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的小记范例

文章 2019-07-01 20:14:57 1个回答   ()人看过

关于诗词的小记范例

《人间词话》我读的是注释版,我觉得注释版比原版读的有意思。也许是我悟性不够好。读注释版很有意思。她会拿很多人的词来比较,这样就比只读王国维那几句精妙绝伦的句子有意思多了。我记得有比较赵佶和李煜的词的,自己读时总觉得都是愁情,再看她评后,总觉得赵佶的愁远不如李煜的立体。才终于理解王国维提到的尼采的那句话:“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尤为记忆深刻:秦观跟苏轼说最近的写作,道了一首词:“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东坡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骑马楼前过”虽说这并不是一件会让人捧腹的事,但在读书时,却能应时应景的盈盈一笑,就十分难得了。我小时候经常说自己喜欢词,但是这一笑后,就再也没敢说。我确实喜欢词,但是一直愧对于喜欢一词。这一笑,并不是只有逗乐的笑,更是惭愧。我说喜欢,更多的是喜欢它的词语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并不能准确的抓住作者的情感。试想,一个百年之前的词人为赋新词强说愁,几百年之后的我却在连连称赞这些诗词,岂不是荒唐可笑?确实如此。华美之词不是不该用,不能用。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就如一句“桂华流瓦”,桂子飘香,月光皎皎,碧瓦琉璃,良辰美景如是。最为难忘的是评周邦彦和姜夔的词。王国维对周邦彦实在谈不上喜爱,但是评周邦彦的苏幕遮时却是非常公正,且带有喜爱之情的。

一开始未读注释时,我先自己品了一遍姜夔念奴娇和惜红衣。读了很久,我并没有觉得姜夔的这两首词有多差,无论是情感和用词上。然后我就按捺不住好奇心去看了一下王国维的评价和注释者的注释。这时候就很有意思了。王国维这时候的批评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姜夔这两首词的情感过了,泛滥了,没有收住。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评价,我只知道一篇情感不真挚,不充实的文章不是佳作,到我第一次听说情感泛滥也是可以毁去佳作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王国维有着惊人的天赋,他像文坛上的一把尺子,准确的衡量着良莠。当然,这是题外话。当我看过注释再去读词时,别说,这次我还真就怎么读怎么腻歪。情再浓厚,却也达不到心扉。如果是细语,我还是想辩解自己真的是喜欢词的,真的是被词打动的。可这话我却没办法理直气壮的大声说,因为我与他的距离,真的很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