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与野蛮的作文600字

文章 2019-07-05 12:34:38 1个回答   ()人看过

文明与野蛮【1】

我们是文明人!

这句话谁能质疑?穿着舒适衣衫,搭乘现代化交通工具往来穿梭于摩天大厦之中的我们,发明了电灯电脑飞机轮船的我们,有着复杂庞大社会结构的我们,看着那些浑身毛发的动物和依赖着阳光土壤的脆弱植物当然可以充满自豪地挺起胸膛说:“我们是文明人!”我们已经摆脱了野蛮和无知,我们有高度发达的科技,我们甚至可以摆布其他的生物,掌控它们的生与死。当然,我们不再是自然界中充满野性的生物,我们是文明人!

然而,我们是真正的文明人吗?

挥舞着明晃晃的“文明”,我们可以让擎天巨树轰然倒地;扣动“文明”,我们贪婪地前去剥下一只猛虎的毛皮;“文明”的烟囱里翻滚出污浊的废气,“文明”的车间肆意向河水中倾泻着污水;“文明”的嘴因为小小的摩擦相互谩骂,而“文明”的手脚会裹胁着肮脏的言语推搡踢打。这就是我们的文明,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明。

不错,人类经历千万年的进步终于使自己摆脱了祖先野蛮的外表,我们长出了文质彬彬的脸孔,而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我们就已晋升到文明的行列。你说得没错,世上再没有第二种生物如我们拥有发达的科技,拥有超凡的智慧。可这充其量只是物质的文明,我们匮乏的正是与蓬勃发展不断前进的物质文明尺度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不得不说,在高水平的物质文明的比衬下,我们的精神文明脆弱无力,或者可以说,我们的精神仍处于野蛮的状态。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显现着我们的无知与贪婪,连年不断的战争又怎能不让我们怀疑自己正施行着野蛮。

物质的文明与精神的野蛮比纯粹的野性更可怕,因为有了物质文明的帮凶,野蛮的精神更加肆无忌惮,不可控制。

物质文明需要精神文明的指引,不然,精神的野性会将物质的文明引向歧途,并将它自己击得粉碎。我们这些文明人,该为自己野蛮的精神脸红啊。当我们懂得爱世上一切生物,当我们的精神蜕下野蛮的毛皮的时候,才可以扪心无愧地说一声:“我们是文明人!”

让文明与人类同行【2】

历史告诉我们:历时12年,全球2/3国家卷入,20亿人口波及,动员兵力1.1亿,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7000万,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15万亿美元,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大地事实上变为一片焦土……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60年后,我们回忆,但不仅仅只为追溯过去。

60年后,我们纪念,但决非只为不忘却食实;60年后,我们希望人类永不再揭这颗淡蓝色星球上最痛的一道伤疤。

请让人类远离那残酷的战争,让地球远离那弥漫的战火,让文明与人类同行,共创一个和睦、舒心的生态环境!

回首过去,许多场景让人触目心惊。在1942年的冬天,就在苏德战场上,发生了异常激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斯大林格勒的许多建筑变成了一片废墟,为了争夺每一条大街、每一幢房屋、每一个广场、每一家工厂而奋力拼杀,鲜血染红了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因而那个冬天被人们称为了“血染的冬天”。有没有人想过,冬天本应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圣洁的季节。人类可以在冬季享受那漫天飞雪纷纷而落的美景,而不是血洒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雪”和“血”虽然读音同为xue,可给人的感受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象征“圣洁、和平”,后者则是“深色的恐怖”。在中国,人民同样也再遭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1937年12月12日是日军疯狂屠杀南京人民的开始,这场屠杀共持续了6个星期之久,遇难者人数达300000人之多。这场让世界震惊的大屠杀是日军又组织,有计划地制造的血腥恐怖事件,暴露了日军刽子手们的泯灭人性的残忍。大家同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又何必为了本国利益而互相厮杀?正所谓“本是同根生,相见何太急”。

过去的不堪是“野蛮、落后与出俗”,而我们人类的美好未来是“文明”。

文明是物质与精神进步与发展的标志。它能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所以文明又是一种人类通用的语言。若想要“文明”早日光临我们的地球,必须从生活行为和习惯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枝末节做起。雨果曾说过“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现在,中国能与曾经伤害过它的国家和睦相处,彼此忘记之前的不快,共同发展进经济与教育事业,为人类的未来“文明”一起努力。曾受德国法西斯伤害的人民也能够用彼此的真诚友谊化解过去的仇恨,友好往来,促进各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更能加深彼此的文化交流。所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文明与人类同行”能让这颗星球包围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之中。

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重要的是汲取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我们看到,60年来,国际政治中的理智因素增加了不少。上世纪50年代以后,尽管东西方长期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但双方最终都没敢真动手。在一些爆发冲突的地区,和平谈判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选择。总体上看,战争已成为道德上不被接受的东西,和平的力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上不断积聚。

请让我们一起把过去的不堪回首忘却,将文明进行到底。让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永远是和谐生态,舒心生活,温馨人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