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作文十二篇

文章 2019-07-05 13:18:41 1个回答   ()人看过

篇一:我发现蚂蚁的秘密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小草冬天弯下腰,到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教我们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我偶然发现花园里有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往蚂蚁洞走。我正准备用脚踩下去时,我又收回了脚。我走近些,哦!原来是在搬一只蜻蜓。这下子,我就对蚂蚁有兴趣了,我快速地跑回房子里找来了两块饼干。我蹲下来细心地观察,真不忍心突然把饼干来打扰它们。看它们一个个分工合作,团结得很。一个咬住头,一个咬住尾部,一个推。可我心想:这么小的蚂蚁怎么能搬动这个“庞然大物”呢?接着我又把饼干放在它们旁边,一个蚂蚁兵看见了,急忙呼叫队员,又一群蚂蚁来搬饼干,蚂蚁把饼干分成几块,一个个把饼干运回了洞里。蚂蚁的头和屁股较大,咬非常细。它们都是用头顶上的一双触角来互相沟通的。

我看到如此小的蚂蚁也会团结,我由此发出赞叹,我要向小蚂蚁学习团结。

篇二:我发现了蚂蚁搬家的秘密

我经常从外面抓一些蚂蚁回来观察,终于,我发现了一个蚂蚁的秘密。

有一次,我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发现了几只小蚂蚁鱼贯而出,成群结队的爬向外面。有的几只小蚂蚁背着一些面包,有的背上一些糖果准备出发了,强烈的好奇心驱似着我。我喜爱那个看看这些蚂蚁到底要干什么?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蚂蚁朝那边的小洞走去。我惊奇的想:蚂蚁怎么知道这里会下雨呢?它们是语言家吗?……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

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迷惑不解,于是,我打开电脑查找了蚂蚁为什么会知道要下雨了。原来,在下雨前,蚁巢是特别闷的,再加上蚂蚁对湿度和温度很敏感,蚁巢一旦特别闷,蚂蚁们就准备搬家了。

我发现蚂蚁搬家的事可真有趣啊!让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也许他也会成为你的发现啊!

篇三: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作文

今天下午,我在楼下玩,忽然我看见一只黑色的小蚂蚁拖着一个大大的面包渣慢慢的爬行,面包渣对我们来说轻如水,但对于小蚂蚁来说是重如山,小蚂蚁没走多远,面包渣就掉了下来,它围着面包渣转了几圈,就急匆匆的走了,难道是它发现了我,还是因为其它原因?我好奇的观察着小蚂蚁的一举一动。

只见它遇到一个同伴就上前用触角碰一下。(我觉得小蚂蚁很有礼貌,见了同伴就打招呼)不一会儿,它就叫来了许多同伴,好多蚂蚁排成一字形长蛇阵,齐心协力把面包渣拖回了家。

小蚂蚁是怎样把看到面包渣的消息告诉同伴的呢?回到家,我带着疑问赶快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原来,蚂蚁有一对灵活的触角。两只蚂蚁相遇,它们的触角碰一下,就表示看到了食物。信息相互传递,就能通知到所有的蚂蚁。(它们不是问好,而是在传递信息呢!)它们再凭着发达的嗅觉,闻着自己在回家路上留下的气味,就能找到食物了。

这次意外发现不仅让我知道了蚂蚁传递信息的秘密,还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道理。

篇四: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枫树,枫树下有一个蚂蚁洞。

蚂蚁穿着一身黑衣裳,头上长着一对灵敏的触角,一对眼睛又黑又亮。小蚂蚁爱劳动,它们总是从清晨一直到晚上,东跑西奔,忙忙碌碌的,就是为了寻着食物。

这天,放学了,我看见天空聚焦着乌云,蚂蚁好像知道天要下雨似的,一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抬着食物或草根,忙着搬家。

其中,有两只威猛高大的黄蚂蚁,好像是蚂蚁王,不知道它们是为了争食,还是为了争争情妇,或者是为了争指挥权,在打架,它们各不相让,你咬我,我咬你,在地上翻来履去的,进行殊死搏斗,后来,黄蚂蚁体力渐渐不行,被黑蚂蚁咬死了。黑蚂蚁拖着黄蚂蚁的尸体朝一个更高处走去。

可是,拖着拖着,黑蚂蚁也累倒了,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不一会儿,黑蚂蚁旁就聚焦了不少小蚂蚁,而且抬着黄蚂蚁的尸体,浩浩荡荡地向着另一个蚂蚁洞走去。

不久,天就下去了大雨,我再定睛一看,枫树下一只蚂蚁也没有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蚂蚁也是“天气预报专家”啊。

篇五:我发现了蚂蚁搬家的秘密

一天我去家附近的公园玩。走到公园里面时,我突然发现一群黑乎乎的小东西在地面快速地移动着。我好奇地蹲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它们要去干什么呢?我正想着,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而且很快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马上往家里跑去。

