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灵魂找个温暖的家的作文

文章 2019-07-05 20:12:34 1个回答   ()人看过

20XX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中国深受其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这件事其实揭示了另一问题的答案:中国的应试教育气数已尽,“分数”开始失去昔日神圣的光环。

大学生就业难使广大在校中学生产生了两极分化:一是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加厌学,二是多数家长和学生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两眼只死盯着分数。厌学的同学往往追求感官的快乐,比如吃零食、打扑克、玩网络游戏、抽烟、沉溺色情魔幻小说、甚至逃课闲逛等五花八门,但是他们又在获得这种快乐之后感到莫名的空虚,充分表明这些孩子的灵魂没找到家。

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快乐是肉体层次的,属于感性,而幸福是精神层次的,属于理性。我们的肉体都有一个家,有一张床,但我们的灵魂呢?家在何处?

每一个人,不论你丑俊还是贫富,不论你健全还是残疾,都拥有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吸毒者和酗酒者即便是麻醉了自己,快乐一时,但谁又能麻醉得了灵魂呢?灵魂没有家是一种不可言状的痛苦。正因为所谓的痛苦,所以才产生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很多人昄依宗教就是给自己的灵魂找个家。在我们中国的课堂上是不准宣扬任何宗教的,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是无神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以,中国的生命教育就要有新的内容。无论是谁,伟大也好,卑微也罢,总而言之都会死,这时不争的事实。

不过这是指肉体生命,而我们的精神生命是不死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人死一千多年了,但是我们读读他们的诗篇,那么美,他们的精神生命死了吗?毛主席也去世几十年了,但他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还活着。我们再举一个我们谁都不认识的人,比如中国最早的那个会使用筷子的老祖宗,他生死年月不详,但筷子我们中国人都会用,老祖宗的精神生命不是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手指间吗?

车祸、病故、溺水、触电而亡等等,一切死亡都只是肉体消失了,那不代表精神生命的终结。精神生命依然存在于我们的亲人心里,存在于你的著作里,或你的歌声里,或什么里…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爱自己的肉体生命,因为它只有一次。我们更要关爱自己的精神生命。我奉劝那些厌学的孩子们,那些有网瘾、烟瘾、色情瘾的少年郎们:你们单纯追求肉体的快乐,快乐是短暂的,你们的灵魂在煎熬,没有自己的家,赶快给自己的灵魂找个安身的家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