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舍与放空的心态的哲理故事

文章 2019-07-08 19:30:55 1个回答   ()人看过

网络上有一部名为《最后编织》的芬兰动画,内容描述一位妇女为了编织毛线,除了用尽所有的材料之外,最后更将自己的一头长发编织进去,以致于被偌大毛线编织品强大的拉力,缓缓的往悬崖边缘拉了过去,眼看几乎就要坠落谷底之际,她只好忍心拿起剪刀将毛线作品剪断,才终于保存了一条小命。那是一则很有深层启示的动画作品,人们在欣赏之余不禁有所感慨,总是觉得在平凡的生命过程当中,大家似乎还得要学习如何放空的生活态度,才能够避免因此而遭受不必要的灾难。

这种带着生命哲理的心情启示,如果换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好像劝人家要懂割舍的恢宏气度,才不会因为背负太多的欲望,而且导致郁郁寡欢之境;当然此种豁达心理的调适与纾解,就是很多人一直追求的人生观,并且认为那是寻求快乐的捷径之一。

不过谈到割舍或放空的字眼,难免让人联想到宗教的议题,而且似乎也掺杂着哲学的理论在里面,所以偶尔偏重于艰涩而冷酷的境界,以致于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而失之交臂。

其实割舍与放空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教条的的训勉辞汇,反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轻易遇到而唾手可得之经验。

好比为人父母对于子女关爱的心情,通常不会因为子女长大成人而松懈,甚至有人认为即使年届花甲之年的子女,在八旬老父母亲的眼中,仍然是他们心肝宝贝的孩子呢!基于这样极其的自然情愫,所以老祖母每天还会叮咛为人父亲的儿子,要特别注意天气忽冷忽热之状况,并且记得添加衣服而避免着凉;在国外休假旅游的长辈,偶尔打电话回来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嘱咐孙子要用功读书,期中考试才可以得到好成绩。

如此随时在心中孳生的惦记与罣碍之心,似乎为无法全然放空与割舍的情形,作了一个贴切而让人觉得不忍心的例子。

虽然这样的情况并非人人皆是,不过在人们的生活周遭,似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案例,以致于忘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而不自知;尤其当人们的思绪过分沉浸于自我意识情境之际,这种特别主观而自以为是的心情,经常会不经意的发生。其它比如追逐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或是太过于重视名牌与虚荣的享受,乃至于特别在意别人的观感,并且因此过得极其不快乐的人,都可以归类于无法放空或割舍的族群。

当然这样的比喻和特殊之例子,对于割舍与放空的生活态度而言,大都包括了外在的物质层面因素,以及内在心理层次与情绪之感觉,而且都是很不错的例子。

从这些蛮有意思的案例和情况来看,人们对于类似的心情状态与生活哲理,其实不必用冷冰冰的态度来敷衍了事,或是一味认为自己不是那种人而抗拒,因为不论大家是否承认具有此种心情,它都不会在生活当中自己消失不见,当然也毋须用掩耳盗铃的方式来面对。

倘若我们知道此种豁达的人生小插曲,而且也了解应该如何因应之道,那么即使无法体会生命真正意义之启示,想必也能够用最好的生活态度,来寻求一个美好而温馨的生命之旅。所以人们果真做得到此种生活态度的话,那么将可以用海阔天空的心情,来享受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时刻;而且换句话说,拥有豁达的心态与情绪,岂不是人间一种很美妙的经验,而且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境界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