回到家后,我望着窗户,想到了那群蚂蚁。我心想:它们会不会被水淹死呢?它们的家会不会被淹没呢?我带着这些疑问去问爸爸,爸爸对我说:“有不懂的问题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去思考,或者去查书,也可以上网找一下。”我听了爸爸的话,拿出了《十万个为什么》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哦,我明白了,原来蚂蚁是天气预报的“小专家”。每当天气闷热,快要下雨的时候,它们都会从比较低的洞里搬到高一点的洞里去。因为如果下大雨的话,雨水会灌进它们原来较低的洞里,不搬到高一点的洞里,就有可能会被淹死。

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篇六: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蚂蚁虽小,但你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它们身上有许多神奇的事情。

我们通过看蚂蚁的行为,就会知道天气是晴,还是阴。记得一个夏天的上午,天气晴朗,我和妈妈去公园玩。来到公园,我忽然发现一棵大树下,一片黑乎乎的东西在缓缓地移动。我走近一看,呀!原来是一群蚂蚁,我想:这些蚂蚁要干什么呢?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刚刚还是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天空,顿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还时不时地“咆哮”起来。我和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了家中,可还是没有幸免那无情的大雨,我俩都变成了“落汤鸡”。我顾不得去换衣服,直奔书房,拿起《十万个为什么》一丝不苟地看了起来,原来蚂蚁是天气预报的“专家”呀,蚂蚁搬家就表示快要下雨了。这是我发现的蚂蚁的第一个秘密。

别看蚂蚁小,但他们具有可贵的团结精神。一次,我闲得无聊,便拿起一块面包片,轻轻地撒落在蚁穴旁。不一会儿,一只瘦小的蚂蚁爬出洞来,它仿佛闻到了香味,又爬回洞里,去通知其它的蚂蚁。一会儿,几十只蚂蚁全军出动,准备向面包发起总攻。小蚂蚁爬上面包片,把面包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蚂蚁们便两个、三个、五个的抬一小块,很快面包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团结起来了力量大!这是我发现蚂蚁的第二个秘密。

在生活中,我们认真观察大自然的每一个事物,就会发现很多的奥妙,这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篇七: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蚂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与蜜蜂都是非常勤劳的,但有点不同——蜜蜂能造福人类,而蚂蚁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因此,大家都觉得蜜蜂是最勤劳的,可我不这么认为,其实蚂蚁也是很勤劳的那么我就一一给你介绍吧。

别看蚂蚁身体小,但是它力气不凡。它能把比自己重50倍的东西轻而易举的举起来,怎么样神奇吧。其实它自身重量也很轻呢。

蚂蚁们出去寻找食物是分头寻找的,一旦谁找到了,马上就会“通知”众蚂蚁前来帮忙,假如那食物,比如昆虫,不是活的,它们就直接齐心协力地把那昆虫搬到洞里慢慢品尝;假如那是活的昆虫,蚂蚁军团就施展战术,先下手为强,向目标发动攻击。它们先派几只蚂蚁为先锋,利用自身小的特点,爬到昆虫身上乱咬,猎物奋力挣扎,先锋队仍然死死不放,这时候,蚂蚁军团就把目标包围起来,全体一齐攻击,目标被咬得动弹不得,待猎物精疲力尽后,蚂蚁便把战利品一点点地搬洞里享受,蚂蚁因团结而获得了胜利,这令我想到了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别看蚂蚁个头小,生命力却极其顽强。它若被重物压了一下,就自己奋进爬起来,不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且还照样生龙活虎,若是掉进了水里,就拼命地挣扎,它一旦碰到了岸,就会牢牢地抓住,顺势爬上岸,摆脱危险。

相信你们听了我的介绍,一定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蚂蚁,只有善于观察,就会从中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

篇八: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一天,我从电视科学节目中了解到蚂蚁能抬起比自己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我半信半疑,便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

我拿了一块饼干,跑下楼,来到了树下的一个蚂蚁窝旁,只见蚂蚁进出自如,川流不息。突然,一大群蚂蚁大摇大摆地向池塘边走去。我想看个究竟,就尾随着它们。来到池塘边,我看见一只红色的蜻蜓安静地躺在那里。怎么,它一动不动?是死了吗?正当我疑惑不解时,只见蚂蚁们陆续来到了蜻蜓身边,有的抬着蜻蜓的尾巴,有的抬着蜻蜓的头,有的抬着蜻蜓的身子,瞧,这“庞然大物”居然被抬起来了!蚂蚁们同心协力把比它们大几十倍的蜻蜓抬回洞里了!

看见蚂蚁们有如此齐心协力,如此大的力气,我连忙把手上的饼干分成三份,放在蚂蚁洞口。饼干的香气飘进蚂蚁洞内,很快就有六只蚂蚁从洞里爬出来了,围住了三小块饼干,它们以为这三块饼干是来“拆”它们的蚁窝呢!观察了好一阵子,六只小蚂蚁终于消除了敌意,只见两只小蚂蚁先接近饼干,用触角碰了碰,感觉到了这是食物,便把其中一块饼干抬进了蚁洞。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蚂蚁能抬起比自己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了!

