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背后的故事

文章 2019-07-01 16:36:02 1个回答   ()人看过

每个汉字从发明到现在使用都是经历了很多文化积淀的,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汉字背后的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汉字背后的故事篇一:年

汉字身世小档案:“年”最初是一个会意字,像一个人背着一捆稻禾回家的样子。“过年”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去旧迎新。“同年”除了指出生于同一年之外,还可以指同科中士。

中国人每年都要过年,这个“年”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年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像一棵沉甸甸的庄稼,下面是一个面朝左、手臂下垂的人,会意为庄稼成熟,人背负着庄稼运回家去。叶玉森《说契》解释道:“疑从人戴禾。禾稼既刈,则捆为大束,以首戴之归。”意思是人头顶着沉甸甸的庄稼回家。《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年”的本义就是丰收。《谷梁传》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又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庄稼收割完毕,古人要庆祝丰收,同时祭祀祖先神灵,这个节日就称作“年”。邢昺解释道:“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不过据《尔雅》记载,尧舜的时候不叫“年”,而叫“载”;夏代的时候叫“岁”;商代的时候叫“祀”;一直到了周代才改称“年”。

中国民间有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认为“年”是一种怪兽,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赶走这头怪兽,辟邪驱凶,保佑家中平安。不过放鞭炮的习俗起源很晚,南朝时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人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称作“爆竹”。但是周代时已经有了“年”,可见“年”是一头怪兽只是民间相沿的传说,实际上“年”的形成还是跟岁末的祭祀有关,这从载(尧舜)、岁(夏)、祀(商)一直到“年”的演变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所说的“过年”,意思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把这个旧年过去,迎接新的一年。这才是“过年”的本义。孟浩然有诗:“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青阳是春天,逼着“岁除”,一年赶紧过完,好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一年、年龄等义项之外,“年”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用法,就是科举时代同科考中的人的互相称呼,比如年谊即指同年登科的关系,《儒林外史》:“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可互称同年,除了指出生于同一年之外,还指同科中式,唐人李肇说:“(进士)俱捷谓之同年。”清人顾炎武说:“同榜之士,谓之同年。”

汉字背后的故事篇二:巫

汉字身世小档案:“巫”是一个象形字,是女巫行法时所用的道具。古代女巫才能称为“巫”,男巫则称为“觋”。男巫比女巫的地位高,在“巫”的右边添加了一个“见”,以表示地位较高。“小巫见大巫”来自《庄子》。

巫师,巫术,巫婆……都是今天的人们看来非常神秘甚至被认作迷信的东西,但是在古代,“巫”却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巫的甲骨文字像什么呢?一种说法是像女巫行法时所用的道具;另一种说法是由两个“工”组成,“工”是曲尺之类的测量工具,掌握了这种测量天和地的工具的人即为“巫”;还有一种说法是“像二玉交错之形”,巫师持玉降神。《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这是许慎根据小篆字形得出的解释,与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不符。为什么许慎说“巫”的字形象形的仅仅是女巫呢?这是因为在古代,女巫才能称为“巫”,男巫则称为“觋”(xí),男巫也可以称为“祝”,是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

在我国,“巫”的起源很早,《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就罗列了十位巫师:“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据说最早的巫师叫做巫咸,因此这些典籍中屡屡出现巫咸和巫咸之国的名字。

欧阳修有诗:“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送迎神。”“巫”在楚国的地位非常高,楚人对巫非常推崇,尤其是对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精英—大巫,更是顶礼膜拜。那时的巫,并非今天人们以为的神鬼之属,而俱是才学超卓之辈,医卜星相之术仅其小端。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经说过:“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南人即楚人,楚人认为没有恒心的人不可以做巫和医,正表示他们对巫的尊重。

《国语·楚语》中有段话,反映了楚人对巫的正式看法:“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齐肃中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月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庄子乃楚人后裔,因此对“巫”的理解非常深刻,著名的“小巫见大巫”这一俗语就出自他。至于“巫山”之名,是因为此山的形状酷似“巫”这个字的字形,故取名“巫山”,并且演绎出了“巫山云雨”这段美丽传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