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控股51%为题目的作文

文章 2019-07-07 13:47:59 1个回答   ()人看过

人生控股51%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极致的智慧。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走出妙手,这成为一个谜。

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嗫嚅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的代表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这印证了李昌镐所言非虚。

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每手棋有这样的效果微不足道,但一盘棋中,有一半以上的棋得到预期效果,结果是唯一的,就是赢。李昌镐的棋证实了这一点。他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是“半目胜”,一局棋二三百手左右,赢半目。这是最细微的差距。要把握到这个火候,比中盘获胜更难。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陷阱。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一直保持在100%的高效上呢?因为追求妙手,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后,不假深思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暴露无遗。全力之后,必行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平凡一子。

推想到人生。人生如棋,也是追求成功,但是,成功的诱惑也会把人引向歧路。人要有拒绝名利诱惑的心力,才能去面对名利,否则便会踏入歧路。有此心力的人,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崩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能从容、淡定地对待胜负。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下棋追求51%的效率,对人生也是极好的借鉴。如今,社会上热谈效率、成功,很多人分分秒秒争效率、全力以赴求成功,匆匆忙忙往前跑,很少有时间慢下来,看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景,顾不得停一停,听听心灵的呼唤。人生难道就为抓得更多?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未必正确。若以51%的精力追求事业,用49%的精力营造一个心灵的后花园,生活会更加优雅,灵性会更加溢动。

对手的画像

倘若你连你的对手都能容纳,你还会有什么对手?

对手是你镜子中的另一个自己,他总会在某个时候给予你提醒。

如果老不见雨下,难免会忘了备伞;如果感觉不到对手存在,也无法展现你的能耐。

学习对手——倘若他称得上是你的对手,他就有值得你高看的一面。

如果他是你光明正大的对手,你就应该给予他尊重;如果他采取了小动作,甚或有不敢示人的阴谋诡计,那他早就不是你的对手了,你就得像对待小人一样,给予他足够的轻蔑和防范。

对于与自己磕磕碰碰的人,也给予莞尔一笑,因为这种概率对茫茫宇宙来说,几近于零,那也是你此生的奇迹了。

每个人的局限性

民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笔墨官司”,鲁迅和林语堂、胡适等人的笔仗打得热闹,至今仍留余韵。此外还有一宗不太有名的“官司”,在傅雷与张爱玲之间。说是傅雷对张爱玲大兴攻讦,极力反对那种文坛上唧唧歪歪的旖旎之风;而张爱玲也毫不客气,在一定的场合对傅雷进行回击。依稀中也记得,张爱玲确实在自己的文字里间接而有力地说过傅雷“不懂行”。有天临睡前,我无意中拿出一本《傅雷作品》,其中正好有占了14页的长文《论张爱玲的小说》。怀着看热闹的心情,直接翻到了这一篇。谁知道,我体悟到的不是热闹,而是感动。

令人吃惊的是,原来傅雷对张爱玲及其作品《金锁记》评价非常高。他说:“作家们在填补文艺作品的缺陷时,《金锁记》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结构、节奏、色彩,在这件作品里不用说有了最幸运的成就……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正是恰到好处。(《金锁记》)至少也该被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曾读过傅雷的各类文字,此文是我见过的他对单个作者评价最高的一篇文艺评论。他用了差不多7页的篇幅来剖析《金锁记》,并夸赞张爱玲这位当时很年轻的女作家。此后的7页内容,则对她的《倾城之恋》《连环套》进行了评点,同时也就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了探讨。其中,对《连环套》的批评是比较严厉的,让人不由自主就想起《傅雷家书》里傅雷对于傅聪语重心长的教导。臧否之间,可见傅雷对于张爱玲的点评皆为肺腑之言,令人感动。即便在批评里,也有诚挚的赞赏与爱护。

斯人已逝,空余惆怅。张爱玲终究没有听进去傅雷的逆耳之言,心灵的窗户终究没有多开几扇。她的天才与她这个人一样,囿于一隅,因此人生的道路也越走越窄。她出走美国后,曾写过几部英文小说,天才的闪光依然令人惊叹,但题材基本没有大改变,此种才华在异域没有什么市场。及至在纽约终老,她的神奇之笔已日趋平淡,连不多的随笔和散文,也大多是平凡之作。而她本人晚年除了孤寂,还在与某种看不见的小昆虫搏斗,为此不断地搬家。如今已经有心理学者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疾患,她其实是在与自己搏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青春正好、风头正健、机遇很美时,很难去面对那些直接指出我们缺点让我们难堪的人。即便内心深处知道他(她)说的也许是对的,却也抹不下面子,只是一味逃避。最终,这个缺陷如一个返回的黄蜂,在拐角处狠狠地蜇你一下,而你再也不是过去的你了。傅雷曾经提出如父如兄才会说出的忠告,但那些在高度评价后的话语让一个正值盛景的年轻人多么厌烦啊,聪慧如张爱玲者,也会蹈此人生困境。