这次,我太高兴了,通过观察、实验收获真不小——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篇九: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篇十: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听说蚂蚁可以把比自己体重多几十倍的东西抬起来。我想做个试验。

我拿了几块饼干,跑下楼。我找到一个蚂蚁洞,发现有许多小蚂蚁来来往往忙个不停,原来蚂蚁在抬一只蜻蜓。只见这些蚂蚁有的咬住蜻蜓的头,有的咬住蜻蜓的尾巴,都是很很地一口咬住,拉的拉,推的推,使劲全身力气,这个“庞然大物”竟然被拉动了,我吓了一大跳,这么小的蚂蚁竟然能抬这么重的东西。我赶紧把带来的饼干分成三份,放在了蜻蜓旁边,只见其他的蚂蚁一哄而上,把饼干咬成比蚂蚁洞还小的块,三三两两抬着一块,向洞口移动。我终于相信了:黑而瘦小的蚂蚁真有这么大的力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蚂蚁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蚂蚁是怎么互相交流的呢?它是怎样吃食物的呢?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蚂蚁的头和屁股大大的,腰却很细。头上有一对“大夹子”,那是它们的嘴,用来吃东西,也是它们的防身武器,头上还有一对触角,这就是它们用来交流的器官。只要遇见伙伴,碰碰触角就是打招呼或者传递信息。

通过我的试验和观察,我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秘密,收获不小,我相信: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十一: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听说蚂蚁可以把比自己体重多几十倍的东西抬起来。我想做个试验。

我拿了几块饼干,跑下楼。我找到一个蚂蚁洞,发现有许多小蚂蚁来来往往忙个不停,原来蚂蚁在抬一只蜻蜓。只见这些蚂蚁有的咬住蜻蜓的头,有的咬住蜻蜓的尾巴,都是很很地一口咬住,拉的拉,推的推,使劲全身力气,这个“庞然大物”竟然被拉动了,我吓了一大跳,这么小的蚂蚁竟然能抬这么重的东西。我赶紧把带来的饼干分成三份,放在了蜻蜓旁边,只见其他的蚂蚁一哄而上,把饼干咬成比蚂蚁洞还小的块,三三两两抬着一块,向洞口移动。我终于相信了:黑而瘦小的蚂蚁真有这么大的力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蚂蚁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蚂蚁是怎么互相交流的呢?它是怎样吃食物的呢?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蚂蚁的头和屁股大大的,腰却很细。头上有一对“大夹子”,那是它们的嘴,用来吃东西,也是它们的防身武器,头上还有一对触角,这就是它们用来交流的器官。只要遇见伙伴,碰碰触角就是打招呼或者传递信息。

通过我的试验和观察,我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秘密,收获不小,我相信: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十二:我发现了蚂蚁搬家的秘密

我在六岁半的时侯就发现了蚂蚁搬家的奥秘。那时,我贪玩的不得了。我从外面抓来一些小昆虫,有时带到外面去玩,有时也在家玩。

那一天,我又出去玩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脚边有几只小蚂蚁在飞快地奔跑着,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我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路旁有一个小洞,小洞的口是朝着北的。我不知它们是不是跑到洞里面去了,便在这个小洞前面静静地守侯着。一会儿过去了,只见“蚂蚁大军”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我尾随在后,跟它们一起走。我发现它们当中有两个蚂蚁一块儿抬着大米的;有好几个蚂蚁抬着玉米粒的;有的蚂蚁背着一些蚂蚁卵。它们步伐轻盈,走得很快,好象很着急;有的一群小蚂蚁抬着一只大虫子,它们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走几步,便停下来休息一小会儿……,蚂蚁们多的都数不过来。我不得不佩服这些“举重高手”,它们真是太厉害!看到这种情景,我不禁地想:“这就像是蚂蚁家族的成员全部都出动了似的。”它们就像是知道有什么灾难要来到一样。我抬头发现天空中乌云密布,可能会下大雨。就在这时候我发觉我的全身湿漉漉的,一个念头猛的闪过我的脑海:大雨来了!于是我赶紧飞奔起来。当跑到我家的房檐下的时候,雨下的更大了。突然从心里担心蚂蚁它们的命运,便连忙撑起伞跑去看蚂蚁们怎么样了。去的途中,我在想:蚂蚁它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会不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给全都淹死了?我在心中努力地证实着,连脚踩进了泥坑都顾不上来担心我心爱的鞋。到了那儿,发现它们全都“转移”到了高地上。再转头一看蚁洞,它以被水淹得无影无踪了。我深深地松了口气,心中久悬不下的大石头也重重地落在了地上。我在心里暗暗地问自己:“蚂蚁们是怎么知道会下大雨的?难道它们都是预言家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我渴望弄明白,可我的脑袋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强烈的求知欲迫使我想再一次去蚁穴看看。那天,我提前看了一次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员说今天的中午会有一场大雨。于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我又守在了蚁洞旁。果然,蚂蚁们又成群结队地搬家了。我迅速赶回家,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大雨。我经过查阅资料,终于明白了蚂蚁为什么会在大雨之前搬家了:在下雨前,蚁巢里会特别地湿闷,再加上蚂蚁们对巢里湿度和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所以,一到下雨之前,蚂蚁们就会成群结队搬家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