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嬴胡亥的历史故事

文章 2019-07-01 20:41:04 1个回答   ()人看过

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末代皇帝,是秦朝的二世皇帝嬴胡亥。秦朝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二世胡亥,一共只有两个皇帝。胡亥之后,还有一个子婴被宦官赵高拥戴为秦王,未称帝,是不能算数的。

秦始皇犯下的错误

赢政在短短10年内扫灭六国,统一天下,认为自己的尊贵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就创造了“皇帝”这样一个新名词。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后代皇帝就“二世”、“三世”地叫下去,直到“千万世”,谁知秦朝二世而亡,只有短短15年,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

秦朝灭亡的原因,深究起来要追究到始皇那里。他统一六国,靠的是雄厚的国力,强大的军队,但这些以前的秦王也拥有,为何赢政能统一,而且只用了短短10年?赢政成功靠的是两个人,一是韩非,一是李斯。韩非给赢政带来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纲领,但他被同乡和同学李斯害死,李斯则是韩非法家学说的执行者,帮助赢政把秦国打造成了一部战争机器。赢政就是靠这部战争机器取了天下,但后来胡亥亡国,也亡在了这部机器上。

战争机器所需要的润滑油,是在战争中不断掠夺战败国的财富和人口,只要能不断得到财宝和女人,将士们就能够忍受艰苦的征程、惨烈的战斗和严酷的刑罚。一旦战争结束,润滑油没有了,这部机器就应该停止运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百姓休养生息,创造财富。而赢政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统一中国后,刑罚反而更严岢,统治反而更残暴,还兴起了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陵这样的大工程,耗尽民力,终至灭亡。

赢政的第二个错误,是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问题,没有使帝国安全度过“瓶颈期”。一个帝国建立之后,通常第二个皇帝是“瓶颈”。帝国建立不久,统治尚未稳固,人民的国家观念尚不牢固,而开国皇帝的威信突然消失,新皇帝得不到权臣的敬畏,又缺少治国的才干和经验,位子就坐不稳了。秦、隋、南北朝、五代十国不少王朝二世而亡,就是这个原因。

赢政心中的接班人,是他的长子扶苏,但一直未明确册立为太子。扶苏在他焚书坑儒的时候,反对他的做法,令他不满,于是被他贬到边疆,和蒙恬将军一起戍守边塞。当然,始皇赶走扶苏,还因为他的多疑性格,他是个喜欢到处巡游的人,长期不在京城的时候,扶苏老在京城里和大臣们活动,对他总是个威胁。

他的小儿子胡亥,是个浪荡公子,根本不成器,但他却很喜爱,出巡的时候总是带在身边,这为日后胡亥的篡位埋下了伏笔。赢政在用人方面,重用了宦官赵高,一个见识短浅但很有些小聪明的小人。只要赢政不死,赵高翻不起什么大浪,赢政一死,小人赵高就兴风作浪了。

至于丞相李斯,从他害死韩非来看,本来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自私的本性一旦被赵高利用,胡亥的篡位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在秦始皇的晚年,他其实已不信任李斯,他临终前未将遗书、军令和玉玺交给李斯,而是交给了赵高,就说明在始皇心中,李斯还不如一个宦官可靠,这也是李斯最后被赵高说服的重要原因。

胡亥踢鞋

说胡亥是个浪荡公子,有这么一件事。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都参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便借故退席。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按照秦朝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胡亥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后来宴会结束,许多大臣胡乱错穿了别人的鞋子回家,闹了一场笑话,始皇却并不介意。后来胡亥即位,就像他当初踢鞋一样把国家“踢”得乱七八糟,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胡亥生活浪荡,也没有什么心机,他根本不懂政治,从来没想过要当皇帝。他能成为历史人物,还能亡国,全是托赵高的福。两人的缘分,是从秦始皇让赵高当胡亥的老师开始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