我们每个人身边,或是人生的机缘里,都可能遇见一两个“傅雷”。学识广博、内心慈悲、言语锋利的他,那么希望你在学业、事业及个人的修为方面少走弯路,可以“人尽其才”,但他们的表达再温厚婉转,亦令人难以接受。真相总是带刺的,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自身不完满、内心深处的弱点、看清别人总是比看清自己容易等诸多“盲点”,这也正是我们的局限性。因此,如果“傅雷”出现了,不要一味反击,不如“反求诸己”:是不是他说的正好是我们羞于承认的?要知道,不是每一个有才华、有见识的人都愿意来评价你,都愿意如父亲一般给你最真挚的扶持。珍惜他对你说过的不那么好听的话,或许这正是为你的人生打开的另一扇窗。

拖住竞争对手

立邦涂料漆因其质量上乘,性价比高,以及多达100多种的品质和色彩而深受市场的欢迎,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家庭装饰涂料第一品牌。

在牢牢占领了国内市场后,立邦决定将市场的触角延伸到国外市场。临近中国的印度成为立邦首选目标。印度人口众多,每年涂料市场约有6亿多升,且呈不断增加趋势,更重要的是尚无其他强势品牌入驻,市场空间巨大。

2007年立邦涂料印度公司成立,之后立邦开始在印度一些较大的城市开设了100多家分店,凭借其多品种、多颜色,立邦迅速挤垮了印度本土的一些涂料公司,稳稳坐上印度涂料市场的头把交椅。

接下来的2008-2009年,立邦决定将产品市场进一步下移到印度的二三级城市,甚至是城镇农村市场,因为这些地方的潜在需求量更大,他们投入巨资新建和扩大了多条生产线,试图狠赚一把。然而,立邦的这次豪举却遭到了强有力的抵制,几近血本无归。

对立邦形成有效抵制的是印度本地一家涂料公司,中文名翻译过来叫“比格”。

看到来势汹汹的立邦,活得还算不错的比格感到大难临头,急忙展开应对。比格深知,自己没有立邦多达数百条的生产线,无法从多品种和多色彩上与立邦比肩。但是,通过仔细研究调查,他们发现,多品种和多色彩是立邦的优势,但同时也是立邦致命的劣势。因为虽然立邦有上百个品种和颜色,但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也只有5个品种和颜色,它们占到总售量的92%,其余的则只占到8%。

发现这个问题后,比格集中力量只生产这5种畅销的涂料,而且售出的价格比立邦便宜1/4,这一下子吸引住了许多客户。

与此同时,比格还了解到,立邦的产品线非常长,而印度二三级城市的交通偏偏不是很发达,更别说一些小城镇和农村了,这就意味着立邦很难在交通欠发达的地方设立自己的专卖店或代销处,这些地区的人如果想买立邦涂料,则必须要辗转乘车到能买到的地方。

此外,立邦对经销商要求也非常高,要求他们必须设立较高档次的展示店,因为进入门槛高,利润低,愿意做立邦经销商的人很少。

与立邦相比,比格则完全相反,他们对经销商设立的门槛很低,使得许多小城镇和乡村里都有他们的代销处,便利性让比格一下子超过了立邦,占领了下面的市场。

接下来,对于那些需要多品质、多色彩的8%客户,比格则主动免费用车把他们送到立邦的销售处,然后再帮其将买好的立邦涂料运回来。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有些客户在决定是否要购买多品质、多色彩的立邦涂料而摇摆不定时,比格则会主动怂恿地说服他们去买,称立邦的那些涂料是如何的好,免费帮着立邦去推销。在他们的游说下,这些客户纷纷涌向立邦。

把客户怂恿到对手那里,比格的这种做法起初让很多员工无法理解。但后来事实证明,这正是比格的高明之处。

原来,比格看到立邦其他品质和色彩的涂料只有8%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占有率不会对自己造成大的威胁,而自己则几乎抢占了剩下92%的市场份额。

如果,连这8%的市场都舍不得留给立邦,那么当立邦看到自己没有市场了,必然会改变市场策略,砍掉非主流涂料生产线,集中力量生产和销售畅销的5种品种和色彩。而一旦这样,势必会对比格产生致命的冲击。

为了拖住立邦,比格时不时地将占小头的8%客户送到立邦那里,让立邦不得不隔三差五地进货,以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这样就无法改变生产线和营销思路,从而就占用了立邦的大量资源,让它无法腾出手来,和自己竞争。

让出8%的市场,其结果却是自己获得比8%大得多的92%的市场,聪明的比格通过这一策略一举挤掉了立邦昔日在印度涂料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取而代之,而这无疑是智慧营销的结果!

