感受到自己无可逃遁地站在被质问的中心。他被质问了什么呢?他在另一首诗《重建家园》中说: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我”生存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我”给世界带来什么?天空的太阳给我们以光芒,大地给我们以果实,我拿什么偿还?这首诗就是对这种质问的“答复”。诗中所说的痛苦,是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的痛苦,是古来哲人的痛苦,更是现代人生存处境中的痛苦。诗人以严肃的态度在思考,在严肃的思考中存在,实实在在地存在,正是严肃而真实的痛苦,赋予他的生命以质量,并感染读者,启示读者。

这首诗里的“芒”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意象,麦子有芒,太阳有芒。尖锐的、灼热的芒,刺向诗人也刺向读者,灼烤诗人也灼烤读者。我读海子的诗,马上联想到凡·高的画,后来才知道很多人也有类似的联想。据说海子很迷恋凡·高的画。凡·高常常画太阳下的麦地,画里的麦地像蔓延中的滚动着的熊熊烈火,它是动荡不安的,海子找到了一个极好的词——“质问”——来表达这种不安:它不容你心平气和地静赏,它具有一种逼迫力,逼你回答。

2《骨笛》

文/麦戈

捡起洁白的,那躺在地上的

骨头牧笛,瑟瑟吹响

寒颤的心,想起过去的你

想起你流火的眼睛

都市是水泥城堡

K不知道回家的方向

闷热席卷眼睛的蝶望

翘起的心飘向久远的年代

如风刻画着音弦

奏起柔情斑斓的画卷

骨头白的发亮

枕着长安古道

一觉到天亮

洁白的骨头,那躺在地上的

骨头牧笛,瑟瑟吹响

变迁的土地,想起年轮里的你

风吹的很紧,你奏起阴郁的牧笛

轻抚的手,流出了泪

脚丫叭叭追想久远的回忆

抚摸忧伤的骨笛

3《旋风》

文/麦戈

梵高的向日葵,开出了热烈的情绪

带着炽热的心投向太阳

风吹落了最后的一棵麦子

风带走了他生命的绝伦

那金灿灿的麦田,涌动着一个赤子的潮情

弥漫在世界的角落,锋利的光芒

刺痛仰望者的心

我抱着丰收的气息,坐在金黄的麦垛旁

天空明亮的要掉珍珠

人们收获了丰收的景象

荒凉的土地上

我静静地看着风吹起

点点滴滴的伤痕

那是成熟的印记

风吹过的土地

交织着金灿灿的锋芒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