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的有趣故事

文章 2019-07-01 18:03:17 1个回答   ()人看过

汉字是博大精深的,那么关于汉字演变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汉字的出现

在一丛茂密的绿荫之下,两位聪明的学者席地而坐,相互打着手势,似在热情地探讨着什么。左首是苍颉,右边是沮诵。相传他俩就是中国古代文字画的创造者。

苍颉,是黄帝的史官,也称作史皇。据说他长有四只眼睛,能够洞察世间的纤毫,预知历史发展的脉络。他在童年时代就聪敏超群,喜欢在地上写写划划,但总感到遗憾,人间尚无文字啊!青年时代,他爱动脑筋,思考各种问题,尤其对人们使用的语言应如何记录下来非常热心,他总想有对人们使用的语言应如何记录下来非常热心,他总想有一天要造出文字来。他还善于穷究天地星辰的变化,考察山川水流多姿多变的形态构造,鸟兽植物的生长习性,这些,为他后来创造文字奠定了基础。

沮诵,也是黄帝的近臣,思想敏捷富有创造精神。长期以来与苍颉朝夕切磋,研究治国方略,情投意合,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个时候,黄帝刚刚打败蚩尤,开始建设昔日的破碎山河,他让妻子嫘祖种桑养蚕,纺织各种漂亮的衣裳;让伶伦截竹作笛,使民间能听到音乐;还让巫彭研究医术,为百姓治病除疫。黄帝又召开了多国的首领会议,共同商讨事情,很类似一种结盟会,后人就说这是“万国盛会”。他想以文治武功统治神州,并号召子孙们为富饶的黄土大地奉献一点力量。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日益扩大的交流中,都靠的是结绳记事,结果造成极大的困难。

面对神州大地的开发需求,苍颉和沮诵决心制造急需的文字。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仔细研究了前人以绳记事的原理,思考了创造文字的所有条件。他们发现,如马、车、鱼。

鸟的形状,比较简单直观,就可按形造字;而世界上许多物质的不同造形,也都可以用一种形象的图案来表示。当他们看见鸟留下的足迹后,又得到启发,便照鸟足模拟了一个“爪”字。接着,他们又收集前人的一些记事符号,分门别类,修改剪裁,造出了记事类的最初文字胚胎;他们把动物和一些物体的形状进行抽象概括,描绘成了象形文字;把河流江海的流势和波涛的起伏,汇融成水流的文字;把天地之间,日月之变、四季交替的这些自然现象,也都变成了各种天文的形象;又把禽鸟虎豹虫蛇的各种形态,造成有静有动、奔腾豪放的形态文字;把表达人们思想活动的一些内容,用抽象的文字来表示,如把山字描写得三山并立,把水字写成了横向流动的水纹。这样,他们就使我国产生了古老的图画文字,使人们能够用图画记载历史、法律,下达诏书,颁布政令,统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据说,苍颉的伟大创举引起了天地鬼神的巨大震惊。天上突然下起粟米雨来,鬼也吓得夜间啼哭。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天怕人们抛弃农耕去追求用锥刀刻写文字的小利,就先降点备荒的粮米;而鬼向来作恶多端,怕有了文字会被弹劾,而遭受沦入地狱的熬煎之苦。因此,这苍颉的发明就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同时,也标志着人们走向了有文化的古典文明的时代。

甲骨文的发现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的符号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既十分偶然又极富戏剧色彩。

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重视。当时在中国,考古这门科学已开始受到西方现代技术和方法的影响。到1928年5月,当时全国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下设几个研究所,其中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代所长是中山大学文学院教务长傅斯年。他上任后即以关注殷墟甲骨文为首要大事,这年8月12日,委派中山大学副教授、三十四岁的河南南阳人董作宾前往安阳进行调查。

董作宾此去的目的是查明甲骨埋藏、盗挖的情况,看是否值得进行系统、科学的发掘。他在实地调查后,发现殷墟遗址的发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迟之一日,即有一日之损失”。傅斯年看了报告后,当即同意发掘小屯村殷墟遗址。经院长蔡元培支持,特批一千银

元的充裕经费,购置器材,调配人员,于1928年10月7日开始发掘。这就拉开了殷墟甲骨科学发掘的序幕,也奏响了我国现代的考古科学大进展的乐章。

殷墟发掘共进行了十五次,至1937年6月因抗日战争而被迫中断。出土有字甲骨二万四千九百十八片,另有大量其他器物。其中有几次由留美归来的人类学、社会学专家李济博士主持,另几次分别由郭宝钧、石璋如、董作宾主持。这些人才原本多不是考古专业科班出身,但凭着强烈的使命感,以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个人的史学修养、国学根底,加上勤奋探索的精神,终于通过殷墟考古发掘这一重要实践,取得了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金文的故事

金文是在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又称钟鼎文、铭文。早在商朝晚期,青铜器上已有铭文,字数较少,用来表明该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制作人。当时,金文的字形因去甲骨文不远,故字形近似。金文盛行于两周。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从总的情况看,它比商代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和符号化了;若与以后的小篆比,则结构仍未定型,部分字的笔画增减、偏旁部首的安排仍有某种随意性。特别是周初金文因承袭商代文字,还保留了比甲骨文更加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金文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比甲骨文粗,字的体势较甲骨文雍容厚重。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