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年的精彩周记

文章 2019-07-02 15:21:54 1个回答   ()人看过

新年就要到来了,我们也是做好过年的准备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过年的精彩周记,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过年的精彩周记一

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又热闹的节日——春节。吃完早饭,妈妈说:“今天去外婆家过年。”哦!太好了,终于可以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啦!我的心里无比激动。我们先去超市买了一些补品、水果,便上了公交车,公交车上人特别的多,都提着大包小包,看来,都是赶回家过年的。透过窗外,只见家家门前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新对联,到处张灯结彩,连平时冷清的小巷也变得十分热闹。远处,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很快,便到了兴蒙乡。我们下了车,直奔外婆家,刚一进门,一阵浓浓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机灵又嘴馋的我顿时意识到,我们可以大饱口福了。果然,桌子上的各种美食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麻辣大虾、糖醋鱼、排骨汤,还有那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饺子,馋得我口水直流。等客人到齐后,我们便开始用餐。吃着外脆里嫩、香辣可口的炸排骨,别有风味的太极黄鳝……,大家不禁翘起大拇指:嗯,外婆的厨艺真不错!

吃完饭,我和姐妹们决定要去姨妈家摘蚕豆,要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我们背着小篓罗,戴好小草帽,手牵手出发了。我们一边奔跑着,一边欣赏着风景,一阵大风吹过,河面激起了欢乐的涟漪,大家的心情像这水花一样欢腾。终于来到了蚕豆地里,姨妈说:“摘蚕豆一定要挑大的、饱满的摘。”话音刚落,我们便开始摘了,我把一个较大的蚕豆荚拿在手上,轻轻一扭,嘿!这个饱满的蚕豆荚就落在了我的手心,我把蚕豆壳剥开,仔细一看,里面有着三颗豆,就像三个胖嘟嘟的乖宝贝睡在摇篮里。众人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蒌罗,可我们却已经累的趴下了。今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还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天色已晚,我们便迎着晚霞踏上了回家之路,背篓沉甸甸地压在背上,但心里感到无比地轻松、愉快、脚步似乎分外轻捷,我想:这段摘蚕豆的小插曲给我的春节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非凡的意义。

回到家,开始吃年夜饭了,全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大家谈笑风生,开心极了。吃完饭,我们向长辈们拜年,长辈们纷纷给我们压岁钱,拿着一个个红包,心里美滋滋的。月亮慢慢升起来了,满天璀璨的星星照着大地,我们跑到阳台上放礼花,五彩缤纷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给黑夜增添了无数道亮丽的色彩。这些礼花承载着我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美好祝愿……

有关过年的精彩周记二

一年又一年,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盛载着人们的喜悦。过年,就是在贴窗花、请门神、贴春联、拜祖先、走亲戚、祈丰收、耍社火等种种风俗活动中,体验年的乐趣,祈愿来年的好运好景。这些古老习俗承载着浓浓的年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汉族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据史料记载,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应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 、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公职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总统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春节是汉族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长辈给晚辈人发用红包装着的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新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

过年的情思,源自于无忧无虑的童年,源自于家乡那原汁原味的过节气氛,源自于爷爷奶奶父母呵护有加的关爱;过年的情思,伴我们走过崎岖坎坷、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伴我们走过了花开花落、暑寒更替的春夏秋冬,伴我们走过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岁月;过年的情思,是千万缕跨越时空连接情感的丝线,是浪迹天涯、离乡别井的游子沐风栉雨、风餐露宿、漫漫征程的回家之路,是家乡亲人日以继夜、望穿秋水、翘首盼望的期待。

儿时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穿,有平时想拥有的新玩具、有压岁钱、有好吃好喝的食品,还有那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声,更是因为春节期间,父母不再严格督促我去读书学习。我在城里成家立业后,对于过年的味道有点淡。

这春节的由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远古时,“年”是一种似妖像兽的怪物,它平时不知躲在何方,但在年终岁末的某一日,悄无声息潜入村庄对人类和牲畜肆意伤害。这一天“年”来了,悄然到了一户人家门口,看见了从未见过的鲜红对联和灯笼,正在疑惑之际,院子里突然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年”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阵势,“年”以为遇见了怪物,顿时大惊失色,仓促逃离。说也奇怪,“年”来时,尘土飞扬、阴霾密布、万物凋零,而当那“年”逃走了,瞬息万变,云开见月、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于是民间有了用爆竹、春联和红灯笼驱赶“年”的习俗,恶魔“年”驱走了,就过年了,就平安吉祥了,人们欢呼雀跃。

中国民间关于过年还流传着这样的版本,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悲天悯人,時刻行游天地人三界,普渡众生。某日她集纳祥雲,偕金童玉女,端坐莲花,手执柳条净瓶,衣襟飘逸,到了东方净土的华夏大地上空,她慧眼俯瞰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人民,怜心顿生,即启奏玉帝,提议让人民在辛劳了一年中过几天舒心日子,玉帝体恤民情,恩准观音所奏,确定当年最末一日至次年十五为人民尽情享乐的日子,那時乍暖还寒、万物复苏,赐名新春佳节。从此,在红尘忙碌奔波的人们期盼这好日子的到来。几千年来,尽情享受这上天赐予的佳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