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拆分的故事

文章 2019-07-02 02:21:34 1个回答   ()人看过

中国的方块字,或象形,或形声,蕴涵玄机哲理,妙不可言:天为一大,地乃土也;白水为泉,止戈为武;不正为歪,人为是伪;官字两张口,兵字两条腿;忍字心头一把刀,正因为汉字如此奇妙,所以历来拆字的故事不少。现选出几个经典的故事供大家欣赏。

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相传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时,看见有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3个字:“一、虫、二。”众人不解其意,向他请教。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一’指水天一色;‘虫、二’便是风月无边。”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李白欣然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8个大字。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3楼主门。

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

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与3个木匠为庙顶设计雕刻木头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苏轼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拆字上联来,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 “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嘛!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来”的繁体字“來”是“木”字腰窝两个“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高。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因未吃早饭,腹中饥饿,看到山泉,忙跑过去俯下身子饮水充饥。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联问道:“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

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饮”字,“白”“水”是“泉”字。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他无限愁情。他当即对出了下联: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将“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可怜,又深爱其才,当即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他的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在平常聚会时,常常吟拆字诗联取乐。

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到唐府做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园丁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便一齐上前打招呼。唐伯虎见客人来到,丢下手中活计,将他们请到客厅就座。丫环上齐茶水酒肴,宾主坐定,祝枝山开口道:“小唐,今天我们四个来做一个游戏,每人一句拆字联,组成一首诗,你意下如何?”

唐伯虎一听,揖手答道:“祝兄所言,正合我意,请祝兄出首句。”

祝枝山说:“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你在种树,就以此为题吧。我出的是: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听完暗思:门中有木是个“闲”字,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好。有意思,有意思!随即开口答道:“思耕心上田。”

众人一听,不禁拍手叫绝。文徵明也不甘落后,连忙说:“我来第三句,我对的是:秋点禾边火。”

话音一落,众人齐声称妙。祝枝山指着周文宾说:“文宾,该你收尾了。”周文宾忙站起来揖手道:“各位种的种,耕的耕,点的点,到我这里该生长了。我的尾句是:甜生舌后甘。”

刚一落音,祝枝山击掌称妙,说:“我们四人的拆字联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诗呀!”随即从头朗诵起来,“闲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秋点禾边火,甜生舌后甘。”

大家听后,齐声称赞。

明代末年,崇祯皇帝因为朝野动荡寝食难安。一天,他微服到了街上,看到有人拆字算命,于是想预测一下国运。崇祯随意写了一个“友”字,那拆字先生看后,皱着眉头说:“这‘友’字不好,它就是‘反’字出了头。如今李自成进了洛阳,杀了皇叔,这不就是造反出了头吗?”

崇祯皇帝自然不高兴,但还是强压着怒火,解释道:“我搞错了,其实我想拆的是‘有无’的‘有’,不是‘朋友’的‘友’!”谁知道那个拆字先生眉头皱得更紧了,说:“这个更不好啊!‘有’就是‘十’和‘月’,这不明显表明‘大明’只剩下一半了吗?”

崇祯皇帝本来就迷信,这下可真吓坏了,但是他还不肯罢休,想扭转这样的局面,讨个吉利的说法。崇祯皇帝说:“我又错了!我想测的其实是‘酉鸡’的‘酉’!”这次,算命先生神色紧张,悄悄对崇祯皇帝说:“不得了啊!‘酉’就是把‘尊’字去首去尾,而‘尊’不就是‘至尊’(皇帝)吗?”崇祯皇帝一听,顿时脸色发白,回宫之后,便让人去捉拿这个拆字先生,但这个人早就逃走了。也就是在这一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了。

在北宋与南宋之交,出现了一位拆字高手,名叫谢石。据说,谢石是当时的职业相字专家,而且相当灵验。

有一天,宋高宗赵构微服出访,找到了谢石。宋高宗在地上写了一个“一”字。谢石看到之后,心想:在“土”上加“一”就是“王”。他知道面前的人不是一般人,但还在疑惑。此时,宋高宗又写了一个“问”字,而且将这个字写得笔体飘飞。谢石看过之后十分惊讶,说:“这个字左看右看都是君,您一定就是皇上了!”于是,马上跪拜。

宋高宗将谢石带了回去,还给他封了官。第二天,宋高宗又写了一个“春”字。谢石看后,说:“‘秦’字头太重了,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啊!”宋高宗沉默了很久,因为他知道“秦”暗指秦桧。

不久,有一个道士也慕名找到了谢石,并写了一个“问”字让谢石看看。谢石看过之后说:“‘门’虽然大,却只有一个‘口’。”道士听过之后,显出十分佩服的神态。原来这个道士的道观很大,却只有他一个道士。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