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关爱的话题作文

文章 2019-07-03 09:01:44 1个回答   ()人看过

【示例一:爱人与爱己】

当今社会,是一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国家在《小学生守则》中甚至已取消了“见义勇为”的条款。走进大山深处的徐本禹,我们颂扬他的精神,但不提倡他的做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就是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群体精神的趋同,而对个体生命的善待有时实在是太少太少,甚至可以说是忽略。

曾经听说一位山沟里的带头人,他以平凡的一生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英年早逝,四十多岁便死于癌症。他心中装着全村的人,惟独没有自己和家人,记者到他家中采访时,看到的一切使他心中有一种莫名的痛,他家竟然还有一面“墙”是用木板做的,到他家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我总觉得,这种伟大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人性的危机。他不应该把早期癌症拖到晚期,以致家人发现时已无药可救;他不应该把分到家中的那点少得不能再少的救济款再全部分给其他农户;他不应该??也许,他有太多的不应该,但又不知让人从何说起。如果他早把癌症说出来,也不至于英年早逝,或许,他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为村民作贡献。我并不赞成他所说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事情”。生命既然有限,你为什么还要缩短?你要为村民多作贡献,你就必须拥有时间,拥有生命。

现在,如果有天堂的话,他或许已进入天堂。但他的遗孀和一个还未成年的儿子怎么办?一贫如洗的家,还不是要靠乡邻和政府的救济。也许你会说,凭他生前的功德他的家人应该获得救济,但他已逝的生命又有谁能来挽回呢?

甚矣,汝之不惠!

我曾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这样一幕情景:一位老奶奶座位边上的车窗玻璃坏了,她又看不见,风吹着雨丝打在她的身上,这时售票员撑起一把伞挡在窗子上。但她因为要售票,神情略带一丝焦急,一位小伙子看出了她的心思,接过伞。一会儿,小伙子到站,另一位乘客又接过了那把伞??

我也想接过那把伞为老奶奶“护航”,但我刚要伸手,伞已经到了别人手里。我想,那把伞的温度一定很高,因为它浓缩着爱。

但那些帮助老奶奶的人却没有一个自始至终“护航”,他们到了站便下车。没有人因为要帮助那位老奶奶而错过下车的机会。我想,如果老奶奶知道哪位热心人自始至终为她“护航”的话,她也一定会因为心存不安而婉言谢绝的。

“爱人”是帆,“爱己”是船,只有彼此的推动和支撑,才能使爱心常存,爱意永驻。

【示例二:呼唤良知】

小雯是一家银行的出纳员。出身贫寒的她,深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于是,她每天早出晚归,勤恳工作,赢得了全行上下的交口称赞。一天,就是这样一位本色的少女,却遇上了一件她怎么也想像不到的事。

这天早晨,小雯像往常一样天刚亮就上班了,由于这几天正值国庆长假,银行的业务特别忙。刚开门不久,就见一个农民装扮的人慌慌张张地冲进营业大厅。小雯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只见那人拿出一把黑糊糊的枪指着她,命令她把钱放进他的蛇皮袋中,营业大厅中一片骚动。那人匆忙接过装满钱的袋子,慌乱中落下一摞证件,小雯低头一看,有身份证、录取通知书,还有献血证。那人回过头来,见小雯似乎知晓了一切,立即把小雯强行拖进一辆他刚刚抢来的车子中。

由于慌不择路,不到几分钟,那人就被警察包围了起来。他情绪异常冲动,声称如果警方不让路,他就将杀死人质。时间在一点一滴地流逝,那人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而此时的小雯却愁肠百结:父亲下岗在家,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三的弟弟。如果她死了,这个家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我必须保持冷静!”她坚定地对自己说。于是,她打破了沉寂,轻声地对那人说:“你儿子一定很有出息,该上大学了吧!”听她说到自己的儿子,那人脸上竟露出了一丝笑意,但脸色随即又黯淡了下来:“是啊!我儿子今年上了大学,而且上的是北大,他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但我没出息,在外打工半年,到头来工钱却被黑心的包工头全坑了,那可是我半年来的血汗钱啊!”“是啊,现在这个社会,挣点钱真不容易啊!”小雯说,“我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读高三的弟弟,我也正在为他将来考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呢!”那人心中隐隐一震,望着和自己同命相怜的姑娘,又望了望车窗外密密麻麻的警车,他忿然地说:“老子连血都卖了,可那黑心的私人医院却只给了100元钱,他妈的,这个世界也太不公了!凭什么有人受苦,有人遭罪,还有人拿着公款大吃大喝?”“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你一个最优秀的儿子,你有义务为他的未来去经受磨难。”“你现在就走吧,不要让我再反

悔!”她跑到了安全区,而他却被押上了警车。

几个月后,一位北大的学子收到了一张8000元的汇款单,还有一封署名父亲的挂号信,信上说:“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而此时,学子的父亲正在狱中望着外面蔚蓝的天空发愣。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