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树的作文600字三篇

文章 2019-07-03 06:34:14 1个回答   ()人看过

每种树都有自身的寓意,无论其品种如何,姿态怎样,都有它们独特的地方,象征着不同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写树的作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写树的作文

松树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大自然却给予了他它顽强的身命力。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松树挺拔的枝干呈深褐色,笔直地向上长,像在和天比高。我伸手去抚摸,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它那粗糙的树干,仿佛干裂的土地,又似老人粗糙的大手。松树的枝干一层一层,平展着伸向四面八方,好像在比赛似的,形成了一把绿油油的大伞。它的树叶与众不同,一簇簇,一丛丛的,又尖又长,仿佛一根绣花针。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在说悄悄话,又好似在窃窃私语。我用手碰了一下松针,很疼,松针就这样默默无闻、忠心耿耿地保护着松树。松树的果实也很有特点:它是一个椭圆形的,分成一层层的花瓣。果实躲藏在由“稻草”摆好的家里,就好象是保护房子的战士和风雨的遮阳伞、挡雨棚。还是那种力支持的它们的信念,去保护果实。

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你都会看到它的身影。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赞美松树,更赞美如松树长青的人生。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松树,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巍然挺立,之所以能够长青而不衰,之所以受到人们千世的赞颂,是因为他对生命的态度不是亵渎,他不会为换取刹那的快感而舍弃名节。更不会为求取名成利就而抛开一切尊严。他,永远是高傲的挺立着,不畏酷暑,严寒。它有着无私奉献,坚强正直的品质,这种内在的美比温室里的花儿的外在美高尚的多。人和树一样,面对困难,不屈服不放弃,勇敢地克服困难,这才是一个人的良好品质。

篇二:写树的作文

不知何时,我家窗前长出了一棵小树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苗也在一天天成长。它的成长不经意间牵动了我的心,看着它一点点往上窜,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万物复苏的春天,我总会跑到窗边。看着春风吹拂它的面颊,催促它快快长大。这时,小树用沙沙的声音来回答。我仿佛看见它正费劲地挪动着身子,蜗牛爬似的,艰难地向上“攀”。雷声隆隆,春姑娘将倾盆大雨“哗哗”地洒向人间。

送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了炎炎夏日,小树即将面临新的考验。晌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不留情面地烤着大地。小树无依无靠,无精打采地挺立在酷暑之中。树叶卷曲了,水分的输送减缓了。此时的小树早已失去了往日精神抖擞的模样,显得垂头丧气,“脑袋“也耷拉下来了。

很快,凉风习习的秋天到来,经历了半年的风风雨雨,小树也长高了不少。它迎来了第一位客人――一群天真可爱的小鸟。从此,清晨鸟鸣不断,成了我家“报时的闹钟”。每逢秋雨绵绵,小树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宽大的“手臂”保护小鸟免受伤害。每当狂风大作,小树也会将小鸟“搂”入“怀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躯顶住狂风的袭击。每当太阳无情地放射着炽热的光芒,小树还会将树叶聚合在一起,腾出一块阴凉处,让小鸟安心地休息。

春去春又回,小树已长高了许多,亭亭屹立在我家窗前。前段时间,我家窗前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我很为小树的命运担忧,一天,我发现熟悉的身影不见了,小树被建筑工人无情的砍了,孤零零地躺在地上。从此,“处处闻啼鸟”不复存在,往日的快乐如今也似乎减少了一半,小树的离开让我感觉就像失去了一位知心朋友。我想:我们是否有更好的办法保护小树呢?我们是否也该创造出一片属于它们的家园,让它们在那儿无拘无束地生活呢?或许还可以,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小树正在一所花园里朝我招手,那儿还有许多它的兄弟姐妹,欢快的歌声弥漫在上空!

篇三:写树的作文

不知为什么,这种树就没有人砍伐它。它便自由地长成了街头的风景,标志了镇街的日子和岁月。所以它高寿几何,始终无人知晓。

远远望去,镇街头立着的那棵黄桷树,高高大大威威武武,横的枝,斜的桠,在天空中纵横交错,新鲜的叶,绿茵茵的,青青的汁液似乎就要浸出来了。真是绝妙绝伦的,这些青春的叶子,却是长在极苍老的树干上。树干枝桠无规则的虬曲,是如狂草的书法家笔走龙蛇的墨迹,线条流畅优美。

不知为什么,这种树就没有人砍伐它。它便自由地长成了街头的风景,标志了镇街的日子和岁月。所以它高寿几何,始终无人知晓。“黄桷树下”便成了镇街的特定的地理名词,爷爷说,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就发生在黄桷树下。

镇街的风雨沧桑,都浓缩在黄桷树的折皱里了吗?

正有一台戏在黄桷树下演出着。咚咚锵锵的鼓乐声把镇街上的男女老少都聚拢到黄桷树下了,一圈一圈扎起了人墙。那锣鼓声就是川戏的板眼,唱的当然就是川戏了。唱戏的是县城川戏团的。川戏团在县城里已经生存得十分艰难,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了曾经,所以他们就到乡下来了。

场子唱得热乎,就有戏迷或叫做票友的,或邀了唱戏的,或被唱戏的邀了,同唱一出折子戏,场子里就愈发热闹起来了。这种时候,也就不分唱戏的和听戏的,都乐在其中了。

和所有艺术种类一样,川戏一回到它的源地,便找回了自己的知音。

戏散了,看戏的人意犹未尽的散走了,丢下一路泥土一般质朴的观后感。演戏的人收拾起简单的行头,也走了。如今在城市里被众多新兴娱乐挤压得极为尴尬的川戏和川戏人,在返程的途中,不知又获得了什么启示。

演戏的和看戏的都走了,不走的是那棵久经风雨的黄桷树。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