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送灯散文

文章 2019-07-02 08:02:14 1个回答   ()人看过

印象元宵节

除却吃元宵,元宵节这天还被称之为“灯节”,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保持着在这个夜晚张灯结彩、猜灯谜等习俗。印象中,家乡的元宵节与灯有关的习俗大抵有三:其一为挂灯笼;其二是撒路灯;其三是送灯。

送灯即给祖先的神灵送灯,是元宵夜这一天在祖坟举行的一场简易祭祀活动,其中,除了在灵前化纸外,将点燃的蜡头放置于祖先坟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此谓之“送灯”。人们常常诙谐的说送灯的目的是给祖先捉虱子照亮。由于我家祖坟不是很远,因此,多年来,我们这个家族一直保持着在元宵节前后连续三天送灯的习惯。时代的不同,致使送灯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一些无可逆转的改变。记得十几年以前,每到正月十四这一天,爸爸都会在白天以秫秆(高粱秸秆)抓制成几个三棱锥形的灯笼骨架,之后,将其两面以烧纸粘好用来遮风挡雪,一面留出使空气及蜡烛的烟灰流动。夜幕降临之时,我们这一大家族的七个兄弟在伯父、爸爸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来到爷爷奶奶的坟地,划圈化纸,在飞扬的纸灰中,将准备好的半截蜡头点燃放到简易灯笼里。由于灯笼挡风的烧纸呈黄色,因此,我们感觉这种里面放了数根蜡烛的灯笼格外明亮,在月光照耀下,每座坟墓都顿成一个温馨而神秘的世界。而每逢积雪较厚的元宵节,我们干脆将巨大的雪块堆起或在雪中挖一深坑,燃蜡烛于其中。雪中的蜡烛显得格外明亮,将每个人的心也照得十分通透,我们感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月十五雪打灯”。无风的夜里,蜡烛会顺利燃尽,谓之“收灯”。

那时候,老一代人常讲送灯的蜡烛不能用整根的,否则将来这个家族要出光棍。在几十年不变的计划经济年代里,蜡烛每支一角一分,日常生活中,普通家庭都以稍微经济一些的油灯为夜晚的主要照明用具。以整支蜡烛送灯在彼时绝对是一种奢侈,整根蜡烛上坟出光棍一说也许是老百姓为了省钱为了理直气壮的以蜡头上坟而编制的一个不算美丽的借口吧。这个夜晚,每个坟头都有无数支蜡烛闪烁,一些家庭贫困意识更为贫困的人便打起了这些坟头蜡烛的念头。偷窃坟头蜡烛在彼时俗称“拔蜡头”,据伯父爸爸们回忆,早年爷爷率领他们到十几里地以外的杜家窝棚(此屯旧时因匪患业已消失)祖坟送灯返程时,我的调皮的二大爷就习惯于逢坟头便拔蜡头,以此作为一种乐趣和对巨大生活压力的一种发泄和释放。多年后,二大爷早已作古,此事虽然已成笑谈,但我仍能感觉一种贫穷落后之气穿越时空在那个赤贫时代隐隐袭来。

步入九十年代,随着高粱种植面积的巨减,秫秆在农村渐渐成了稀罕物,因此人们在元宵节送灯不再以秫秆扎制灯笼,而是以较为容易得到的纸壳箱子作为挡风的工具。相对于传统的烧纸灯笼,纸壳箱子具有空间大、无需费时扎制的优点,但是因纸壳较厚却不甚透亮,致使许多人家虽然在元宵夜送灯,但是坟头却往往不见灯光。另外,纸箱子上面的盖还极易被蜡烛的外焰引燃。虽如此,那些年,纸壳箱还是频频在三五之夜被人们带到了各自的祖坟之前。这也使得一些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开始考虑这些坟头纸壳箱能够给自身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了,他们常在夜深人静之时走坟串墓,毫不客气的将鬼神门前的这些纸壳箱一扫而光,一夜所得也足够换得几个酒钱了。我家祖坟及附近的一些坟墓常常会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况,当元宵之夜我们将蜡烛点燃满意的离开时,回头望闪烁的烛光正从那几个巨大的纸壳箱上面的出气口照向茫茫夜空。而次日黄昏,当我们再度拿着蜡烛来到时,便遗憾的发现那些被我们压好底部的纸壳箱都不翼而飞了,地下也毫无半点纸壳箱被燃着的痕迹,再看邻家的坟墓也是如此遭遇。这些特别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如此下三滥之举简直让我们哭笑不得。

进入新世纪,一种专门为元宵夜送灯习俗而发明的二极管小电灯悄然走入市场,这种灯基本都是纽扣电池提供电源,下设开关,外壳往往设计成莲花、元宝、灯笼、宝塔等人们喜闻乐见的造型。此时的蜡烛价格陡升,六根一包居然买到四元钱,且比从前一角一分钱一支的细了近一半。由此,人们开始普遍与时俱进的以这种物美价廉的极具时代特色的新产品代替传统的蜡烛。这种小电灯使用起来着实方便,只要将灯下的开关轻轻扭动,一丝亮光马上让灯体变得通红。无需自制灯罩,无需担心风吹雪打。每逢元宵之夜,所有的坟头俱是红光莹莹,有如漫天闪烁的星星。但是,这种新型灯的纽扣电池以及其塑料外壳也会给我们的土地及地下水造成新的污染。

化纸钱,污染空气;送电灯,污染耕地。未来的年代里,我期待会有什么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发明将这些传统的缺点多多的东西取而代之。而最理想的还是以一种新的合理的文明祭祖方式将这些缺陷十足的陋习取代。

我不相信什么神灵,但也绝不会对那些极端的年节不祭祀祖先的行为盲目点赞。我不相信祖先会在所谓的冥界使用我们焚化的纸钱,但却对逝去的先人永远心存崇敬和感恩。在无元宵可吃的年代里,人们尚且未能忘记以某种方式表达对祖先的缅怀,这些平凡而朴实的祭祀告诉我们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那就是为人要饮水思源,不能数典忘祖,这也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优良文明传统能够得以生生不息的一个巨大精神动力。元宵夜祖先坟前那些点点灯火也许不会照亮鬼神的世界,但我相信,那一星一点的微光一定会让我们这个民族的孝道薪火般得以永远传承......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