“找回”自己

有一个民间故事说,一只母猪带着九只小猪过河,临过河母猪怕把小猪淹死,仔细点了点数,连它算上,过河的一共是十只猪。等过了河再一数小猪,发现了只有九只了。于是母猪就站在河边,朝河里看,只见河水涛涛而去,却不见丢失的那个小猪的影子。母猪认定,是河水把它的小猪淹死了,就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一只过河的狗看见它哭,问它为什么伤心。母猪把丢小猪的事说了。狗告诉它说:你的小猪没有丢,不信你再数数。母猪又数了一遍,果然岸上一共十只猪。它很奇怪,狗告诉它说:你忘了自己。

人们都把这个故事当笑话听。其实这个故事说的,未尝不是现实中的事。人非圣贤、完人,怎能无暇疵,怎可无遗憾,要想面面俱到,全能全有,从古之今,未曾有之。但世间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我是谁?我怎样w如何做人?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到哪里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我们必须时时问问自己,叮嘱自己,给自己亮起一盏心灯,磨砺自己,这样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你说是吗?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做自己,看似再自然不过的事,实则不容易。它遇到的第一个强劲对手就是“自己”。需要时时战胜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才能做自己。

能否战胜自己是和能否认识自己联系在一起的。认识自己是前提,战胜自己是必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对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经验、环境、条件等方方面面有个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冷静地驾驭自己,实事求是地fwm规划自己,让生命之舟沿着正确的航向鼓帆前进。不过高估计自己,才能克服自负和任性,才能不想入非非,不浮躁颠狂;不过低估计自己,才会战胜自卑和怯懦,才会不缩手缩f脚,才会不胆小怕事;而一旦步入误区,又迷途知返,及时修正自己。这才会不缩手缩脚,才会不胆小怕事;而一旦步入误区,又迷途知返,及时修正自己。这f样才能活得真实自在,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活得潇洒,才c是保持了自己的个性,才是没有失却自己。

不是做官的料,不必眼巴巴地企盼末班车般地等位子;不是经商的料,不必绞尽脑汁辞行算着如何凑钱办公司;不是张顺,就不要争着下水;不是李逵,也不要抢着上岸。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该做什么人就做什么人。总之是自自然然地做自己,堂堂正正地做自己,舒舒坦坦地做自己,不要强行扭曲自己,那样既痛苦,对社会和个人来说又是一种损失。

“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应该想方设法活得自如,活得轻松,活得舒心。因此,要尽可能地把握生活中每一点美好的时光,把握每一次可能碰到的机遇,把握自己的一生,精精神神,实实在在,健健康康地活着。有许多人觉得“活得累”,大多是“迷失”了自己。有些人xfn惯于搞歪门邪道,善于逢迎拍马,长于千方百计抬高自己,挖空心思贬低别人,甚至做出媚上欺下、武虚作假等丧失人格的事来,这样的心态,岂有不“累”之理?人活世上,要不卑不亢,没必要违心地做人,更无须戴上假面具逢场作线。

活着,从形式上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别人看;一种是给自己看。活给别人看,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活给别人看,就会与别人比较,总感觉自己票子不如别人的多,车子不如别人的好,妻子不如别人的靓,儿子的成绩不如别人的好……越比越心烦,越比越窝火。真所谓“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应该活给自己看。身体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灵魂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既然都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活给别人看呢?的确,只要自己活得舒心,完全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评判。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一种天然美,做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正是这种天然美在人生观上的体现。这同样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要小看呢。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清纯本性,展示自己的人格风采,那么将会变得多么精彩。

一边弹琴,一边短信

我认识马晓春的时候,他还算是风流倜傥。

他没有传言中的那样冷漠或者沉默。第一次采访他,我迟到了,接着,我开始磕磕巴巴地问问题。

结果他一眼就看穿了我压根不懂,于是毫不客气地揭发了我,搞得我很窘。

他身形颀长,风度优雅,在围棋界里独来独往。他不掩藏自己的喜怒,这个世界多少是有些忌惮过分真实的人。他曾经是众矢之的,但他全然没有这样的忌讳。

虽然他对我不客气,但我们还是断断续续喝了五年的咖啡。一次店员认出他来,送了我们一个果盘。他并不存在着芥蒂,也了无心机。

有一次我问他,早上你在做什么。

他说,在弹琴。

他给我讲了个关于弹琴的故事:

“有一个朋友的朋友,要弹琴给我听。我于是礼节性地听了一曲。他弹完后,我礼节性地拍了一下手,结果那个人大受鼓舞,又接着弹了一曲,我只好又鼓掌。他于是又弹了一曲,我又鼓掌,于是他又弹了一曲,结果我们就这样一个弹琴一个鼓掌,浪费了很长时间……从此,”他说,“我就再也不去任何一个弹琴的聚会了。”

他的手白皙、伶仃、细长,适合在黑白键上自由翻飞。他弹琴全是自学,自己听唱片,看着谱,无师而通。这样的雕虫小技,对他当然是再简单不过。为证明他弹琴技术的高明,他有着适度的炫耀:我可以一边弹琴一边发手机短信!我揶揄他说,不如你录一张钢琴专辑。见他微微骇然的样子,我补充说,就像郎朗一样。他大约觉得我够无聊,没理我这个茬。

送了一张唱片《胭脂》给他,他全听了,不作评价,我也不问。后来一次,我问他,你把唱片放哪里了?他胡乱应我说,我随便放着呢。我有点生气,我的唱片你竟然随便放!他说,能让我全部听完的唱片不多呢,除了那些死人的古典乐,就你这一张了。我说,那就还我好了。他果然把唱片找到还我了。我后来做现场演出从来不邀请他,知道他大概也不喜欢热闹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