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背后的故事

文章 2019-07-02 00:52:50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中国汉字,几千年来中华人民所使用的文字,几千年来,你在中华人民眼中永远是那最耀眼的明珠,你是不朽的文明,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与奇葩。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汉字背后的故事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汉字背后的故事

在中华几千年悠远的文明史中,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漫长的,而演变的种类也是多样化。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的问世成功取代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陶文’。随后逐渐演变成“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字体,这充分证实了文字由‘繁’到‘简’,从最初的‘不规范’到后来的‘规范’的演变规律。由此可见,文字历经了百朝千代的演变时间,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完善升华的。祖先用智慧和辛劳创造出来的文字是神圣的,也是尊而不可辱的。留给我们后人无疑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言语的符号系统。它的根本使命是用于记录思想、交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符号之一,而这样的符号被人类印上了书面,使它又成为了一种‘视觉符号’。用书面表达、交流和记录思想与事项的过程,得到了后人的延续和继承,文字被广范运用到生活中,逐渐形成一篇篇华美的绝章,造就了中国渊源流长、底蕴深厚的文化典范,给世界树立了一个文明古国的完美形象。

文字向来都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文字最初产生时的一种思想性的折射,它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刻画。在尚未发明文字的上古时代,祖先们多用‘结绳’、‘刻楔’的方式来记录事项,或帮助记忆。在文字系统出现以后,人类的思想和灵魂才被完整的放射了出来。文字也在人性的思想活动中产生了灵魂所在。所以思想和灵魂两者是并存的,建立成了缺一不可的互辅关系。比如,我们所思、所想、所做的一切事物,都能用文字完整的表达和描写出来,而你描写的东西是一个过程上的阐述,你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侧是思想和灵魂。元代初期著名学者刘祁在《归潜志》卷八中说:“雷 则云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规。”由此便知,一篇文用文字编织起来的作文,如果语句不通、笔法滥用的话,那么它就像一颗枯萎的植物般意志消沉、精神不振。而这样的文字不但不够规范,也是没有灵魂的。

中华方方正正的汉字里,它潜藏着很多值得人们去解析和学习的东西。所谓方正,暗喻处事公正、为人正直、品德端庄。从古到今,它是华人精神上的模范,是修炼品行的标榜。

如今许多骚客文人不是经常都这样说么:“文如其人,品德兼备,”可见,文字不仅表达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它还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行’与‘道德’。而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字;存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样的事情。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它是人格的体现,是人性不容动摇和屈辱的尊严。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字,它教会我们的应该是堂堂正正的做人,正大光明的处事,身心需持昂正无邪的品行作风。

中国汉字的灵魂里,有着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与华人满腔的铁血热情。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它演绎着多少精忠报国的传奇事迹,传承过多少人性的美德与厚重。“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是何等宽阔的胸怀?又是何等高尚的品德呢?文人们用汉字书写出的无数华章,它们都无时不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美德观念、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而文字的灵魂带给我们的是虚心好学、积极进取、求存向上的生活姿态。

中国汉字的灵魂不可庸俗化,更不容侮辱。它是祖先用刻苦辛劳的汗水造就的文化精髓,是留给后人们的巨大财富;更是美德的象征,是文明的传承。

中国的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演变为现代的简体汉字,历经了几千年的岁月。每个朝代汉字不同的形态,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生命意识、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等信息。汉字作为最有代表性的象形文字,今天与小编一起看看那些汉字背后的往昔,来看看汉字的“初心”。

“国”字

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

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家”字

家是宀+豕。“宀”是房屋的象形字;“豕”是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因此,无论何种经济情况的家庭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

那么怎样饲养呢?主要采取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有了人的防护,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贫”字

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宝: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实: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思”字

田+心。汉字告诉人们,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这种思很纯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门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经事情的思,即务农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头部的“囱门”,下有人的“心脏”。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头脑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诚然,现代医学只承认头脑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隶书、楷书中,“思”字的上部“囱”被“田”取代。篆文的“思”,解释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隶书、楷书中的“思”,则告诉人们什么叫做“思”,通过人们耕田的实践及其整个思索过程来揭示“思”是什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